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面沉降控制论初论:以上海地面沉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22(4):32-34
本文首次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初步建立了控制地面沉降灾害的新理论新方法-地面沉降控制论。认为控制地面沉降的实质是控制灾害性地面沉降的发生,由此将在规划时期内市政设施所容许的地面沉降量,作下水运动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预测年度地面沉降量。通过与年度容许地面沉降量的比较,运行反馈模型调整地下水采灌量,再运行耦合模型,直至找到最佳的地下水采灌量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阿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1):1-4
上海的地面沉降在国内外具有典型性。沉降洼地的形成与发展在城市防汛、城区地面积水、重大线型工程差异沉降影响等方面对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地面沉降也通过洪涝、潮汛等显性灾害的成灾风险与致灾频率的增加,而体现出缓变型灾害的本质。上海目前已对全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有序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市整个陆域与第四纪地层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并融入了自动化测控与GPS监测等高新技术手段。同时密切结合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开展针对性的专题研究,深化城市地质工作,并注重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动。以科学有效的管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地区经济发展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5.
6.
7.
8.
2002年9月16日下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有关专家,在灵石路930号地质大厦六楼学术报告厅,组织召开了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报告的成果评审会。 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共11位专家学者组成了评审委员会,他们分别是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薛禹群院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上海城市灾害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初步分析,提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加强民防工程建设的建议,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上海防灾抗灾减灾综合能力。结合上海特殊的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空间民防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以期提高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并有效保障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