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淋巴结的转移方式及相关影响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甲状腺外科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3年期间行手术治疗的223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患者性别、年龄、术前TSH水平、肿瘤直径、是否为多灶、是否侵及甲状腺被膜及其周围组织、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肿瘤的T分期等因素与颈部不同区域的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发病灶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多发病灶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Ⅱ-Ⅳ区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常见区域,其中Ⅲ区转移率最高,达100%;当出现跳跃性转移时,Ⅱ-Ⅳ区是转移高发区域。结论对年龄〈45岁的PTC患者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如果患者同时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会显著降低;当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时,应加强术中对Ⅱ-Ⅳ区淋巴结的探查,尤其是Ⅲ区淋巴结;当可疑跳跃性转移出现时,Ⅱ-Ⅳ区淋巴结应是常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再手术风险及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同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获访3~5年,平均4.1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甲状腺包膜有无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手术方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术后复发1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甲状腺包膜是否被浸润、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方式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肿瘤直径越大、有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除范用不足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甲状腺癌复发需行以再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与初次手术相比,再次手术风险明显增大,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升高.因此,再次手术前应进行充分的检查评估,并做好充分的知情同意.中央区的再次手术,难点在于把握手术指征、术中复发淋巴结的定位、术中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保护以及周围器官结构受侵的处理.术前超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侧区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 2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 229例病人中,术后复发70例,术后无复发1159例;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肿瘤直径(HR:0.497,95%CI:0.287~0.858)、原发肿瘤个数(HR:2.037,95%CI:1.209~3.433)、侵犯包膜(HR:0.476,95%CI:0.251~0.903)、包膜外侵犯(HR:0.332,95%CI:0.169~0.657)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术后颈侧区复发的影响因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ROC曲线确定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比例切点值为23.6%。结论 对于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多个原发灶、肿瘤直径>1 cm、有包膜或包膜外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侧区复发的风险因素。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比例≥23.6%,对术后颈侧区复发的风险有良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手术是克罗恩病(CD)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手术并不能治愈CD,多数病人术后会出现疾病复发.CD术后疾病复发与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吻合方式、肠系膜切除范围、手术切缘等手术相关因素相关.手术作为影响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引起重视.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优化、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以及CD外科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以消除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方法 确定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与病理参数32项,选择施行手术的1062例胃癌病例,逐项登记、汇总、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 通过对1062例胃癌手术病例的32项临床及病理参数分析得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是:(1)胃癌的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组34例黏膜内癌,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浸及邻近脏器(如肝、脾、胰等)75例,全部出现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在胃壁浸润趋深,淋巴结转移机率越高;(2)胃癌体积也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浸润胃壁相同层次的胃癌,体积趋大转移率越高。结论 胃癌的浸润深度与胃癌体积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病人的病史资料、病灶的超声表现及不同部位的超声诊断灵敏度。结果:38例复发、转移者中乳头状癌28例(73.7%),髓样癌5例(13.2%),滤泡状癌4例(10.5%),并发乳头状癌和髓样癌1例(2.6%)。原手术区域局部复发8例,对侧复发11例,局部复发合并累及气管7例,侵犯颈内静脉6例,侵犯颈动脉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2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肺转移1例,部位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多(63.2%),超声诊断灵敏度则以对侧复发最高(90.9%)。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以局部和颈部淋巴结多见,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8.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影响因素.2013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手术治疗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颈部淋巴结状态与不同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显示,192例PTC患者,30例(15.6%)发生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原发灶大小(...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内常见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10%,手术疗效满意,但术后血肿复发率为5%~33%,使脑损伤进一步加重。因此,对术后血肿复发的防范十分重要。我们对1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乳腺癌是当前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乳腺癌辅助治疗的不断完善,乳腺癌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明显提高,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然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是指乳腺癌经过治疗后在原发灶附近或远隔器官出现病理性质完全相同肿瘤的现象。乳腺癌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问题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的效  相似文献   

11.
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癌总体预后良好,但由于诊疗的不规范和疾病的自身特点仍有一部分病人存在术后复发的风险,这将给病人身心健康和经济方面带来巨大负担,同时也给甲状腺专科医师的诊治带来很大的挑战。不同于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复发病灶的临床具体处理过程更为复杂,而其关键的前提在于完善术前的精准评估,包括既往手术病史、现有疾病分析、病人的体质、再次手术风险与获益等各方面。对于复发灶的再次手术,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完全清除复发病灶使其不再复发,同时尽可能减少病人生理功能的损害和保障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实现甲状腺癌复发病灶的术前精准评估,实现手术的根治性和功能保护的统一,是值得甲状腺专科医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肠癌术后复发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治愈大肠癌的主要措施 ,但外科手术只能切除肉眼所见的肿瘤病灶 ,即使是切除癌组织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 ,也不能保证不会有癌细胞的残留。据统计 ,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率约为 2 0 %~ 40 %,有2 0 %~ 3 0 %的病例会在术后 5年内死于复发[1] 。了解大肠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可以帮助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同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术后复发。  影响大肠癌术后复发的因素众多 ,且常可有几个因素同时存在 ,归纳起来可分为肿瘤本身的因素和医源性因素两大类。1 肿瘤本身的因素  肿瘤本身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PTMC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57(18~120)个月,复发率为10.5%(13/12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mm(P=0.013)、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多发癌灶(P=0.007)及甲状腺包膜侵犯(P=0.000)与PTMC复发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多发癌灶(P=0.007)及甲状腺膜包膜侵犯(P=0.000)与PTMC复发显著相关。结论:PTMC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复发与某些临床病理学因素显著相关,在决定手术方式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优化手术后的复发概念需要全面了解甲状腺疾病,尤其因为该病在近15年来发生改变,包括优化手术方式和可能遇到的疾病复发的不同类型及含义。PTC已经进展到肿瘤较之以前变小了许多,原因主要是多种高质量影像学研究,这些研究基于不同理由开展但意外发现甲状腺结节,最终证明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除了个别情况外,这些肿瘤能通过传统手术治愈,无需联合其他治疗,并且很少复发。PTC具有高度惰性的生物学特性,因此85%的PTC是可治愈的。正因为如此,将关注重点从疾病生存转移到疾病复发是合适的。随着3种新技术——高分辨率超声(US)、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TSH)和高灵敏度甲状腺球蛋白(Tg)的发展,疾病复发在亚临床期就能被检测到。管控放射碘的内分泌学家已经将其用来消融极少能探测到甚至是仅生物化学上能见的疾病,以期能降低复发率和可能延长生存率。为响应这种高密度术后监测能发现极小容积疾病的新技术,外科医生术前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来定位病灶,同时以此决定淋巴结清扫的程度来辅助初步治疗计划。即使近年文献报道重申了单侧腺叶切除对于部分PTC甚至是1~4 cm大小肿瘤的价值,双侧甲状腺切除(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仍然是1 cm PTC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性淋巴结清扫术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当淋巴结位于颈部中央且不影响外科医生术中评估时,虽然这个判断错误率高达50%,这些淋巴结是否应该被切除成为了争议的焦点。疾病复发可以是以下3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淋巴结转移(LNM)、软组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后两者令人担忧,因其后果可能威胁生命,而淋巴结转移通常在初始手术后持续存在,仅引起生物学损害而不造成致命性疾病。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双侧甲状腺切除手术结合常规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于淋巴结阳性的病灶还应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后者是安全的且复发率约5%。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4 0 %~ 70 %的大肠癌于 5年内死于转移和复发[1] 。Yasui和Hirai[2 ] 认为肿瘤的大体分类指标是研究大肠癌转移的有价值的影响因素 ,本项工作对影响我国大肠癌术后转移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 1980~ 1995年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同一研究小组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 132 5例大肠癌患者资料 ,其中直肠癌 70 8例 ,结肠癌 5 2 4例 ,结直肠多发肿瘤 93例。按Dukes分期 ,A、B、C、D期分别为 187例、5 98例、346例和 189例 ,资料不详、不能确切分类的 4例。自手术当年起建立入院治…  相似文献   

17.
腔镜甲状腺手术是指采用颈部或颈外入路在腔镜辅助或完全腔镜下进行的甲状腺手术.随着腔镜技术的完善、手术经验的积累和器械的研发,目前腔镜甲状腺手术适应证已扩大到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腔镜甲状腺手术有成像放大和术后美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清扫淋巴结时,可能会存在操作盲区,为肿瘤复发和转移留下隐患.腔镜甲...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其根治性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50%左右。局部复发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约80%的患者死于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80%的局部复发发生在术后2年内,低位直肠癌即病灶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复发率较高,相关文献报道低位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12.7%~31%。因此,如何防治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拟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2007,15(5):323-323
肝癌行肝切除术后的高肿瘤复发率是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长期生存率始终无法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术后肝癌复发是否需再次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治疗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对此争议本研究选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肝癌术后复发再手术的意义进行了讨论。作者选取了1990年1月~2004年12  相似文献   

20.
肝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手术切除后的高复发率已成为其难治的主要原因,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1.5%,小肝癌为43.5%。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了解影响肝癌复发的各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拟对这一专题作一综述。1肝细胞癌复发的来源肝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