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放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从1997年6月-2000年10月对36例脑转移瘤进行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两侧平行相对野作全脑照射,1.8-3Gy/次,30-40Gy后缩野针对转移灶加量16-20Gy。结果:总的中位生存期为5.3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44.4%(16/36),1年生存率为13.9%(5/36)。按RTOG脑转移瘤RPA预后分级,Ⅰ、Ⅱ和Ⅲ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5个月和2.8个月。I级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Ⅱ级(P<0.05)和Ⅲ(P<0.01)。结论:KPS、年龄、原发灶挖掘情况及颅外有无转移灶是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RPA预后分级对脑转移瘤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65例骨转移癌放射止痛效果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恶性肿瘤患者尸检发现30%~70%伴有骨转移,其常见症状是持续的顽固性疼痛。本科从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对收治的65例骨转移瘤共102处转移灶进行姑息性放射治疗,现将止痛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5%~75%,其远处转移中首发症状为骨转移者占27%~50%,主要症状为疼痛、功能障碍等,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及生活质量降低是乳腺癌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常以姑息治疗为目的,以利消除症状、减少痛苦,其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放射治疗较为理想,本文对1993~2004年期间因乳腺癌骨转移行姑息放疗的195例病人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81例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效果和有关预后因素与生存的关系。方法:81例脑部转移灶照射DT19.8-65.0Gy,同时进行肺部原发灶照射12例DT35-60Gy。结果:本组肺癌脑转移患放射治疗后0.5、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1.6%、25.9%和4.9%。结论:肺癌脑转移一旦确诊应进行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全身伽玛刀治疗脊柱转移瘤24例,肿瘤组织照射剂量38.2~46.8Gy,10~13分次,13~17天完成。结果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2例,轻微疗效(MR)2例,止痛有效率90.5%。骨转移灶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13例,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止痛效果迅速持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肿瘤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晚期常并发骨转移。治疗骨转移目前广泛使用放射治疗技术。文献中报告放射治疗对骨痛的缓解率达70~90%。然而包括X线片骨变化的客观有效率的报告却很少。我院1967年5月至1987年4月对71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比较系统观察,以症状和X线表现来评价癌症骨转移放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唐顺  郭卫  杨荣利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3):1335-1338
目的:肺癌是最常出现骨转移的实体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随访1997年10月至2007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27例。其中男84例,女43例;平均年龄61.2岁(29~88岁)。应用x线平片、CT、MRI和全身骨扫描确定骨转移灶的部位及数目。根据病理分类将肺癌骨转移分为腺癌转移80例(63.0%),鳞癌转移17例(13.4%),大细胞癌转移9例(7.1%),小细胞癌转移21例(16.5%)。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生存相关模型分析各相关危险因素,找到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各个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肺癌骨转移后6个月、1年和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4%、25.8%和8.0%。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6个月,诊断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癌骨转移后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单发或多发)、以骨破坏为首诊症状、有无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从诊断肺癌到出现骨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存在骨科并发症(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癌骨转移后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有无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结论:明确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有助于确定手术的适应证,进一步提高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外照射加高剂量腔内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照射加腔内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方法 1995年1月-1996年6月收治60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8MV直线加速器X线外照射DT66-70Gy;30例用8MV直线加速器X线外照射DT60Gy,结束后2周视残留病灶情况给予腔内放疗5-10Gy/1-2次。结果 吞咽症状改善单放组70%,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90%。1、3、5年生存率单放组分别为43.3%、16.7%、6.7%,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分别为83.3%、40%、26.7%,生存率对比有显性差异。结论 外照射加腔内放疗较单纯外照射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但要适当掌握剂量,选择好适应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实体癌至晚期有 2 0 %~ 70 %发生骨转移 [1 ] ,骨转移灶引起溶骨性破坏而发生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因此止痛成为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主要治疗问题 [2 ]。我科自 1998年 10月 - 2 0 0 0年 5月对 5 0例骨转移癌共计 12 5处转移灶进行单纯放射治疗 ,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性 35例 ,女性 15例 ,年龄 2 5岁~ 6 9岁 ,中位年龄 42岁 ,均经 X线片或 CT扫描证实存在骨转移癌 ;原发灶类型 :鼻咽癌 2 5例 ,肺癌 11例 ,乳腺癌 9例 ,其他癌 5例。骨转移癌分布 :多发性 31例 ,单发性 19例 ,共计12 5处转移灶 ,其中脊椎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射治疗组.常规放疗组64例,先行全脑放射治疗(WBRT)36~40 Gy后,局部缩野加量,总剂量到50~60 Gy,每次2 Gy,5次/周.调强放射治疗组66例,全脑放射治疗剂量39.2~39.6Gy,脑转移灶剂量54~60 Gy,5次周,共23次.结果 治疗结束后3月、6月复查,对1~3个脑转移灶患者,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CR+ PR)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3月、82%、59%和14月、88%、61%.对于脑转移灶数目大于3个的患者,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CR+ PR)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月、73%、47%和13月、87.5%、59%.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可能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一种较常规全脑放疗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