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了更快捷地对造纸原料氢氧化钠抽提物进行检测,在造纸原料抽提物检测实验中,本实验采用微波加热方法代替水浴加热。主要考察了功率和时间两个因素对氢氧化钠抽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2g稻草粉末做氢氧化钠抽提物检测时,采用微波辐射10min,辐射功率用528W,可获得与传统的恒温水浴反应60min同样的检测效果。经重复实验,微波法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两种微波加热处理方式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两种微波加热处理(单独微波和水浴微波联用)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以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单独微波加热和水浴微波联用加热的工艺条件;并采用凝胶溶解度、化学作用力、SDS-PAGE凝胶电泳、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进一步研究不同加热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影响。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独微波加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60 s,此时凝胶强度608.64 g·cm,持水性83.64%,白度75.79;水浴微波联用加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40℃,水浴时间1 h,微波功率450 W、微波时间60 s,此时凝胶强度627.37 g·cm,持水性85.37%,白度74.37。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白鲢鱼糜凝胶特性方面,两种微波加热显著优于传统水浴加热(即水浴二段加热),且水浴微波联用加热比单独微波加热更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鲢鱼和鳕鱼为原料制成混合鱼糜,采用5种加热方式(水浴二段加热、微波加热、水浴微波联用、蒸汽加热、高压熟制)对混合鱼糜进行热处理。以鱼糜凝胶强度、持水力、白度以及质构特性为检测指标,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和扫描电镜检测方法,研究不同加热方式对混合鱼糜的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热方式对混合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不同。相比传统水浴二段加热,微波加热,蒸汽加热和高压熟制法,水浴微波联用法制备的混合鱼糜凝胶强度为2979.47 g·cm,持水力为94.33%,白度为83.75,硬度、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显著提高(P<0.05),扫描电镜图显示水浴微波联用法制备的鱼糜凝胶三维网状结构紧密,凝胶孔洞较小且表面平滑,结合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得出,加热会影响混合鱼糜凝胶中蛋白质成分降解,而水浴微波联用法制得的混合鱼糜凝胶的主要蛋白质成分保留较多。  相似文献   

4.
对照研究微波加热和水浴加热条件下,蛋白酶水解核桃分离蛋白的效果差别,并以水解度评价指标,确定了微波加热条件下单酶水解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可以大大提高核桃蛋白的水解速度,微波加热只需不到10min的时间即可达到所需的效果,而水浴加热则需要2h的反应时间,因此微波加热可以明显地缩短反应时间,同时还发现中性蛋白酶的水解效果优于木瓜蛋白酶。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变频微波和水浴两种低温加热方式对牛肉加热过程中嫩度、保水性和微生物杀死率的影响。以牛大腿腱子肉为实验材料,在两种低温加热方式下经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处理后,检测肉品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时间短;微波加热温度每降低5℃,加热时间缩短且节能10%~15%。微波加热牛肉的肉汁渗出率明显小于水浴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下牛肉的剪切力都是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呈波浪形趋势;加热温度为60℃时,剪切力达到最大值,继续升高到65℃,剪切力为最小值。微波加热牛肉的剪切力小于水浴加热;当微波加热温度为65℃保温4~6 min时,剪切力较小。牛肉水分保留率与肉汁渗出率密切相关,线性方程为y=-0.323x+99.49(R2=0.927)。两种加热方式下,温度高于60℃都能杀死99%以上的微生物。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在变频微波500 W、控温65℃条件下加热42 g(±2)牛肉4~6 min,肉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在辅助提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实验用微波加热替代水浴加热,从功率和时间两个因素来探讨微波对1%NaOH抽提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2g稻草粉末做1%NaOH抽出物检测时,采用微波辐射10min,辐射功率用421~435W,可获得与传统的恒温水浴反应60min同样的检测效果。重复实验显示微波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茶油加热过程中苯并芘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茶油在微波辐射与常规加热两种不同的加热方式处理过程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波辐射与常规加热的热效应机制不同,对茶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也不一样。常规加热时,茶油中苯并(a)芘总量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是达到一定温度时,茶油会产生油烟挥发时带走一部分苯并(a)芘,导致茶油中检测出的苯并(a)芘含量随时间(小于120min)的变化规律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下降的趋势,增加和减少的幅度与温度有关;微波加热时,茶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随着功率和时间的增大先增加然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鲢鱼低盐鱼糜微波加热和传统水浴加热胶凝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交联情况以及低盐凝胶的超微结构,研究微波加热提高鲢鱼低盐凝胶强度的机理。TCA-溶解肽含量表明水浴加热胶凝中肌肉蛋白发生严重降解,而微波加热有效抑制了鱼糜蛋白在胶凝过程中的降解;凝胶蛋白溶解度、SDS-PAGE及总-SH数目表明微波加热促进了蛋白质分子交联;微波加热凝胶的超微结构为明显的三维网状,而水浴加热凝胶超微结构粗糙,网状结构不明显。抑制蛋白质降解,促进蛋白质展开并相互作用(如交联)以形成弹性较好的三维网状结构,是微波加热提高鲢鱼低盐鱼糜凝胶强度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程序控制改变微波炉的加热方式,使微波加热升温方式与水浴加热方式相近。利用此方法.分别测定了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在50.55.60℃水浴和微波加热杀菌的D值,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在55,60,65℃水浴和微波加热杀菌的D值。通过比较相同温度条件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微波和水浴杀菌D值与Z值,可以发现微波杀灭的效果与水浴杀菌相近,未发现显著的微波非热效应。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7):201-206
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mamei)虾肉糜为对象,以破断强度、凝胶形成速度、活化能以及单位质量样品吸收能量为分析指标,比较了微波和水浴两种加热方式对其凝胶形成的影响,并考察了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PI)乳化物在加热期间凝胶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虾肉糜凝胶的破断强度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加热时间下,SPI乳化物含量的增加也会提高其破断强度。比较水浴和微波两种加热方式发现,单一虾肉糜微波加热的凝胶形成速度远远高于水浴加热凝胶形成速度,且在吸收相近或更低能量时,微波加热形成凝胶的破断强度较水浴加热更高。在微波加热条件下,SPI复合物形成凝胶所需活化能要明显低于单一虾肉糜,且随着SPI乳化物含量的增加,其虾肉糜凝胶形成速度略微降低。较传统水浴加热而言,微波加热更适于食品凝胶化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覆膜是对以纸张等材料为载体的印刷品进行表面整饰的重要手段,覆膜质量的提高对于覆膜机的稳定性和温控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讲述了覆膜机的发展、工作原理以及预涂膜覆膜机热辊简的几种加热方式;着重介绍了一种新型热辊筒的结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以及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和中断程序的设计,对改进覆膜机的温控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加热方式和加热时间对鱼类明胶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加热明胶溶液的蛋白组成、粘度、流变性质和热稳定性,以及明胶凝胶的强度、质构(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参数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鱼类明胶溶液的粘度、流变性质及热稳定性随加热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但间歇加热明胶中这些性质的变化幅度均低于连续加热明胶。连续加热明胶至48 h时电泳图谱中β条带消失,96 h时α1和α2亚基明显降解,而当间歇加热明胶至96 h时β条带才消失。鱼类明胶形成的凝胶其强度和TPA参数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但间歇加热明胶的凝胶形成能力优于连续加热明胶。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连续加热的凝胶表面光滑平整,而间歇加热凝胶的结构更加粗糙且多孔隙。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加热及加热时间小于12 h有利于减少明胶热降解。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内筒为曲面的新型圆柱形微波加热器。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实体建模,通过数值模拟仿真获得一系列反射功率最小、可用于微波反应腔加热效率及均匀性优化的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选取优化后的曲面内筒和光滑内筒两种圆柱形微波加热器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曲面内筒相对光滑内筒能够提升均匀性,消除微波盲区,且加热效率提升最高可达15.8%。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传统加热、微波加热和超声-微波协同加热对粳米淀粉和糯米淀粉回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米淀粉对热作用的敏感性更高,在相同的贮存时间下,微波加热和超声-微波协同加热的粳米淀粉凝胶较传统加热的样品回生速率慢,凝胶强度增加和酶解力下降较小,并且微观结构上更致密平整。原因在于微波加热和超声-微波协同加热方式下淀粉颗粒膨胀破裂不充分,直链淀粉浸出的量相对较少,导致淀粉凝胶重结晶有序化程度较低,从而抑制淀粉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瓶颈空气和灌装增氧是装酒机控制的两个重要指标,采用激沫排氧可降低瓶颈空气和灌装增氧;提高激沫水微生物合格率;降低消耗,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豆浆的通电加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温度和固形物含量对豆浆电导率的影响,以及固形物含量和施加电压对豆浆通电加热速率的影响。实验证明:豆浆电导率随温度和固形物含量的增高而增大,且电导率与温度为线性关系;加热速率随施加电压和固形物含量增大而加快,豆浆的温度与时间为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Faster, automated cooking of foods with improved quality can be realistically achieved only by a combination of heating modes such as microwave, infrared, and hot air, which, by themselves, have limitations. Combining heating modes poses many technical challenges.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icrowave combination heating is needed. This article is the synthesis of the most fundamental‐based approaches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the most succinctly said principles that can be useful to a product or process designer in a very practical sense. To obtain these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individual modes of heating are discussed and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them are deduced based on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modes.  相似文献   

18.
地面辐射供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建材在住宅建筑中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应用,使延用了几十年的室内供暖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概念、历史及应用范围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地面辐射供暖。  相似文献   

19.
Sensory scores for appearance and texture of oven-roasted beef semitendinosu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amples heated in glass tubes in a water bath. Roasts heated in 93 and 149°C ovens appeared to be less done and were moister than water bath samples heated at comparable rates. Samples heated to 60°C in both systems appeared to be less done and were moister and less mealy than samples heated to 70°C. Few differences in sensory scores for textural parameters were attributed to heating system, endpoint or heating rate. Correlations between scores for intact roasts and objective measurements for the small samples were not always of the same direction or strength as we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ores and objective values for roast samples.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行研制的小型液态食品通电加热装置研究了自来水在连续通电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液态食品的连续加热。整个加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加热初始阶段各加热室的加热速率随电场强度的降低而减小:加热室的平均温度与装置长度呈线形关系;在同一极板表面中心处和0.5R处的温度基本相同;加热室极板表面出现了轻微“过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