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晓清 《北京医学》2014,(6):424-425
2010版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临床上由于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和停药后病毒反弹的风险,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以达到持久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而长期用药则会带来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实现CHB患者的治疗目标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包括疗效、耐药风险、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其中安全性是核苷(酸)类似物长期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核苷(酸)类似物一般具有良好耐受性,但长期安全性仍有待证实。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与患者群体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关注高风险CHB患者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肾毒性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核苷(酸)类似物引起的范可尼综合征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
杨斌  占劲松  宋建新 《重庆医学》2013,42(12):1350-1351,1354
目的评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与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9月至2012年10月于该院门诊开始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排除肝癌的慢性乙型肝炎751例,各危险因素对肝癌发生的影响。所有分析对象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满5年。结果在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癌总发生率为5.19%,无肝硬化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1.91%,无肝硬化HBeAg(-)的患者发生肝癌5.31%,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比例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HBeAg(-)是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解毒法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近10年来有关温阳益气解毒法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核苷类似物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组织病变,延缓乙型肝炎病情进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抗病毒药物.但核苷类似物之容易发生病毒变...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种在长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最终以肝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是中国常见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复制是疾病进展的首要原因,因此,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的重点.近几年国内外不断有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成功的报道.现将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4):338-338
慢性乙型肝炎现有两类抗病毒治疗药物: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如派罗欣)。 1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口服方便,抑制HBV DNA作用强,副作用相对较少;但是这类药物没有免疫调节作用,治疗后患者发生HBsAg血清转换极为罕见,需要长期治疗,而长期治疗后会产生耐药变异的风险,而且逐年增加,使药物的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方法: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结合临床所见,并归纳总结。结果:核苷类似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临床中存在着适应证难以把握,治疗终点难以肯定,病毒突变耐药等难点。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可长期持久的抑制病毒复制,已成为共识,临床中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病毒耐药,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7.
董瑞玲 《医学综述》2010,16(17):2590-2593
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药物,随着其广泛、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针对不同核苷类药物的耐药病毒基因突变也逐渐成为目前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通过耐药管理可以预测并减少耐药的发生,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现就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所出现的病毒耐药的认识及相关应对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 (t)ide analogs, NAs]的出现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患者对NAs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展,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只有充分重视HBV耐药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贯彻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方针。近年来,亚太、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先后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诊治指南或共识进行了更新,对NAs 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建议[1-3]。本文对2013年发表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进行相关解读。  相似文献   

9.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病情迁延难愈的慢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医师多通过核苷以及核苷酸类药物来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如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药物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学复制,核苷以及核苷酸类药物对防止病情恶化以及延缓肝脏纤维化有重要作用。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难以治愈,需要长期服用核苷类药物,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着严格要求,依从性不高的患者停药后病情会出现明显进展,导致患者风险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优化患者抗乙型肝炎病毒用药的依从性以及用药安全性,应采取理想的干预模式,自我管理干预即是一种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依从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核苷(酸)类似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side analog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疗程较长,除发生耐药外,还面临患者的依从性低,治疗费用高,能坚持长期治疗的患者比例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恩替卡韦是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药物中的一种,是环戊酰鸟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着重对40例HBV-DNA阳性、ALT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经过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长期观察生化、病毒学、血清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快速抑制HBVDNA,使血清ALT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出现HBeAg血清转换,无任何不良反应,无耐药发生.临床上对拉米夫定耐药,发生YMDD变异者可每日口服恩替卡韦1mg,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恩替卡韦具有抗病不良反应强、不良反应小、临床耐药发生率低的优点,长期服用,安全性好,是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首选的核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杨静 《海南医学》2010,21(21):116-118
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长期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耐药。因此加强对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和耐药对策的研究很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患者,采用联合治疗,加强治疗过程中的监控、预测和管理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感染乙肝病毒(HBV)的患者众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为慢性乙型肝炎(CHB),这些患者中随着疾病的进展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抗病毒治疗是阻止CHB进展的主要方法,过去临床上常用的核苷类药拉米夫定存在着治疗周期长、容易发生耐药等缺陷,而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ADV)为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自2005年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其推荐为一线抗病毒药物以来,ADV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ADV治疗CHB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存活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抗HBV治疗是达到这一目标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影响抗病毒疗效最主要原因是治疗后病毒耐药的发生,抗病毒药物耐药突变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医师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连荣  丁洋 《肝博士》2014,(1):14-15
正目前我国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似物主要有4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都是口服药物。曾经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包括有三类人群:①曾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达到了停药的标准而停药,停药后的不同时间复发的人群;②曾不规范应用核苷(酸)类似物的人群,如未达到停药标准自行停止用药;③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无疗效或发生了耐药的患者。一、对达到和没达到停用核苷(酸)类似物疗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重新治疗原则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中达到了指南规范的停药标准,停药后病  相似文献   

16.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人类病毒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病毒,可引起口唇疱疹,生殖器疱疹,脑膜炎和角膜炎等一系列疾病[1,2]。在全球范围内,HSV 有着极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3]。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及其相关的核苷类似物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疱疹性疾病的药物,并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但是在免疫抑制患者中 ACV 耐药毒株的出现,为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抗疱疹病毒药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5,6]。  相似文献   

17.
王洪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102-10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免疫调节、抗病毒、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介绍抗HBV的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情况。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国内外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进展很快。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拉米夫定(lamivudine)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似物,具有强力抑制HBV的作用,是当前认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自从美国批准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得到批准,并积累了大量临床实践经验。近年来国内外对拉…  相似文献   

18.
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由于HBV缓慢的病毒清除动力学和自发的基因变异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在临床上仍然是一种挑战.抗病毒治疗基本分两大类:免疫治疗与核苷类似物治疗.每一种抗病毒药物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现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有约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若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手段,这些乙肝患者会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对于肝硬化患者,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核苷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UCs]是重要的抗病毒药物。IFN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调节免疫功能,但不良反应较大,仅可用于情况较好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NUCs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及替诺福韦酯,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不良反应小但容易发生病毒耐药。本文对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从而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然而乙型肝炎病毒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是导致应答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管理成为抗病毒治疗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耐药管理包括预防耐药、预测耐药和耐药后的挽救治疗,本文就耐药管理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