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刘江 《水资源保护》2004,(S1):87-89
依据长系列地下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鲁西北平原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不同灌溉条件、不同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及不同经济发展条件地区的地下水质多年变化趋势规律,指出该地区地下水质普遍呈恶化趋势,但部分灌区随着排水排盐措施的加强,地下水质有所改善,地下水矿化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在某水电站过河勘探斜洞中共揭示出6个地下水出露点,各出水点的水温,水量,水质等特征都有差别。利用过河斜洞地下水以及坝区别处水样的环境同位素测试结果,依据不同高程大气降雨的环境同位素组成不同的性质,结合斜洞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查明了斜洞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相似文献   

3.
根据南疆地下水开发利用机电井建设要求,对乌什县地下水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调查分析气象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布设地下水水位、水质统测站,同时分析地下水埋深、潜水水质分布特征以及现状开采与地下水水位、水质的相互影响。分析评价认为地下水水位没有大幅下降,水质较好,可满足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并提出今后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建议,为乌什县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保定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对地下水水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了解保定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为合理开发保护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水源潮白河补水区地下水资源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利用部分水源回补地下水,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地下水环境的改善。本研究以潮白河试验补水为例,利用构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长期监测了受水河道周边的地下水环境变化,评估了水源地地下水的涵养效果。研究表明:河道入渗条件优良,南水北调水源入渗量为3 335万m~3,回补对地下水的最大影响范围为23.4 km~2,地下水质得到改善。研究结果为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源地涵养提供了借鉴和坚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渭河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近20年地下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地下水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地下水质综合评价,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平原区域地下水质量总体尚好,秦岭山前和渭河上游局部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优良等级,渭北黄土塬部分地区及渭河下游卤泊滩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较差或极差等级;不同地区超标物质各有不同,主要超标项归纳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三氮、氟化物等;主要城市集中开采区地下水质受开采量影响较大,水位埋深与硫酸根、硝酸根、总硬度等污染物质含量高度正相关。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工开采、天然背景值、局部污染、大气降水等。研究结果对渭河平原地下水水质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对抚顺市2013-2018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以Ⅲ类水作为地下水水质目标,找出主要污染物及超标率。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析抚顺市监测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及影响水质和水化学类型的主要因素,为抚顺市地下水合理利用和地下水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水回灌可增加地下水资源储量,其回灌地下的方法主要有地表回灌和井灌2种.回灌用中水水质要求较高,依据不同回灌方式和水质要求,可选择和组合不同处理工艺.国外回灌用中水水质多以饮用水为标准,而我国中水回灌存在水质标准和监测要求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洪印 《吉林水利》2007,(9):25-26,29
本文分别从地层地质条件、地下水有机指标化验、地下水多年水质变化规律、氚的同位素分析等方面研究了污水回注对地下淡水是否造成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污水回注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这一成果将为油田污水回注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逐年加大,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地下水污染的治理相对于地表水更加困难和复杂,因此地下水水质监测及分析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通过在鸡西市区内设立的3处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分析了鸡西市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物含量及超标情况,为鸡西市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