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治稳定视野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制转轨时期 ,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 ,特别是各种利益之间的分化 ,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应积极构建系统的利益协调机制 ,以机制的有效运作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实现和保持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和谐共进 ,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是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政治管理要求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要求参与行为有效,只有有序且有效的政治参与才能维系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制度化和法制化是建立有序且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维护政治稳定是非常现实的课题。政治系统要以有效的机制安排,通过优化其结构和功能,建立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稀释政治情绪,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回应力,积极维护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本文试图从公民、政府、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政治情绪排解机制路径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阳勇 《传承》2010,(21):134-135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我国正处于跨世纪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面向21世纪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要根据国情,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我国正处于跨世纪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面向21世纪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要根据国情,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区别,并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府统治程度的高低。亨廷顿主要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扩展了政治发展研究和政治学一般研究的理论视野,其"政策含义"对于预见、防止和解决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某些失衡问题,特别是对于政治稳定政策的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理论缺陷,必将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所解构。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下中国人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但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分层与利益格局的调整,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增多。发展以平等、自由、理性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协调利益冲突,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激发公民政治参与和自治,从而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培育公民社会、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理论月刊》2002,(4):38-40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呈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主流政治文化和非主流政治文化同时并存,共同作用于政治系统。目前中国政治系统的稳定局面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本文认为,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稳定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建设,同时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探索,不断推进政治文化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的价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政治发展研究中,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人在政治认知和评价中内化了的政治制度,标示着一个民族的政治个性。它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或每个政治角色的政治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是政治体系或稳定地有效运行或发生变异甚至动荡的深层原因。政治稳定则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系的有序性和政治发展的持续性。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是一致的,只有通过政治发展才能求得政治稳定。没有政治发展的政治稳定在现代化进程中是不可取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有效的政治参与离不开政治体系的稳定,而政治体系的稳定也必须以广泛的政治参与作为其合法性基础.但是,政治参与并非一定能带来政治的稳定,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统一,不仅有赖于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也有赖于政治参与的法制化.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可以规范权力运行,整合公众意志,减缓参与冲击,实现社会公正,这些都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在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要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同时,为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实现社会稳定,又必须用法治原则塑造和规范政治参与的主体、客体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浩天 《桂海论丛》2011,27(5):54-58
村民自治是贯穿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逻辑。首先,公共政策制定是村民自治的运行基础,村民自治为公共政策执行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与基层民主运行互为因果,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变迁并有助于民主价值观的形成。再次,公共政策执行与政治参与的适应程度是决定农村政治稳定的关键诱因,其不仅推动了民主的发育成长,而且维持了整个基层农村经济的繁荣,为民主的发育提供充分的空间,保障了基层政府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方罗来  冷辉 《桂海论丛》2005,21(1):49-5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全球视野中的政治文明始终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运行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文明相互交融进步,提升了政治文明的内涵与状态,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政治文明。从政治文明的现状分析,政治文明在多样性共存的同时,反文明倾向却有加剧趋势。展望未来,政治文明将在多样性中不断融合与发展。但是,国际政治文明的形成与和谐发展,仍需要多种要素的建构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阶级阶层政治关系的变化调整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与变革,我国阶级阶层政治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给政治体系的稳定带来了深刻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阶层关系,积极协调利益关系,根据阶级阶层政治关系变化的实际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保持政治体系稳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林红 《桂海论丛》2003,19(4):32-34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政治稳定的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面临新的考验 ,通过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推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制度性合作 ;提高对社会新兴力量的容纳度 ;强化表达和综合多元化利益要求的能力等几方面的努力 ,中国政党制度可以不断完善其政治稳定的功能 ,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是实现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方面。政治交接是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灵魂。通过薪火相传的政治交接,参政党的人事结构发生变化,这是适应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就是公民以网络为途径和手段介入政治生活领域。由于网络具有与传统媒体类似的传播、放大效应,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会转化为网络突发群体事件,更进一步则有可能催生现实中的公共危机。所以,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本文认为,建立网络预警、分级响应和应急联动机制,是网络治理的重要中枢。  相似文献   

17.
张志新 《桂海论丛》2003,19(2):50-53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也经历了不少挫折。这一过程也向我们证明 :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 ;充分认识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 ,并用法律和制度加以保障和推进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利益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利益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的利益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公正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中国政党制度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基本特征,以合作协商为基本愿则.既体现了民主,又实现了集中,具有强大的社会稳定功能.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稳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