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的疗效。方法对30例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检查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和前房深度。随访观察时间为2~33(11.80±7.40)个月。结果以眼压下降至6~21mmHg(用或不用降眼压药物)为标准,手术成功率为90%(27/30),术后视力提高、保持不变的有80%(24/30)。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再手术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治的30例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检查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和前房深度。随访观察时间为2~33(平均11.80±7.40)个月。结果 以眼压下降至6~21mmHg(用或不用降眼压药物)为标准,手术成功率为90%(27/30),术后视力提高、保持不变的有80%(24/30)。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再手术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春  林雨   《中国医学工程》2013,(5):49-49,51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放液、复合小梁切除术、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前房穿刺多次放液、待眼压下降,前房出血吸收。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萎缩后,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术后6个月后分别对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进行观察。结果在未用降眼压眼药时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者有20例,有3例需要用两种降眼压药物。有3例有一过性眼压升高,均在手术1周内,在前房穿刺口放出积血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眼压下降,有1例需再次打开巩膜瓣,将巩膜瓣缝合线调松后,眼压下降。有一例在术后两个月后出现眼压升高。需再次手术。结论前房穿刺放液、复合小梁切除术、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较好的控制眼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李长春  童亮  蔡洪涛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1016-1017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顽固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经验。方法 82例122眼非洲黑种人顽固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常规联合强力降眼压药物治疗后,在高眼压情况下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结果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眼压为(13.86±2.82)mmHg,与术前(57.02±19.13)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眼压(16.80±5.60)mmHg,与术前(51.34±17.93)mmHg比较亦明显下降(P〈0.05)。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眼压较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眼压低(P〈0.05),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并发症低于常规小梁切除术组(P〈0.01)。结论顽固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患者行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效果好,术后眼压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江鱼 《吉林医学》2010,31(19):3136-3136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玻璃体脱出、虹膜脱出无法还纳等并发症,未见恶性青光眼发生。术后眼压控制≤21 mm Hg 26例,用抗青光眼药物局部点眼可控制4例,再次手术治疗2例;术后视力提高18例,视力不变8例,视力下降6例。术后瞳孔区渗出6例,出现浅前房5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8例,上述患者经保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315例行小梁切除术和39例行虹膜嵌顿术的青光眼患者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前眼压,手术方式,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等与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关系。结果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68眼(16.31%)。术前眼压≤21mmHg者201眼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16眼(7.96%);其中小梁切除术185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16眼(8.65%),虹膜嵌顿术16眼,无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术前眼压22~30mmHg者126眼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8眼(22.22%);其中小梁切除术114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7眼(23.68%),虹膜嵌顿术12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1眼(8.33%)。术前眼压31~40mmHg者72眼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6眼(36.11%);其中小梁切除术65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5眼(38.46%),虹膜嵌顿术7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1眼(14.29%)。术前眼压>40mmHg者18眼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8眼(44.44%);其中小梁切除术14眼,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7眼(50%)虹膜嵌顿术4眼,发生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3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组术中均应用0.4g.L-1丝裂霉素.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结构变化.结果 A组4周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前房角为关闭状态,虹膜新生血管部分消失(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为8-13mmHg,术后1月,眼压为9-30mmHg.B组术后1周,眼压为11-17mmHg,术后1月,眼压为12-35mmHg,术后6月随访,2组患者在眼压控制、视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A组84.67%,高于B组65.33%,A组未见虹膜新生血管复发,B组6眼虹膜新生血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压控制不良的28例31眼原发性青光眼和32例32眼继发性青光眼进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冷冻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等综合性手术方法。结果63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3~12个月,63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1mmHg=0.133kPa),其中5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92.86%。6眼出现角膜反应,9眼出现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4眼出现前房出血,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运用相应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青光眼眼压持续不降者,应于24~48h内及时手术治疗,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但手术必须精细才能提高成功率。对于挽救患者视力,防止视野的进行性损害,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眼压下青光眼滤过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依琏  罗谦  黎静 《四川医学》2004,25(2):202-203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 ,巩膜下巩膜咬切术。结果  5 8例 (5 8只眼 )中 ,5 2眼术后眼压 <2 0mmHg ,占 89 67% ,眼压在 2 1~2 4mmHg有 6眼 ,占 10 3 3 % ,术后需加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视力提高者 49眼 ,占 84 48% ,无变化 5眼 ,占 8 62 %。下降4眼 ,占 6 90 %。结论 对于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 ,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治疗成功率高 ,视力恢复快 ,但须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6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外引流不通畅、经药物治疗眼压仍未达到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眼球按摩减压或前房穿刺术减压处理,并对两种方法的眼压控制及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行眼球按摩组6只眼,按摩前眼压平均41.0mmHg,按摩后眼压下降者4只眼,眼压平均为16.0mmHg,前房出血者3例,眼压不降或下降少于5mmHg者2只眼。行前房穿刺(或从穿刺口放出房水)组8只眼,穿刺前眼压46.0mmHg,穿刺后眼压均下降,平均眼压13.0mmHg,前房出血者1只眼。结论前房穿刺在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方面较眼球按摩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0.5 mg/0.05 m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再行复合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0.4 mg/mL,3~5 min).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中央静脉阻塞(1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6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只眼).玻璃体腔注药后1 d,新生血管开始逐渐消退,2~5 d 22只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术前眼压平均为(42.27±2.95)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2.05±2.78)mmHg,术后3个月(14.22±2.70)mmHg,术后6个月降至(15.09±4.21)mmHg,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眼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为(3.14±0.71)种,术后数量降至(0.82±1.14)种.完全成功12眼(54.5%),部分成功6眼(27.3%),总手术成功率81.8%(18/22).手术并发症:术后浅前房4例,经散瞳药物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前房积血2例;脉络膜脱离1例,药物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76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所有患者眼压均在7—10mmHg之间,6个月随访查眼压基本控制在15.88~22.38mmHg。结论应积极治疗观察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72h后仍处于高眼压应给予急诊手术。手术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应积极处理高眼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魏六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51-15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67例患者(70只眼)进行手术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眼的手术都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未发生虹膜脱出及玻璃体脱出无法还纳、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术后58眼眼压控制〈21mmHg,9眼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局部点眼能够控制眼压,3眼再次施行手术治疗;术后患眼视力提高65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2眼;术后发生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7眼。瞳孔区渗出5眼,出现浅前房3眼,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安全可靠、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chlemm管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12例(20眼)先天性青光眼患者,由外路Schlemm管断端插入切开刀行140°切开,小梁切除包括Schlemm管,大小为1mm×3mm,并行虹膜根切。对12例(20眼)先天性青光眼进行手术和观察,随访6~14个月。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消失。与术前相比,角膜横径及杯/盘比均未扩大。眼压控制在14~17mmHg,术后功能性滤过泡84.5%(17/20眼),随访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外路Schlemm管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周边虹膜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眼外伤继发青光眼患者83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虹膜组40例和小梁组43例,虹膜组患者接受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小梁组患者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改善情况、疼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眼压较治疗前下降,且小梁组患者眼压(17.19±5.06)mmHg低于虹膜组的(44.21±5.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增加,且小梁组裸眼视力(0.16±0.03)高于虹膜组的(0.0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组患者提高率和改善总有效率高于虹膜组,下降率低于虹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 h(2.71±0.14)分、12 h(2.09±0.42)分和24 h(1.42±0.33)分,低于虹膜组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虹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边虹膜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的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持续高眼压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分为两组,(1)观察组18眼及时施行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切除术;(2)对照组16眼采取手术时巩膜瓣下OT针尖穿刺后,行传统的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手术,观察术后两组的眼压情况。结果:(1)治疗后4周,观察组眼压由术前的45.7±11.2 mmHg下降到8.8±4.31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眼压由术前的43.5±13.5mmHg下降到13.6±4.0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周后2组比较:观察组13.7±3.4mmHg,对照组21.3±3.7 mmHg,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眼压控制较对照组更有效长久,疗效良好。结论:对持续青光眼患者,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效长久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温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眼,术后对其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27眼眼压由术前32~46mmHg降至术后6~21mmHg,两眼手术失败,眼压未控制;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22眼,有功能性滤过泡25眼;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2眼)和浅前房(1眼)。结论 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有利于青光眼滤过通道的建立,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史贻玉  陈海波 《海南医学》2005,16(6):100-101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65眼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93.3%患者术后视力维持不变或提高。术前眼压33.3±15.8mmHg。术后第5天平均眼压9.2±3.0mmHg,均没有出现术后浅前房,前房血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3例54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54眼手术顺利,术中无脉络膜暴发性出血,47眼术后眼压控制在10~21 mmHg,其中7眼需局部点降眼压药,手术成功率达87%,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以避免进一步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 25眼(20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眼底、视野、术后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眼(20例)术后平均眼压(11.42±2.14)mmHg,眼压在6~21 mmHg者23眼,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2.0%;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5眼(60.0%),术后功能性滤过泡24眼(96.0%),6眼(24.0%)发生浅前房,1眼出现(4.0%)前房出血,2眼(8.0%)脉络膜脱离,眼底及视野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从而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