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梳联合机落棉试验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合理控制特吕茨施勒尔清梳联合机的落棉率,提高落棉含杂率和除杂效率,对清梳联进行了落棉试验。系统落棉试验表明,该清梳联的落棉排杂主要集中在DK760型梳棉机、CV13型清棉机和AFC型双轴流开棉机上。通过对此三种设备进行落棉试验和工艺分析,从中找出了合理的落棉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了棉流在FA系列开清棉流程加工中开松情况及各机除杂能力的演变规律曲线。提出采用开松效率η和除杂效率指数H来作为衡量各单机开松、除杂能力的重要参数。对各单机开松除杂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用开松、除杂效能分布曲线,分析出FA系列开清棉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外开清棉流程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开清棉机械发展及开清棉流程合理组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有19台不同型号的转杯纺纱机,以低级棉、精梳落棉、回花和开松棉等为主要原料.其中开松棉是指利用清棉破籽、梳棉车肚、清梳联落棉等经过废棉开松机加工制成.2009年我公司利用多余的开清棉设备和废棉开松机,设计了一套废棉处理工艺流程,加工清棉破籽、梳棉车肚、清梳联落棉等原料.废棉处理设备配置的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了棉流在FA系列开清棉流程加工中开松情况及各机除杂能力的演变规律曲线。提出采用开松效率η和除杂效率指数H来作为衡量各单机开松、除杂能力的重要参数。对各单机开松除杂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用开松、除杂效能分布曲线,分析出FA系列开清棉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外开清棉流程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开清棉机械发展及开清棉流程合理组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降低吨纱用棉、提高产品制成率,详述纺纯棉普梳纱品种时控制清梳落棉率的要求,即制定标准落棉率、杜绝无效落棉、做好落棉分配、保证落棉率及质量水平的一致性;通过梳棉机工艺优化前后落棉率和棉结数量对比、棉纤维的物理性能和成纱指标对比,指出:做好清梳工序落棉率控制对纯棉普梳纱品种用棉量水平至关重要;通过该工序攻关使吨纱用棉量下降约42 kg,成纱棉结下降约18个/km,降低了用棉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产滤尘装置与德国无回花清钢联合机间歇吸落棉系统和各机排风点进行配套的经验及所采取的技术改进措施,达到了引进滤尘装置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棉条质量,分析了调整清梳联清棉机落物率和精梳机落棉率两种方式的利弊;通过试验对比数据,说明在前纺清梳联、梳棉、精梳工序增加落物率和落棉率以提高棉层、棉条质量,不仅造成成本加大,且超出一定范围后并不能达到提高精梳棉条质量的效果。指出,提高落物率和落棉率以提升棉条质量,得不偿失;需要制定并严格控制原料质量控制、梳理器材、生产环境、工艺调整等相关标准;要从梳理器材的型号、规格、制造精度和梳理工艺进行控制,才是合理控制梳理成本、提高梳理效率和梳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0 前言纺纱过程中开清棉、梳棉工序排出的落棉、斩刀花等废料含有相当部分的可纺纤维 ,废棉处理就是把清梳落棉等废料经过高效开松、除杂处理 ,较彻底地除去杂质的过程 ,回收的纤维洁净且有一定长度 ,具有纺纱价值。以生产纯棉和混纺纱为主的棉纺厂有较多的清梳落棉 ,为充分利用可纺纤维 ,节约用棉 ,应设立专门的废棉处理车间 ,对落棉等废料进行处理 ,回收利用 ,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 废棉处理系统的要求和流程1 .1 设计要求选择废棉处理系统 ,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 :第一 ,由于落棉含有较多的破籽、棉籽等 ,因此要求系统开松、除…  相似文献   

9.
纺纱过程中开清棉、梳棉工序排出的落棉、斩刀花等废料含有一定数量的可纺纤维。FU051A型废棉除杂机可以把清梳落棉等废料经过高效开松、除杂处理,比较彻底地除去落棉中含有的破籽、棉籽等,回收有一定长度的可纺纤维。本厂使用的FU051A型废棉除杂机,有一段时间曾出现严重的落白现象,落下了不少可纺纤维。  相似文献   

10.
降低细纱单强CV%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伟 《纺织学报》1995,16(4):52-52
影响单纱强力的主要因素有原棉的细度、长度、含短绒率、各机的牵伸倍数、成纱的捻度、精梳的落棉量、棉结、粗细节等,而影响单纱强度CV%值的主要有捻度不匀率,成纱条干CV%、长、短片断重量不匀、细纱张力等。通过生产实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控制精梳落棉率稳定,减少波动,从配棉中短绒百分含量变化、精梳前机台供应、精梳小卷成形质量及精梳机状态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精梳落棉率波动的原因;从原棉种类和储备,抓棉机工作参数,开、清、梳棉机开松和梳理元件的定期检查,优化条并卷机相关工艺参数、消除锡林嵌花等方面给出了减少精梳落棉率波动的措施。指出:配棉中短绒含量变化大、精梳前供应的机台不固定、精梳小卷成形质量差、精梳机状态不良均会造成精梳落棉率波动;应合理确定精梳落棉率,通过增加原棉储备,做好配棉,固定精梳前机台的供应,优化精梳机工艺及保证器材状态良好,优选精梳锡林齿条参数及组合等措施减少精梳落棉率波动;为了保持成纱质量的一致性,不应随意调整精梳落棉隔距。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发挥清梳联优势,降低生条棉结和短绒含量,分析棉结成因及原棉成熟度、疵点、线密度以及回潮率等质量指标对棉结的影响,探讨清梳联工序各单机打手转速及工艺隔距对棉结和短绒的影响,用AIFS实验数据对各机工艺进行优化,强调清梳联合机组使用和维护要点。指出:清梳联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原棉选配、工艺技术、运转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工序试验和检验,将清梳联生条棉结和短绒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根据设备技术特点和原棉内在质量,调整好清梳联各打手转速、选配好针布型号、优化各部隔距、维护并使用好设备,方能有效控制棉结和短绒,达到提高生条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夹杂在原棉或回花中的金属铁器等通过开清棉各机,随原棉层制成棉卷,然后被喂入梳棉机造成梳针布被轧伤或轧坏,对梳棉的正常生产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高产梳棉机影响更大。同时,因针布被轧坏需重新换包针布,在经济上的损失也是很大的,为了防止上述情况产生,京棉二厂清花车间工人靳文秀同志,在车间技术员帮助下,试制成了一种磁性生头板,  相似文献   

14.
A1 8 6F型梳棉机车肚花是经输棉帘运输至三吸点 ,再由滤尘系统吸走。由于设计原因 ,输棉帘边上有落棉附着运行时 ,通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运行后 ;有部分落棉从输棉帘与机侧墙板间进入输棉帘夹缝中。这些掉进的落棉不易被发现 ,往外掏也不方便 ,随着输棉帘的转动 ,被缠绕在导帘辊上 ,卷绕得多了 ,就会造成输棉帘跑偏 ,需要人工经常对此进行检查和调校。严重时会造成输棉帘翻边 ,在导帘辊处折伤输棉帘。这种折伤的输棉帘若继续使用 ,会引起更多的落棉从折裂部位进入 ,将造成卷绕到导帘辊上的落棉更多。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用已损坏不能使用的输…  相似文献   

15.
超细特中空涤纶与Modal混纺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开发超细特中空涤纶Modal混纺纱,针对纤维特点采用原料混和工艺,提高其可纺性;并在各工序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及优选工艺参数.清棉多松少打,减少纤维损伤,防止黏卷;梳棉加强梳理,适当减少落棉;并条合理配置牵伸,解决好缠、绕、堵和静电问题;粗纱、细纱捻系数偏大掌握、速度适当降低;络筒合理设定清纱参数;各工序相对湿度应偏大控制、各机通道保持光滑、洁净.结果成功地生产出超细特中空涤纶/Modal 50/50 14.6 tex混纺纱,质量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A0 36型开棉机前后风门板有三块 ,规格均为597mm× 4 97mm ,每块约重 3.7kg,其中两块为进风门 ,一块为手柄门 ,起调节补风和清掏落棉及安全罩等作用。在日常生产中 ,风门板装卸比较频繁 ,给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机后风门板上下装错也偶有发生 ,如手柄松动 ,还会导致风门板掉下来 ,影响落棉和安全文明生产。现改进为 :在风门板右边缘均布装上两个铰链 ,并固定在墙板上 ,能向外旋转 1 80°,手柄位置不变 ,开启关闭非常方便。安全可靠 ,效果良好。此改进同样适用于A0 35型混开棉机和A0 92型棉箱等清棉设备。改进简单实用 ,操作方便 ,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用低配棉纺高质量纱,以细绒棉和长绒棉精梳落棉为原料纺集聚普梳纱,根据原料物理指标制定纺纱工艺流程,详述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通过试纺对比发现,使用25%和35%长绒棉精梳落棉与含8%再用棉的细绒棉纺集聚纺18.2 tex普梳纱,以及使用10%长绒棉精梳落棉与含8%再用棉的细绒棉纺集聚纺14.6 tex普梳纱,其成纱质量指标均在GB/T 398—2018二等纱指标范围内。指出:使用长绒棉精梳落棉纺纱,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非常重要;高比例使用精梳落棉的关键在于清梳工序减少纤维损伤、并粗工序控制短纤维运动,以及在清梳工序提高细绒棉纤维的开松和除杂效果,在并条工序改善条子的混合效果、减少意外牵伸,在细纱工序采用集聚纺技术,提高纤维集聚程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器材专件功效。  相似文献   

18.
纺制精梳纱时为保质量丢了成本或为保成本丢了质量,这是一对矛盾,为此提出根据原料的混配和清梳联工序得到的梳棉条质量制定合理的精梳工艺和精梳落棉率;试验证明,原料混配品质、清梳联清除效率、梳棉条品质、织物和棉纱品质、梳理器件等因素对落棉率、精梳条品质及成本均有影响;说明将精梳纱控制在乌斯特统计公报合适范围内是其质量稳定和成本稳定的基础。提高前纺工序开棉、清棉、梳棉的清除效率,是合理控制落棉率的重要因素;强化对清梳联、精梳工序梳理器材的维护保养,提高加工精度,合理设置齿形齿密尺寸、器材工艺参数是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波动的一些原因,介绍了在操作和工艺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注意的问题。通过稳定配棉、控制清梳工序的打击力度,合理调控精梳落棉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我厂精梳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们利用国产清梳联设备,采用重定量生条生产转杯36.9 tex纱,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配棉成分:3.5级、26 mm美棉40%;4.0级、25 mm内地棉13%;精梳落棉1.3%;其他落棉40.7%;6级棉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