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明确烘烤工艺对加热卷烟烤烟原料香气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对不同烘烤工艺调制的初烤中部烟叶按照加热卷烟感官评价方法进行感官质量评价,检测热裂解烟气中的香气物质含量,并对烟气中香气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烘烤工艺处理样品热裂解烟气中的香气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与H1处理相比,H2处理呋喃类、有机酸类、烯类、酯类等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3.63、0.43、0.30和0.87百分点;而生物碱类、醛酮类、酚类、醇类等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40、1.45、0.16和0.23百分点。H3处理呋喃类、生物碱类、酚类、烯类、酯类等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4.91、1.22、1.17、0.50和1.04百分点;醛酮类、有机酸类、醇类等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5.63、2.05和1.15百分点。在感官质量方面,H1、H2和H3处理烤后烟叶加热卷烟感官质量得分分别为76.9、79.6和89.2,H3处理显著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冗余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H2处理有利于烟碱的积累,影响加热卷烟的劲头。H3处理巨豆三烯酮3、DDMP、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巨豆三烯酮3是H3处理热裂解释放成分中的典型香气成分,与口感、丰满度和香气的分布方向一致。在8点式精准烘烤工艺基础上适当提高变黄温度,降低干筋期温度,有利于加热卷烟烤烟原料感官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甘肃和新疆两地孜然籽精油,产率分别为2.38%和2.56%,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前者检测出31个成分,鉴定了27个成分,主要成分2-蒈烯-10-醛,占总精油含量的40.239%,其次为枯茗醛(26.144%)和3-蒈烯-10-醛(16.882%);后者检测出27个成分,鉴定23个成分,主要成分2-蒈烯-10-醛,占总精油含量的44.338%,其次为枯茗醛(30.244%)和3-蒈烯-10-醛(12.861%)。含量和成分比较结果表明,新疆精油优于甘肃精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鲜和不同干燥方式的香菜挥发性成分,确定香菜的干燥方式。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新鲜和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烘箱干燥、红外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香菜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HS-SPME的最优参数为:75 μm DVB/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70 ℃,样品用量1.00 g,平衡时间30 min,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4 min。新鲜香菜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组分;醛类和醇类为香菜的主要风味成分,包括2-十四烯醛、2-十二烯醛、癸醛、癸醇、(E)-2-癸烯醇、反式-2-十二烯醇、(E)-2-癸烯醛、十二醛、(E)-2-十六烯醛和(E)-2-十三烯醛。四种干燥方式中,红外干燥中检出的醛类和烃类最多,醛类占70%以上,且与新鲜香菜中含量较高的癸醛、2-十二烯醛和2-十四烯醛含量较为接近;真空冷冻干燥在醛类含量上与新鲜香菜相差较大,但其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最多;从干燥成本来说,红外干燥所需时间最短,耗能较小,而真空冷冻干燥所需时间长,能耗大,成本较高。结论:综合挥发性成分和干燥成本考虑,可以采取红外干燥的方式干燥香菜。  相似文献   

4.
施磷对南阳烟区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烤烟为供试作物,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能降低烟叶中淀粉含量,缩小上下部位间烟碱差异,改善烟叶的氮碱比,显著提高苯甲醇、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新植二烯等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改善烟叶的香吃味。其中磷用量为90kg/hm^2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主要香气物质成分含量及香气总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GC-MS法分析养殖大黄鱼脱腥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静态顶空进样和气-质联用技术初步鉴定了养殖大黄鱼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表明:醛类、酮类和胺类是其主要的腥味成分.通过脱腥处理和风味感官分析,确定了养殖大黄鱼关键性腥味物质为2,4,7-癸三烯醛、4-庚烯醛、2,6-壬二烯醛.经过生物脱腥后这些成分基本被脱除.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鱼回)鱼皮明胶的风味成分及其脱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斑点叉尾(鱼回)鱼皮明胶的风味成分,比较了活性炭、β-环糊精和酵母3种脱腥剂对明胶的脱腥效果。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鱼回)鱼皮明胶的风味成分主要是一些含有羰基的饱和或不饱和的醛类和酮类;(鱼回)鱼皮明胶腥味最为相关的成分为正己醛、正庚醛、2,4-庚二烯醛、2,6-壬二烯醛。活性炭、β-环糊精和酵母都有一定的脱腥效果,其中活性炭脱腥效果最好。活性炭脱腥前醛、酮种类个数分别为13和6,脱腥后减少为5和4;活性炭脱腥前醛、酮含量为27.89%,脱腥后降至10.92%。尤其与腥味相关的正己醛、正庚醛、2,4-庚二烯醛、2,6-壬二烯醛等成分在脱腥后,均未被检出。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微波水蒸气蒸馏法(MHD)和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得到了柠檬香蜂草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保留指数比较法分析鉴定了该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精油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柠檬醛,但是含量有所差异.从MHD法柠檬香蜂草精油中鉴定出28种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8.98%,主要成分为柠檬醛a(香叶醛)(50.42%)、柠檬醛b(橙花醛)(30.42%)、石竹烯氧化物(9.17%)和石竹烯(1.63%).从HD法柠檬香蜂草精油中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3.68%,主要成分为柠檬醛a(香叶醛)(46.27%)、柠檬醛b(橙花醛)(28.21%)、石竹烯氧化物(5.97%)和石竹烯(3.28%).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氧化、酶解和酶解-温和调控氧化技术对精炼鸡脂进行处理,通过GC-MS对上述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的鸡脂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同时对其化学指标(过氧化值、茴香胺值、酸值)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不同处理方式鸡脂挥发性成分与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过氧化值表征初级氧化产物的含量,与其正相关的挥发性成分包括2-丁烯醛、β-苯丙烯醛、丁醇、(Z)-2-戊醇、1-戊烯-3-醇、1-辛烯-3-醇、(Z)-2-辛烯-1-醇、己酸乙烯基酯;与酸值正相关的挥发性成分有苯甲醛、乙醇、糠醇、柠檬烯、1-石竹烯、甲苯;茴香胺值与大部分的醛类化合物呈正相关,表征次级氧化产物的含量,包括能代表鸡肉特征风味的己醛、壬醛、(E,E)-2,4-庚二烯醛、2-己烯醛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烟草类型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含量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川省典型产区的不同类型烟叶为材料,研究了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晒烟5 种类型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含量变异特点和组成成分。结果表明:(1)中性致香成分总量烤烟和晒烟(万源巫烟)含量较高,大部分指标间差异显著。不同中性致香成分类群中除新植二烯外,其他4 种类别的含量均以万源巫烟最高,其中类胡萝卜素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各类型烟叶中新植二烯含量所占比例均最高。(2)5 种类型烟叶生物碱含量、烟碱和降烟碱含量差异变化较大,而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变化相对较小。白肋烟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不利于优质烟叶内在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特香型烤烟挥发性致香物质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特香型烧烟,香料烟和烤烟3种类型的烟叶进行了挥发性致香成分的检测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特香型烤烟与香料烟在挥发性致香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烤烟挥发性致香物质种类和含量比较,差异相对较小,特香型烤烟含有1-戊烯-3-醇,1-戊醇、3-羟基-2-丁酮等特殊成分,含有2-戊烯醛,癸醛、2-壬烯醛,香叶基丙酮,壬酸,1H-naphtho[2,1-b]pyran等与香料烟相同的成分。3种类型的共有成分中,2,4-庚二烯醛,苯甲醛,苯乙醛,二氢大马酮,大马酮等成分在特香型烤烟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酶解法改善烟叶吸味品质的试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降低烟叶中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 ,改善烟叶的吸味品质 ,采用不同种类的酶处理了烤烟烟叶和白肋烟烟叶。烤烟烟叶 (B3F和B4F)用蛋白酶和淀粉酶、糖化酶混合处理 ;白肋烟先用蛋白酶处理 ,再进行加料和烘焙处理。结果表明 :①不同种类的酶同时施加在烤烟烟叶上的处理效果与各种酶在最佳条件下单独处理的效果比较一致 ;②与未经酶处理的白肋烟相比 ,蛋白酶处理的白肋烟吸味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非病原细菌对烟草赤星病菌的生物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烟草根际土壤和烟草、黄瓜、番茄、桑树的茎、叶部位分离了50株非病原芽孢杆菌和假单孢杆菌,在培养条件下对烟草赤星病菌进行了生物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非病原细菌对烟草赤星病菌有效强的拮抗作用。在不同来源的非病原细菌中,以来自烟草根际的非病原细菌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在拮抗菌对目标菌烟草赤星病菌生长发育影响中发展,受拮抗菌作用,目标菌菌丝形态产生变异,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选取拮抗性较强的拮抗菌,在温室条件下处理(喷洒)烟苗,结果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茉莉酸甲酯诱导烟草抗虫的有效浓度和持效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阐明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烟草抗虫机制,用50 μmol/L和150 μmol/L的MeJA乙醇水溶液喷洒烟苗,24 h和48 h后取叶片分别喂食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每隔6 h监测取食量及体重变化,同时通过Folin-Ciocalteu比色法检测烟叶总多酚含量变化,并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法统计分泌蔗糖酯的腺毛数。结果显示:(1)对于棉铃虫,50 μmol/L和150 μmol/L的MeJA喷施烟苗24 h~48 h后,试虫取食量和体重增加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对于甜菜夜蛾,仅150 μmol/L MeJA处理烟苗24 h后引起试虫取食量和体重增加量明显降低;(2)MeJA诱导烟叶总多酚含量增加,增加量与MeJA浓度呈正相关;(3)MeJA导致烟叶分泌蔗糖酯的腺毛密度降低,腺毛密度与MeJA浓度呈负相关。MeJA诱导烟草抗虫具有一定的持效期且抗虫效果受其浓度影响,而总多酚含量增加和代谢改变或许是烟草产生抗虫性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检测经活性物质处理后的烟草体内病毒含量,建立了real-time RT-PCR检测体系.从烟田中分离到1株对CMV有拮抗作用的细菌B6,经分离纯化得到拮抗CMV的活性物质B6p,其分子量为40.6 kDa.利用叶圆片法,分析了活性物质处理后寄主体内病毒的复制特点,结果表明寄主体内的病毒复制作用受到了拮抗活性物质的抑制,并且随着拮抗活性物质浓度的增加病毒的复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5.
棘孢木霉T-6对烟草促生及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抗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防菌防治土传病害是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措施,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棘孢木霉T-6对烟草促生和抗病效果。结果表明,棘孢木霉T-6对烟草黑胫病菌、烟草根黑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49.62%、59.23%;温室盆栽条件下,棘孢木霉T-6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45%和75.14%。棘孢木霉T-6处理后提高了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棘孢木霉T-6处理的烟株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棘孢木霉T-6能够促进烟株生长和提高烟草对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抗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物激素处理方法对烤烟内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本试验研究了喷施IAA、GA3、ABA、6-BA对烤烟体内烟碱含量及烟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烟碱含量不同,外源喷施IAA和GA3可以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而AM和6-BA可以增加烟碱的含量、在打顶和不打顶的烟株中,各激素含量均为叶中大于根中,且IAA > ABA > 6-BA > GA3。打顶以后烟碱含量迅速增加,IAA和GA3含量增加,ABA和6-BA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插药签方法研究了萘乙酸(NAA)对烤烟钾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打顶后A(0.22%NAA)及B(0.22%NAA 增效剂)药签处理的烟株整株钾素积累量分别比对照(CK)每株平均增多1.06g和1.42g,上部烟叶钾含量分别提高0.39和0.06个百分点,中部烟叶钾含量分别提高0.32和1.17个百分点;A、B药签处理的烟株烟叶中钾素积累量每株比CK平均增多0.49g和0.98g,钾素在烟叶中分配比例分别比CK提高0.25和4.57个百分点。施用NAA不仅提高了烟株的钾素积累量,而且改变了钾素在烟株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提高了钾素在烟叶中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烟叶钾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 通过暗箱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亚氯酸钠(SC), 叶面喷施和浸泡两种处理方式对鲜烟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 mg/L SC对鲜烟酶促棕色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喷施和浸泡两种处理方式对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影响无显著差异。SC对不同成熟度鲜烟酶促棕色化反应抑制效果不同, 其中以M3成熟度(9~10成黄绿)效果最好。SC处理和对照烟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规律, 但SC处理烟叶PPO活性均低于同期对照烟叶。  相似文献   

19.
低钾胁迫对烟草幼苗碳氮代谢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烟草响应低钾胁迫的分子机制,对K326烟草幼苗进行了0、6、12和24 h的低钾胁迫处理,并利用定制的烟草全基因组芯片,分析了烟草幼苗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与0 h相比,6、12和24 h的3个时间点差异表达在2倍以上(p<0.05)的基因总数为3790个。从功能方面看,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广泛参与了烟草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包括抗氧化活性、应激反应、运输活性、发育过程、催化活性、生物调节、代谢过程等。其中包括了硝酸还原酶基因NIA2等10个参与烟草氮代谢的基因,以及UGP等44个参与烟草碳水化合物与糖代谢的基因。本研究结果说明,低钾胁迫对烟草的基因表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到烟草的碳氮等基础代谢。  相似文献   

20.
茉莉酸甲酯对烟草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腺毛形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析茉莉酸对烟草腺毛发生的影响,本文以高分泌型普通烟草T.I.1068和非分泌型普通烟草T.I.1112为材料,喷施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并对处理前后的叶片和茎表面腺毛进行形态学比较观察。结果发现:(1)T.I.1068腺毛包括长柄分泌型和短柄分泌型两类,腺毛密度随着MeJ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腺毛类型保持不变。(2)T.I.1112腺毛包括非分泌型和短柄分泌型两类,长柄分泌型腺毛在MeJA处理后出现,其密度随MeJ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非分泌型腺毛和短柄分泌型腺毛的密度并无明显变化。该结果表明,MeJA对烟草长柄分泌型腺毛发生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而对非分泌型腺毛的发生并无明显影响,反映出不同类型的烟草腺毛具有不同的发生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