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意愿的因素。方法:基于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使用江苏、上海、浙江的调研数据,对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意愿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龄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城市老年人、不太了解慢性病知识的老年人、能独立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需要非药物治疗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以及参加老年社团的老年人,更愿意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结论:从宣传、培训、资金投入、监督评估四个方面,提升“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环境,促进老年人参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城乡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差异,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山西省2 64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城乡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消极感受、生活充实度、快乐的感觉、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状况、人际关系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但与一年前的健康状况比较,城市老年人提高的程度高于农村老年人;卫生保健服务的方便程度城市老年人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对生存质量的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均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均分为81分,农村老年人为76分.结论 大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缩小城乡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2014年CLHLS数据,分析老年人地区、城乡差异对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样本基本情况进行简单描述,基于Logit回归研究不同地区、城乡老年人与医疗服务可及性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地区老年人与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城乡老年人与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回归系数为正值。结论东部地区老年人医疗服务可及性优于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可及性优于农村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利院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便于今后更有效地开展扶老助老活动。方法通过发放问卷对社会福利院中的120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福利院老年人平均年龄为83.8岁,37.5%老年人处于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状况,心血管疾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最大因素,大多数老年人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疾病。②有孤独感的老年人占46.7%,每天以发呆为主的老年人高达69.2%,从事有益身心活动的老年人较少。③老年人对福利院院内环境和护理服务比较满意,但对居住条件和饮食满意度相对较低。④老年人最大的愿望是被人关怀。结论社会福利院的老年人生理、心理和交往能力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建议个人、家属、院方和社会力量共同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现状,探讨影响老年人健康体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成都市某社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5岁及以上常住城镇社区老年居民995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对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影响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因素进行χ2检验,并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影响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因素。结果 84.1%的老年人定期参加健康体检;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配偶状况和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的老年人健康体检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自觉健康状况对健康体检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配偶、收入水平和健康素养具备情况是影响老年人健康体检的主要因素(P0.05),男性、高龄、无配偶、低收入和不具备健康素养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率相对较低。结论成都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率有所提高。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率存在差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为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的服务中,尤其要关注低收入、无配偶、行动不便及高龄老年人,加强健康教育,改善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应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晨练老年人幸福度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晨练老年人的幸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58名长期参加晨练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172名社区老年人对照,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及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析取影响幸福度的因素。结果:晨练老年人的幸福度高于一般社区老年人。影响其幸福度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人际关系、家庭支持、老年人情感活动因子等。结论: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幸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方法将真如社区92例老年卧床不起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80岁)和低龄组(60~79岁),比较2组在卧床不起的病程、病因、并存疾病、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高龄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2.73%,低龄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9.17%,高龄老年人的痴呆发生率(40.90%)明显高于低龄老年人(20.83%)(P0.05);高龄老年人合并并发症种类明显高于低龄老年人(P0.01);高龄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低龄老年人(P0.05);高龄老年人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低龄老年人(P0.05)。结论老年人卧床不起的首要病因是脑血管疾病,老年卧床不起患者并存疾病多、并发症多和营养状况差,其预防、医疗、保健和康复工作应得到社区医疗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EQ-5D量表了解社区居家老年人生命质量情况,研究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关系,为当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青岛、广州和苏州三地的社区居家老年人开展研究调查,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老年人一般情况的健康效应值差异,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结果:共有1254名社区居家老年人纳入调查。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健康效用值为0.887(0.696,0.961)。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均收入、职业、社会经济地位与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健康效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bit回归结果显示,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对生命质量有影响(P<0.05)。结论: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生命质量之间存在影响关系,建议相关负责单位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城乡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方法]从某省的3个市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257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对老年人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57名老年人中,42.86%的农村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是子女赡养,68.66%的城市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是退休工资(养老金)(P<0.05);82.14%的农村老年人月收入为3000元以下,38.31%的城市老年人月收入为3000~5000元(P<0.05)。51.79%的农村老年人、64.68%的城市老年人未获得健康宣教服务(P>0.05);55.36%的农村老年人、54.73%的城市老年人未获得健康体检服务(P>0.05);80.36%的农村老年人、83.58%的城市老年人未获得聊天谈话服务(P>0.05);66.07%的农村老年人、73.63%的城市老年人未获得休闲娱乐活动服务(P>0.05);87.50%的农村老年人、79.60%的城市老年人对当前养老服务“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P>0.05);城乡老年人最希望获得的养老服务内容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从17个市共抽取2013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体格检查。了解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调查的2013名老年人中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占69.6%;生活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经济状况、医疗保险、社会支持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加快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是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海口市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提高健康保健水平、增强健康意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365人,运用ADL量表调查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对影响自理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2.1%的老年人具有完全自理能力;年龄、婚姻状况、现居住情况、退休前职业、目前吸烟情况、平均每周运动锻炼时间、是否患有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调查前12个月是否住过院与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目前吸烟情况、平均每周运动锻炼时间、调查前12个月内是否住院是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海口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整体水平较高,离婚、调查前12个月住院的老年人自理能力比同组老年人差,务工、务农、吸烟的老年人自理能力情况较好,要多维度关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与心理状态,增强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改变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为相关卫生主管部门制定老年人肺炎球菌疾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佛山市四区居住半年以上、≥60岁且自愿参加调查的老年人作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社区健康干预并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用配对2χ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健康干预对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及相关情况。结果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社区健康干预对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的意愿改变有效果,对收入低、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效果更明显。结论应注意利用老年人喜闻乐见、易于接触的信息渠道,宣传肺炎及其疫苗的相关知识,明确疫苗对老年人保护作用,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需求与社区中医药资源状况,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利用。方法:2022年4月-9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黄埔区随机各选取2个社区的共31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54%的老年人对于养生运动健康指导有需求、87.69%的老年人缺少专业人员指导、80%的老年人认为社区中医药项目不丰富、69.24%的老年人对社区中医药服务不满意。结论:广州市老年人健康行为养成水平较低;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有待加强;老年人对中医药技术需求高,但社区供给不足、服务满意度低;社区所提供的健康设施匮乏,缺乏相应的健康宣教和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老年人对城市公共座椅和卫生间的利用状况及评价,了解老年人利用座椅和卫生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老年人公共设施利用情况调查问卷,对219例在社区、公园活动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公共座椅数量不满意,对座椅位置和舒适性满意,老年人喜欢坐木质座椅,认为有必要设置座椅扶手和靠背,老年人曾因座椅问题出现受伤的情况;老年人对公共卫生间数量不满意,认为有必要设置卫生间扶手,老年人曾因卫生间地面问题出现受伤的情况。不同性别、年龄、有无慢性病老年人对公共设施利用情况之间有差别。结论老年人在公共座椅和卫生间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利因素,改善设施现状,创造舒适、安全、无障碍的环境设施,降低老年人使用风险,促进积极老龄化至关重要。良好的公共环境设施,能够促进老年人的外出活动,让他们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并有可能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使老年人健康长寿。方法 通过调查及复习相关文献 ,从社会、心理、生物学等因素着手 ,对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结果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重视。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疾病、生活事件、社会关系、自身人格特征等方面。结论 健康的心理是老年人长寿的基础 ,全社会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居家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状况和生存质量,分析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满足居家老年人的照护和健康需求提出建议。方法采用ADL量表、SF-12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闵行区902名60岁以上居家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生存质量和养老需求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902名居家老年人中,86.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11.7%的老年人有轻度功能障碍,1.6%的老年人有中度以上功能障碍。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患高血压和是否患糖尿病是居家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共同影响因素;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目前获取社区养老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环境打扫在居家老年人最希望获取服务中选择的比例最高。结论闵行区居家老年人面临社区养老资源发掘不足、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激活社区资本的参与,发展嵌入式养老模式,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提升居家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水平,推动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老年人跌倒伤害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的水平,为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搜集分析浦东新区某镇所有老年人的基本情况,预防跌倒知识,信念方面、态度方面、行为方面知识及伤害相关信息。结果老年人伤害跌倒率为4.95%,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跌倒情况明显高于无慢性病的老年人,老年人无规律锻炼的跌倒率明显高于有规律锻炼的跌倒率,运动能力低的跌倒率明显高于运动能力高的老年人。结论某镇老年人跌倒率高于上海市的总体水平。应从控制慢性病、加强体质和减少居家致跌危险因素等方面预防老年人跌倒。对于老年跌倒态度仍要加强培训,并在创建安全社区过程中摸索老年人跌倒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为促进居家养老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居家养老意愿现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仅有296老年人(13.87%)选择居家养老方式。见面频率和子女孝顺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选择的重要因素,见面频率较多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见面频率较少的老年人的0.041倍;子女不孝顺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子女孝顺的老年人的2.113倍。此外,年龄、教育、经济水平、社会保障和健康自评等因素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有影响。70~79岁和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60~69岁老年人的0.509和0.345倍,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没有社会保障老年人的1.278倍。结论 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应该更关注那些没有子女或者与子女情感联系不紧密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978 - 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60岁老年人伤害死亡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订有效的老年人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78 - 2017年金山区≥60岁老年人伤害死亡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78 - 2017年金山区老年人标化伤害死亡率为116.25/10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和其他事故是老年人伤害主要死因,占老年人伤害总死亡的95.3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伤害死因分布特点不同。结论 伤害已成为威胁金山区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原因,根据不同老年人伤害发生特征采取针对性的社区伤害预防和干预措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医养结合、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有序多分类logistic、二分类Logistic回归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自我健康评价较差(P0.001),城镇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优于农村老年人(P0.01),子女和配偶支持水平、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呈正相关(P0.01);西部地区、患慢性病以及未参保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低于中东部、未患慢性病以及参保老年人(P0.01);农村地区、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卫生支出占比较城镇地区和未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高(P0.01),患慢性病、和配偶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卫生支出占比较未患慢性病以及分居、离异、丧偶或未婚的老年人高(P0.01)。结论:我国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较低,疾病经济负担仍然较大,支付意愿不够强烈,应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尊严问题,探索农村地区医养结合新模式,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