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后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微弧氧化是一种新兴的表面改性技术,利用810Material Test System疲劳试验机,对LY12-CZ铝合金微弧氧化后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疲劳特性随着膜厚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膜厚有一极限值;与阳极氧化相比,膜厚为15μm,20μm试件的平均循环次数分别提高19.8%和24.4%,膜厚为25μm试件的平均循环次数降低14.6%;膜层较薄时疲劳断裂后断口膜层与基体结合紧密,膜层较厚时疲劳断裂后断口膜层部分脱落。  相似文献   

2.
LY12CZ材料微弧氧化后抗腐蚀及抗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弧氧化方法,在LY12CZ基体上制备了陶瓷层,对陶瓷层进行中性盐雾加速预腐蚀,然后进行疲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阳极化处理的试件表面有黄褐色锈斑,微弧氧化陶瓷层表面有点蚀和灰白色斑点。陶瓷层的耐蚀性随膜厚的不同变化不大;疲劳特性与表面阳极化处理的试件相比有所提高,膜厚为15μm、20μm、25μm的试件的平均循环次数分别提高17%、7.8%、30.1%,与未腐蚀试件相比分别降低43.4%、44.7%、50.9%、13.8%;15μm陶瓷层腐蚀疲劳断口膜层与基体结合较好,其它膜层都有脱落。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以硅酸钠为主体配以Na2WQ、KOH、Na2EDTA辅助添加剂的电解液,在2A12铝合金表面原位生成陶瓷层,以提高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微弧氧化陶瓷层的截面形貌和相结构;用显微硬度仪测量了陶瓷层的显微硬度;用CS300P型电化学腐蚀工作站在36 g/L的NaCl溶液中测试了陶瓷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厚度为4 μm,显微硬度达到683 HV,其相组成主要是α-Al2O3和γ-Al2O3;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提高了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使其腐蚀速率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4.
氢氧化钠电解液中铝合金的微弧氧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叙述了在NaOH电解液中进行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处理。经微弧氧化制备的铝氧化膜,厚度可达80μm,显微硬度可达HV1200。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观察可知,铝合金氧化膜层相结构为α-Al2O3和γ-Al2O3,膜层与铝基体结合良好。通过热分析(TG、DSC)可知,此工艺制备的氧化膜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7A85新型铝合金表面的耐蚀和耐磨性能,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其表面原位生成陶瓷膜层,用稀土铈盐溶液对陶瓷膜进行封孔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陶瓷膜的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膜层的相结构,利用盐雾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评价了陶瓷膜的耐蚀性能,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陶瓷膜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7A85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主要由α-Al2O3和γ-Al2O3相组成,陶瓷膜表面经稀土封孔处理后致密性提高。单纯的微弧氧化处理提高了7A85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使其抗3.5%NaCl水溶液腐蚀速率降低了1个数量级;对微弧氧化膜层进行稀土铈盐封孔处理进一步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能,腐蚀速率降低1个数量级。微弧氧化陶瓷膜显著提高了7A85铝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体积磨损率从4.56×10-3mm3/(N·m)降至5.73×10-4mm3/(N·m);稀土铈盐封孔处理降低了陶瓷膜的摩擦系数,但对磨损速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7A85新型铝合金表面的耐蚀和耐磨性能,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其表面原位生成陶瓷膜层,用稀土铈盐溶液对陶瓷膜进行封孔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陶瓷膜的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膜层的相结构,利用盐雾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评价了陶瓷膜的耐蚀性能,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陶瓷膜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7A85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主要由α-Al2O3和γ-Al2O3相组成,陶瓷膜表面经稀土封孔处理后致密性提高。单纯的微弧氧化处理提高了7A85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使其抗3.5%NaCl水溶液腐蚀速率降低了1个数量级;对微弧氧化膜层进行稀土铈盐封孔处理进一步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能,腐蚀速率降低1个数量级。微弧氧化陶瓷膜显著提高了7A85铝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体积磨损率从4.56×10-3mm3/(N·m)降至5.73×10-4mm3/(N·m);稀土铈盐封孔处理降低了陶瓷膜的摩擦系数,但对磨损速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2A12铝合金表面制备致密、平整且晶粒细化的微弧氧化铝陶瓷膜(简称微弧氧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不同电参量条件下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当正电压从220 V增大到280 V,随着正电压的升高,微弧氧化膜表面变得光滑致密,且微弧氧化膜的厚度也随电压升高而增厚;当正电压升高到280 V时,表面有微裂纹出现;随着负电压的升高,微弧氧化膜表面的孔径先增大后减小,膜表面变得光滑;负电压48 V时,微弧氧化膜的厚度随着负电压的升高而增加,当负电压≥48 V后,微弧氧化膜的厚度减小;随着电流密度增加,微弧氧化膜的厚度增加,但膜表面较粗糙;因此,在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正电压、负电压和电流密度对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7050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两种厚度的氧化铝薄膜,再用搅拌摩擦焊对铝合金进行焊接,研究了表面氧化膜厚度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膜厚度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与焊接参数密切相关,当氧化膜厚度为12.μm,焊速为50 mm·min~(-1),搅拌针转速为600~800 r·min~(-1)时,接头的抗拉强度十分接近表面为自然状态接头的,而当氧化膜厚度为44μm时,接头焊缝氧化物含量增多,接头强度与自然状态接头的强度相比大幅降低;氧化膜提高了焊核区的硬度,膜厚度为44μm时焊核区硬度最高达265 HV,最低约180 HV。  相似文献   

9.
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从考察耐腐蚀性、膜层厚度、膜层硬度出发,确定LY12铝合金在硅酸盐体系下微弧氧化电解液优选配方,并研究了在此配方基础上生成的微弧氧化涂层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陶瓷层表面微孔较小,膜层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10.
AZ91D镁合金在硅酸盐体系下微弧氧化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弧氧化是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工艺。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清洁无污染、膜层均匀致密,材料适应性宽等特点,得到的微弧氧化膜既具备普通阳极氧化膜的性能,又兼有陶瓷喷涂层的优点,突破了传统的阳极氧化技术,是镁合金阳极氧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工艺参数特别是电解液的组成和浓度对微弧氧化膜结构和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从考察耐腐蚀性、膜层厚度和致密性出发,确定了AZ91D镁合金在硅酸盐体系下微弧氧化电解液的优选配方,并研究了在此配方条件下生成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  相似文献   

11.
Russian Engineering Research - The shaping of axisymmetric parts of uniform thickness such as caps from sheet of variable thickness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薄壁转筒壁厚不均度对其圆度的影响,导出了转筒转动时因其壁厚不均度而产生的不圆度的计算公式,得出了转筒不圆度随其转速升高而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用测厚仪     
王卫民 《机械制造》2000,38(12):48-48
如图 1a为半轴套管,图 1b为制动鼓,图中壁厚尺寸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非常重要,需 100%检查。但由于所测尺寸离两端口较远且弯曲,通用检具无法测量;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一种测厚仪,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结构原理   该测厚仪结构如图 2所示,主要由测杆 (Ⅰ )1、测杆 (Ⅱ )3、测身 4、滑块 10、百分表 6、弹簧 9、圆柱销 2、转销 11、 12等组成。测杆 (Ⅰ )和测杆 (Ⅱ )通过圆柱销 2联结在一起并能绕圆柱销自由转动,两测头在同一平面内,测杆 (Ⅰ )通过转销 12与滑块 10相连,测杆 (Ⅱ )通过转销 11与测身 4相连,两…  相似文献   

14.
李继峰 《压力容器》2008,25(4):53-55
阐述了材料力学性能随板厚范围变化而变化的问题;举例说明当考虑封头加工成形减薄量而增加板厚时,在相同设计温度条件下,由于板厚的增加有些材料许用应力会相应降低,导致封头成形后的最小厚度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总结了当封头设计厚度处于相应材料厚度临界值时,设计人员应适当增加最小设计厚度、工艺人员应考虑尽量减小成形减薄量,以保证封头成形后的最小厚度仍能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夹芯层的高阻尼结构,复合材料夹芯板结构具有较好的减振降噪的作用,因此在高端科技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基于经典板理论推导了复合材料夹芯板的振动平衡方程,首先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推导的平衡方程的正确性,其次分两种情况研究了阻尼层厚度对复合材料夹芯板的自由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层不变和总厚度不变两种情况下,随着阻尼层厚度的增大,前四阶固有频率逐渐降低,损耗因子值逐渐增大,并且后一种情况下更易获得较大的损耗因子值。  相似文献   

16.
镀层厚度控制器是电刷镀设备必备的装置。主要利用集成电子器件,在实验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镀层厚度控制器,并分析了控制器的性能、工作原理及其设计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镀层厚度控制器不仅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性能可靠的特点,而且还可以与各种刷镀电源配合使用,实现对刷镀层厚度的设定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在磨削淬硬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40CrNiMoA钢的切向磨削力试验公式,并结合Rowe和Pettit的热量分配系数公式,运用有限元法对不同磨削用量下的淬硬层厚度进行了预测,得到了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和磨削速度对淬硬层厚度的影响规律,从而为制订、实施和优化磨削淬硬工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变频厚斜轮的形成方法;通过变齿厚斜齿轮与圆柱齿轮所具有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的分析说明了它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A portable contactless EMA thickness gauge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the thickness of a wide range of conducting products, in particular, for testing products from ferromagnetic and aluminum alloys, is developed.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s of the device are given.  相似文献   

20.
类金刚石薄膜厚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等离子休沉积法沉积了类金刚石膜,采用椭圆偏振光测量法测定了薄膜的厚度,在测量薄膜厚度的同时也可知道所沉积膜的均匀性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