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跳出IT     
不妨跳出 IT,思考你所在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此问题或有助于更清晰地把握 IT 应用的重点。女人的衣柜里总少一件衣服,这句话值得好好想想.2007年末,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
当信息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大家迫切关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信息化与我们的未来。更本质的是:在未来的世纪中,如何进一步推动IT技术的运用,促进IT产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深度的IT技术的应用和蓬勃的IT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IT企业身上,可现实是IT企业的相对寿命很短。中关村每年有大量的新公司成立,又大量注销老公司,双方数量接近,这就是IT企业中所谓的“流星”现象。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涌现出大批具有竞争力的IT企业,IT产品推陈出新,IT企业经营亦是新招迭出,IT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被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2003年IT业究竟谁主沉浮?谁是IT企业翘楚?岁末将至,中国最大的IT门户网站天极ChinaByte将携手新浪网、经济观察报举办“2003年度中国IT风云榜”评选活动,评选出读者心目中2003年度“十大IT新闻”、“十大IT人物”及“十大最受尊敬的IT企业”,角逐将见分晓。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严肃又带有冒险性的预测2003年的话题,这又是一个必须能够准确预测2003经济背景的话题。尽管世界经济对于IT业、中国IT业那么的重要,但是: 警惕以世界经济为借口这并不等于说中国IT业和IT市场要与世界经济的隔离,这只是说明,即使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中国IT业也应该有奋斗的目标和战术,因为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还存在巨大的需求。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增长(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正要在中国启动,3千公里的水路需要多少通信产品,自己计算。全球第一大无线平台也正在从2G向2.5G过渡,中国企业进入WTO,信息化市场就在眼前。任何以纳斯迟克、世界经济大环境说事,都是借口。要怪只能怪自己。  相似文献   

5.
我国IT行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技术近些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信息行业也在这一背景下实现了巨大进步,因此IT行业也受到了更多人关注.现如今,IT行业中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影响IT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对于我国IT行业项目管理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虚拟化的目标绝非是简单的减少服务器数量和降低数据中心的成本。本质上,虚拟化是要帮助IT部门实现ROI最大化,在整个企业范围内降低成本,同时强化业务持续性。这也是为什么微软研发了一系列的虚拟化产品,用以支持企业中整个物理和虚拟基础架构,包括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应用程序虚拟化、展示层虚拟化等4大虚拟化技术。同时,通过完整的IT运维、管理技术,企业可以从统一的集中式控制台方便地实现对整个IT基础架构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2010年的IT和电信市场将以复苏和改造为两大特征。在全球经济回暖的预期下,IT和电信支出将温和增长;同时,在这一复苏年份,IT和电信行业意欲大展鸿图,因此预测2010年行业改造将成为比复苏更加饶有趣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三辆声势浩大的展车启动了IBM System x服务器全国巡展。而这背后,则是其中小企业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对于各大IT厂商而言,中小企业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下,国内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各大IT厂商提升整体业绩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9.
《办公自动化》2009,(12):15-15
2010年的IT和电信市场将以复苏和改造为两大特征.在全球经济回暖的预期下,IT和电信支出将温和增长;同时,在这一复苏年份,IT和电信行业意欲大展鸿图,因此预测2010年行业改造将成为比复苏更加饶有趣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鉴于体验经济的说法还很不清晰,IT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热烈”态度自然引起了种种猜测,我们的问题也由此而来:是2001年市场低速下的病急乱投医,还是看准了产业变革的方向?即使是看准了方向,步幅之大是否也反映出厂商的心态未免有些托大?我们需要求证  相似文献   

11.
在游乐项目前排队太久是很多游客的痛楚,而这正是华强集团要利用IT系统解决的细节问题之一。与此同时,他们还要用IT实现大型主题公园规范管理这样的大目标。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IT业巨大成就的背后与华人的巨大智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中国IT业的人才现在却一面是IT企业抱怨没有好人才,一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到底是中国IT人才的问题,还是人才机制的问题?IT人才也好,其他专业人才也好,出路无非两个:就业和创业。对于这两个出口的全面审视往往可以窥见人才生态的深层问题。如果一定要拿美国IT业华人的突出贡献和个人成功与中国国内IT人才不尽人意的境遇相比较,结论就会跃然而出——环境和体制,不是出了问题就是存在差异,也许是比较大的差异。其实这个结论不言自明,而且是老生常谈。这可以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大IT时代     
显然,互联网的发展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质变。这一次剧变造成的最大困惑,不再是互联网究竟是不是泡沫的问题,而是产业界线的困惑。过去,IT业是相对独立的产业,互联网也是IT业中泾渭分明的一部分。而今,一切都开始乱套了。比如,AOL购并时代华纳后,究竟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商务公司?联邦快递还算不算传统产业?许多传统的零售店、证券商甚至杂货铺纷纷上网,那么它们又该如何定位?……这些问题似乎刚刚成为问题,但显然会越来越成为问题。因为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大IT时代”。如果不用大IT产业的新视角来考虑,那么许多问题都将难以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寻常的2000年踏着喧嚣而去,为了纪念这一年中IT业的跌宕起伏,也为了凸现新经济的核心技术趋向和产品,《互联网周刊》组织了由业界40位IT精英构成的评委会,共同评选出年度初最优秀、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潜力的十大IT技术趋向和15个IT产品。回顾IT业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我们发现正是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技术经济的高速发展。Dot-com的泡沫飞扬并不意味着技术经济的总体下滑,相反,IT技术向整个社会经济的横向渗透和传统企业的e化转型将给世纪初的互联网服务行业带来真正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普及与运用,IT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工作强度和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引起了心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以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影响IT从业者工作倦怠的几个方面,并通过调研得出如下结论:1.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程度接近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程度最为严重;2.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量表上有明显差异;3.不同性质的IT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忘掉大数据     
郭嘉凯 《软件世界》2013,(11):24-37
提到大数据,几乎每个IT月艮务商都会精神大振。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数据背后所隐含的市场空间和机会无比巨大,而且,几乎涉及到IT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这意味着,每个企业都能从大数据的普及中受益。不过,对于IT服务商而言,还有一个问题:谁能从大数据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要想在大数据市场获取最大的利益,首先要成为大数据市场的领导者。因此,在大数据市场仍处于起步期之时,占位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大枪 《软件世界》2004,(4):79-79
作为计算机最重要部件的主板市场,一直都是各大IT厂商激烈竞争的战场,而在2003年,随着IT业界进入后PC时代,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入数码产品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主板市场似乎显得单调而平静起来。然而就在这乍似一池春水波澜不惊的主板市场深处,其实已经开始了一场暗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普及、运用,社会中从事IT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使得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成为普遍现象,这也引起了心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以对IT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影响IT从业者工作倦怠的几个方面,并通过调研,得出如下结论:(1)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程度接近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程度最为严重;(2)IT从业人员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量表上有明显差异;(3)不同性质的IT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当年曾用“潮流猛进”四字形容钱塘大潮,用在2000年的IT业上一点也不过分—— IT产业潮流猛进 2000年,能够撑得起“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句话的中坚力量,还不是.com企业,而是互联网经济的主力军之一——计算机和网络产品制造业。如果说,.com只  相似文献   

20.
三大质疑     
《互联网周刊》2001,(22):30-32
全世界每年花在信息技术上的资金接近一万亿美元,但事实是企业实施的IT项目四分之三却都以失败告终。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强求精确衡量IT采购的效益,也认识到了“进步来自于管理、业务运作和经营哲学,IT只是加快了进步的步伐”,但横亘在IT业面前的这一含混的大问题却仍具有其难以回避的尖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