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珠区居民肥胖现状、危险因素及与相关慢性病的关系,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系统抽样法对海珠区40~88岁居民4 474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3.06%和9.37%。男女间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饮酒、文化水平、吸烟暴露是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BMI)与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有关,BMI越高,患病率越高。结论超重和肥胖率在海珠区中老年人居民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今后应针对性地加强肥胖和慢性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戴河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8—10月对区某社区20~92岁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抽取3 569人,用询问调查法获得个人基本情况和相关因素,测量身高、体重。结果北戴河成年人超重率为36.79%,肥胖率为13.28%。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为χ2=126.27,P0.01,肥胖为χ2=70.06,P0.01),且超重、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经多因素分析,男性,大年龄和文化程度低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北戴河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患病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全国2002年平均水平,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的一种流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海淀区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市海淀区超重、肥胖的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2706人进行询问和问卷式调查。筛查出体重指数≥24的超重人群和体重指数≥28的肥胖人群。结果海淀区超重率为33.26%,肥胖患病率为15.92%;男性高于女性;超重成人在45~59岁的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肥胖人群患病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患病占比例最大;超重与肥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等健康的行为方式对于减少疾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在社区实施防治肥胖的干预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甘肃省居民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并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2004~2007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35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6672人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及心血管的健康检查,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高血压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中: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级高血压除55岁组以外,其余组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升高;患病率分别为19.0%、11.8%和6.4%。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36.1%、男性36.0%、女性36.9%;1级、2级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各级高血压中城市患病率均高于农村(P﹤0.01)。各级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中心性肥胖相关,肥胖患病率高于中心性肥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农民、年龄、高血压史、海产品、豆类、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血液粘稠度、心输出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中豆类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良好生活和个人行为习惯,尤其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选取石家庄、上海、深圳、兰州、武汉5个城市共3 89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8%,其中超重率为10.6%,肥胖率为9.2%;超重肥胖分布存在年龄、性别、地区差异,男童超重肥胖率(22.8%)高于女童(16.5%)(P<0.01)。校正地域和年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OR=4.179,95%CI=3.492~5.002)、男童(OR=1.218,95%CI=1.019~1.456)、不爱吃零食(OR=1.346,95%CI=1.047~1.731);而进食速度一般(OR=0.532,95%CI=0.335~0.845)或进食速度慢(OR=0.352,95%CI=0.211~0.586)、不爱吃肉类食物(OR=0.723,95%CI=0.549~0.952)、饮食结构为荤素搭配(OR=0.556,95%CI=0.324~0.965)有助于降低城市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结论 以促进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健康饮食习惯为目标的干预策略是预防和干预超重肥胖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区居民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1 995~ 1 998年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在北京地区慢性病社区防治研究中积累的1 2 4 6例 2 5~ 74岁居民的部分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不同人群体质指数 (BMI)、腰围 (WC)水平与慢性疾病相关因素 血清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糖 (FBG)及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该人群超重及肥胖率男性为 41 7%及1 4 6 % ,女性为 32 0 %及 2 0 4%。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MI、WC与TC、TG、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与HDL C、HDL C TC呈显著负相关 ,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提示为早期预防慢性病 ,应对BMI>2 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成年人群中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长沙市1 186名成年人的肥胖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均数男性23.00,女性23.28。以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超重率男性32.54%,女性32.16%;肥胖率男性6.16%,女性6.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缩压、舒张压有关,而与性别、锻炼情况无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与舒张压水平、锻炼情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南宁市参加2006年度体检的40~65岁十部中抽取300名体检结果,分析BMI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及超重、肥胖率与年龄的关联性.结果 不同BMI,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也相应不同,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的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X2=7.0816,P<0.05).结论 开展肥胖干预,控制体重,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肥胖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肥胖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肥胖流行率高、能引起并发症、并难以治疗。肥胖与许多疾病有关,例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1〕。肥胖并发症的严重性、肥胖的程度以及肥胖持续的时间与肥胖的类型(见表1)有关,超重的人在随后几年内很容易再增加体重。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朝鲜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况,为增进朝鲜族中小学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朝鲜族资料,并与同批吉林省汉族学生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朝鲜族城市男生超重肥胖明显高于乡村男生,朝鲜族城乡女生比较无明显差异;朝鲜族女生超重、肥胖明显高于汉族女生,朝鲜族、汉族男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朝鲜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2.
马鞍山市初三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初三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马鞍山市10所中学初三学生共4 607名,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相结合方法,调查超重、肥胖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超重、肥胖学生检出率分别为10.2%与3.8%,男生超重检出率(13.5%)高于女生(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96,P<0.05);男生肥胖检出率(5.1%)亦高于女生(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0,P<0.05)。13~15岁学生超重检出率高于16~18岁学生;市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市郊(县)和乡镇,市郊(县)学生超重检出率高于乡镇,而肥胖检出率市郊(县)和乡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并与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父母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市14个县(市)区抽取的5 759名45 ~64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按WHO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分别为44.0%、12.3%、56.3%,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1.3%和45.5%、50.0%和59.7%、8.7%和14.2%,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1);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3.3%、24.8%、68.1%、73.5%,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4.6%和42.5%、18.6%和28.2%、63.2%和70.7%、65.2%和77.9%,男性居民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00),男性和女性居民超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中心性肥胖率为54.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48.1%,低于女性居民的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9,P=0.000);按WHO成人BMI分类标准,不同年龄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 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女性居民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武汉某高校社区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 183名居民的健康档案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对BMI大小的影响,分析居民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关联性。结果 影响居民BMI的有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因素,超重和肥胖居民的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率与体重偏低、正常体重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男性、>50岁、教育程度低的居民体重指数超标率较高,BMI与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早期单纯肥胖症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儿童早期肥胖率在发达国家居高不下并保持上升趋势,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日益蔓延,部分地区的增长失控,肥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在不同人群中,儿童早期肥胖率分布的差异较大.危险因素包括:父母肥胖,高或低的出生体重,出生追赶和体重增长过快,家长错误的喂养行为和观念等,与儿童早期营养相关的家庭因素,不合理饮食、运动和睡眠时间少,看电视和静坐时间长等儿童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山西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太原、大同、晋中、运城等9个地、市的41个街道居委会和村镇作为调查点,对每个调查点的15岁以上长住居民进行超重和肥胖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共调查10 792人,其中男性4 721人,女性6 071人.超重患病率男性为25.7%,女性为27.8%,总患病率为26.8%.肥胖患病率男性为3.5%,女性为4.9%,总患病率为4.3%.男女之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9和χ2=12.24,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饮食习惯、职业、性别、饮酒、吸烟等与体质指数(BMI)有相关性,其中吸烟为负相关.结论 山西省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降低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和红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4):460-46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抽样,于2010年6月对北京市2461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流动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为8.6%,且男生(9.9%)高于女生(7.0%)(P<0.05),流动中小学生肥胖发生率为5.5%,男生(6.9%)亦高于女生(3.8%)(P<0.05);小学生超重发生率为8.9%,中学生为8.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生肥胖发生率(6.4%)高于中学生(3.5%)(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超重及有电脑且能上网是超重的危险因素;男性、流动时间较长、家庭子女数较少、母亲文化程度较高、父母肥胖及锻炼时间较少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流动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家庭环境因素外,生活方式及遗传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合并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血压合并肥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社区医院门诊病人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以门诊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372人为病例组,在同一社区人群中选择血压和体重均正常者437人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合并肥胖的发病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父亲肥胖(OR=5.04,95%CI=3.12~8.14),父亲高血压(OR=2.46,95%CI=1.81~3.35),母亲肥胖(OR=2.55,95%CI=1.78~3.64),母亲高血压(OR=2.14,95%CI=1.60~2.86);膳食口味偏咸(OR=2.45,95%CI=1.82~3.29)与饮酒(OR=1.92,95%CI=1.37~2.68)等行为可以增加发病风险,而坚持骑车或步行上班(OR=0.64,95%CI=0.46~0.89)、饮用牛奶(OR=0.73,95%CI=0.55~0.97)等行为则可降低发病风险。病例组血脂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高血压合并肥胖可增加血脂紊乱的风险。结论将戒烟限酒、减少食盐的摄入量,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作为高血压合并肥胖人群的主要预防措施;家族遗传倾向是高血压与肥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对此类高危人群加强一、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居民家庭年收入与超重和肥胖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居民家庭年收入与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的3个城区和2个乡村、年满35周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常住人员。结果超重和肥胖占调查总人数的44.8%,其中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分别为33.0%和11.8%;且在地区和年龄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性别差异。经多因素调整后,家庭年收入与超重、肥胖的风险之间存在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城区居民、女性、50~64岁年龄组、高收入者罹患超重、肥胖的风险越大。结论社会经济状况(家庭收入)与南京地区超重、肥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