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严重创伤后所致的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皮肤坏死后创面形成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创面内常伴有骨骼、肌腱的裸露,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骨骼、肌腱的坏死及感染,给临床处理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通常需要及时移植皮瓣来修复创面。髂腹股沟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应用较多,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1,2]。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由于血管细,变异较大,在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3,4],但是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一期就可以完成手术,无需二次手术断蒂,修复后皮瓣外形好,而且对供区破坏小,切口可直接缝合,一般不需植皮闭合。笔者所在科2008-07~2010-06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单蒂分叶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多指皮肤缺损患者,采用髂腹股沟单蒂分叶皮瓣修复,术后18 ~28 d断蒂.结果 所有病例皮瓣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5~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4.6%.结论 髂腹股沟单蒂分叶皮瓣修复多指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单、不需吻合血管、手术风险低、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多指皮肤缺损一种较理想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S"形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S"形带蒂胸脐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对前臂、手部功能和外形满意,感觉部分恢复,供区隐蔽,线性疤痕。结论 "S"形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供区隐蔽、风险小和疗效好等优点,是修复手部、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外伤性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伤。方法利用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致骨、肌腱、神经外露30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发生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自行愈合。结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及前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可靠,是一种比较实用的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腹股沟轴形血管或腹壁浅动脉为蒂,髂腹股沟多叶皮瓣在多手指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髂腹股沟轴形带蒂多叶皮瓣转移,对25例手部多指皮肤缺损合并肌腱、骨骼外露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 25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断蒂后皮瓣不臃肿,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带血管蒂下腹部多叶皮瓣是修复多手指软组织撕脱伤的理想供区,多手指套状撕脱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带蒂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的四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07~2003-12,笔者所在医院对52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应用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隐神经筋膜蒂皮瓣、腓肠肌内侧头(或外侧头)皮瓣、小腿内侧皮瓣等4种手术方法移植修复。结果52例皮瓣全部成活,5例少部分坏死,经换药或少量植皮后,创面全部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皮神经筋膜蒂皮瓣手术方法简便,皮瓣血供良好,适合应用在创面基底条件较好,面积较小的皮肤缺损。腓肠肌内侧(或外侧)头皮瓣手术方法简便,皮瓣血供丰富,适合应用在创面条件差、组织缺损多的创面,但外形臃肿,影响美观。小腿内侧皮瓣,手术操作较复杂,破坏一条主要血管,但皮瓣血供丰富,可切取面积较大。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局部皮肤软组织的条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应用适合的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瘢痕挛缩6例,皮瓣修复创面面积11 cm×7.2 cm~4cm×4 cm。结果 6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1例皮瓣出现边缘皮肤坏死,占皮瓣面积的1/10,经换药术后1月愈合。经6月至2年的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具有皮瓣血供可靠,质地薄,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掌部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创伤、电击伤导致的手指屈曲畸形矫正后和拇指及虎12区恶性肿瘤根治后有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深部组织外露者28例进行治疗。术中设计并形成髂腹股沟皮瓣,将皮瓣远端修薄形成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手掌部创面。术后2—3周断蒂。结果转移皮瓣血运良好,Ⅱ期断蒂后皮瓣外观柔韧、不臃肿,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丰富,供瓣面积走,蒂长,部位隐蔽,患肢固定体位舒适。应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掌部创面是一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含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含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创伤11例.3例供区游离植皮,其余供区直接缝合,皮瓣远端1/3修簿3例.结果 21 d断蒂,11例均一期完成手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痛、温、触觉稍迟钝,血运、弹性较好,外形满意.结论 含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实用,血管解剖恒定,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臂尺骨或挠骨大块缺失同时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带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的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效果。方法:带旋髂浅动脉血管蒂的髂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前臂尺、挠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结果:本组20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血液供应良好,第13~16天开始皮管断血训练,4周断蒂,2个月时复查X线,显示移植髂骨块已与前臂骨缺损断端紧密连接,术后3个月检查显示,前臂及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对于前臂尺骨或挠骨大块缺失同时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带旋髂浅动脉为血管蒂的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3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单纯穿支皮瓣16例,分叶皮瓣1例,嵌合背阔肌肌瓣4例,联合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2例。皮瓣最大面积26 cm×10 cm,最小7 cm×4 cm。单纯皮瓣则完整保留背阔肌和胸背神经,供区直接缝合。4例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进行了显微均匀修薄。结果 22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坏死创面经二期植皮愈合。随访3~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外形满意。供区直接闭合,但有5例供区创口有较宽而明显的瘢痕增生,上肢肩关节活动正常,供区损害很小。结论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区损伤小,可以切取分叶皮瓣和嵌合肌瓣,显微修薄简单快捷,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带蒂皮瓣移植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外固定支架或联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重建骨稳定性,带蒂皮瓣移植术修复创面。结果 38例获3~15个月随访,皮瓣成活良好,27例患者对受区与供区形态与功能满意,3个月后X线片示骨折端有骨痂形成。结论带蒂皮瓣移植术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1月,笔者应用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前足或达前足处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6例,对手术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水疱,经抬高患肢及拆除皮瓣远端过紧缝线等处理后,皮瓣远端逐渐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厚薄、颜色、质地接近受区,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感觉功能分级标准:皮瓣感觉恢复至S5级14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4级12例。骨折均于术后8~12周愈合。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植皮区皮肤无破溃。结论低旋转点的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足跟软组织缺损后的修复及感觉重建方法,评价各种方法的效果。方法21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感觉,观察患者的创面修复效果、感觉恢复效果。结果21例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及植皮均一期愈合。皮瓣及植皮修复在术后12个月完全或部分恢复感觉。结论应根据足跟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采用不同方法修复,不同修复方式对感觉重建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跟、足底、足背、踝部皮肤缺损9例,其中外伤导致皮肤缺损创面6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慢性溃疡创面2例,恶性黑素瘤导致皮肤溃疡创面1例,皮瓣面积最大为26cm×12cm。结果8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糖尿病合并足底皮肤缺损创面因清创范围不足足底皮肤术后继续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延期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成功率高,创伤小,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拇指再造术中不带趾骨的拇甲瓣切取植皮后足部供区的远期改变。方法10例拇指缺损患者行拇指再造术,对不带趾骨的拇甲瓣切取植皮后足部供区进行远期随访观察。结果10例随访时间为12—148个月,平均36个月。供区创面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最短为10d,最长为40d,平均21d。所有患者供区皮肤均有不同程度角化,趾底角化较重,均无拇趾甲,但保留了足趾数目和拇趾长度。根据足部供区外形、植皮成活情况、有无破溃、感觉及运动功能、术后对负重行走功能的影响和患者满意度等项目进行评估,本组优7例,良2例,可1例。结论切取不带趾骨的拇甲瓣后足部供区植皮是简单易行的创面处理方法,植皮成活后感觉稍差,但对行走及负重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8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2 cm×3.0 cm.结果 术后28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术后第l天皮瓣出现暗红,有水泡形成,拆除皮瓣蒂部部分缝线后,血运改善,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中2例术后2月出现甲床处疼痛,经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时间9~12月,平均随访10.5月.拇指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相近,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触、痛觉恢复.皮瓣感觉S1~S3,指间关节活动良好.皮瓣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结论 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解剖恒定、皮瓣质量好等特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腿下端、足跟及足背、足底创面的修复办法。方法:应用蒂在远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创伤14例,慢性溃疡4例,瘢痕2例,皮瓣面积最大16cm×12cm,最小6cm×6cm。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清创、游离植皮后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得到修复、覆盖,随访3个月~3年,平均1.5年,皮瓣愈合良好,外观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设计及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满意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肢大段骨缺损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对18例四肢长骨骨缺损(其中6例合并皮肤缺损),皮肤缺损8cm×3cm~20cm×7cm,骨缺损6~14cm;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加自体植骨治疗,其中切取骨皮瓣面积9cm×4cm~23cm×8cm,切取腓骨瓣长8~18cm。结果 6例骨皮瓣及12例骨瓣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生长良好,骨折全部愈合,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移植骨12个月后增粗与受区骨基本相似。结论游离腓骨(皮)瓣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伴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在小腿后外侧设计逆行切取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对26例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逆行转位修复,皮瓣血管蒂长度最长16cm,皮瓣面积最大可达18cm×12cm。结果2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皮缘浅表坏死。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便,成功率高,可做为足跟、踝、足背中部以近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合适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