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干预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常规组及针刺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头针及体针治疗,其中头针为统一选穴,体针则根据患肢运动功能分级选择相应穴位,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数字消去试验、线段删除试验评定患者单侧空间忽略改善情况;采用Fugl9-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缓解程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针刺组数字消去试验评分[(0.59±0.71)分]、线段删除试验评分[(0.64±0.74)分]、FMA评分[(38.55±22.19)分]及MBI评分[(47.98±20.66)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肩痛发生率(34.04%)则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刺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症状,提高其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减少脑卒中后肩痛发生,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USN 综合训练,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同时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进行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USN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USN评定均有明显好转(P<0.01),且观察组3 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有效提高USN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USN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康复疗效。 方法对24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单侧空间忽略检测,将确诊为USN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同时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以Bobath、Rood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USN的系统康复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单侧忽略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8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P<0.01)、平衡功能评分(P<0.01)、Holden功能步行分级(P<0.001)、Barthel指数评分(P<0.001)、单侧忽略程度(P<0.01)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进行针对USN的系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USN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ADL能力和单侧忽略程度。 相似文献
6.
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影响。方法42例USN患者接受8周康复训练,疗程前后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Barthel指数及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8周后各检查法的异常数、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改善率及对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72名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分析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表现特点,并制定相应早期康复护理对策,分别于2周末、4周末进行Barther 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Barther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差异性;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末单侧空间忽略改善率.结果 2周末Fugl - Meyer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入院有明显改善(P<0.05),BI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4周末FuglMeyer评分及BI指数观察组较对照组、入院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末观察组的单侧空间忽略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减轻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症状,并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住入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进行评测,确定18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为观察组,将27例无忽略的右侧大脑半球病变致脑卒中偏瘫患者列为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观察组的MMSE评分在治疗后虽有提高(P<0.05),但其FMA、FIM评分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FMA、FIM、MMS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损伤造成的病损半球对对侧空间未知或有意义的刺激不能反应或定向,可表现为视觉、听觉、运动、躯体等方面的异常。既往报道多限于急性期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本研究对慢性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评定和治疗,探讨单侧空间忽略对康复疗效的长期负面影响,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等分线段、数字划销、表盘填写、视野检查等方法评价11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中发生USN的97例采用视扫描、木钉盘作业、被动关节活动、患侧肢体触摸、关注和提醒忽略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训练。结果:经过43~99d的治疗后,97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二等分线段测验、数字划销及填写表盘时间3项评价的异常率明显下降。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USN问题及时发现和重视评价,制定相关的康复治疗计划,实施有效关注以及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度半侧空间忽略症的临床分析(附5例临床病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重度半侧空间忽略症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可能机制,分析其康复疗效。方法分析5例合并重度半侧空间忽略症且不伴有偏盲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临床检测数据。结果5例患者均合并明显的左侧空间忽略,均为右利手,康复治疗前后的半侧空间忽略检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项半侧空间忽略检测可了解残存视空间注意能力,其中Albent测验检出率最高;康复治疗对半侧空间忽略症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视动刺激对视空间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长期疗效。方法:将16例首次脑卒中后出现左侧视空间偏侧忽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8)和对照组(n=8),治疗组应用视动刺激技术(optokinetic stimulation,OKS)及传统视空间偏侧忽略的针对性训练。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传统视空间偏侧忽略的针对性训练,治疗周期均为2周。分别在基线期、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末4个阶段对两组患者进行偏侧忽略纸笔测试及行为学评定。结果:OKS组患者治疗后纸笔测试和CBS评定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效果比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后2周的随访,发现治疗组效果改善持续保持(P>0.05)。结论:视动刺激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忽略患者的忽略症状及日常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纳入文献23篇,共151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干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忽略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功能的康复。但纳入文献研究总体质量不高,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研究来揭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2):1196-1197
依据中西医理论和临床观察结果,阐述脑卒中后单侧忽略发生的原因、机制和表现,总结运用针灸治疗单侧忽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综合功能的疗效。方法:对入住本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确定65例右大脑半球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个体化作业治疗为观察组,23例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予针刺结合作业治疗为实验组。3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①观察组和实验组治疗后FIM、FMA、MMSE评分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②3组治疗前后FIM、FMA、MMSE评分差值的平均效应不全相同,经过两两比较,实验组FIM、FMA、MMSE评分差值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和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3个月内的54例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音乐疗法干预,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凯瑟琳-波哥量表检查(CBS)、上肢简易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单侧忽略的程度、上肢运动控制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2组C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在卒中后发病初期有效改善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单侧忽略的程度,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对于脑卒中偏侧忽略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侧忽略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镜像组1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针对偏侧忽略的康复训练,镜像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中国行为性忽略测试-香港版(CBIT-HK)量表进行评估,并分别比较常规测试评分、行为测试评分及总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CBIT-HK常规测试评分、行为测试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3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镜像治疗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短期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侧忽略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