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40例治疗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心功能改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人工周期激素与中医抗巢衰方治疗,对照组给予人工周期激素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总体疗效及血清内分泌(FSH、LH、E2)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有效率经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性激素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提高E2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疗效肯定,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化疗结合自拟化积抑瘤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53_3%,对照组有效率为2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生存率比较,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术等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热化湿疏肝活血方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42.19%;对照组妊娠率为26.56%;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王宗强 《河南中医》2014,(4):731-73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慢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痊愈34例,总有效率为97.3%(37/38),对照组痊愈13例,总有效率为63.1%(24/38),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4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良好,复发率低,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吴二光 《河南中医》2014,(6):1081-10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介入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期以及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有效率为52.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存期与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期与免疫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O%,显著优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压平均下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压降血糖,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补肾散寒方。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DAS-28皆有下降,ESR、CRP亦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舒适护理对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5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舒适护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98.08%,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00%、8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非常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加快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施以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用中药及西药治疗,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胸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补血、活血解毒法对大动脉炎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例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复脉饮+常规西药)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2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24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II(AngII)、循环内皮细胞(CECs)水平和数量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4周、24周后VEGF、ET-1、AngII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CECs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大动脉炎的疗效,改善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RA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布洛芬及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独活寄生丸治疗,30 d为1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胃宁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Hp根除率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多途径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多途径疗法加西药)和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肝功能4项、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肝功能四项,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及中医疗效上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结论采用中药多途径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血瘀水停、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联合口服奥施康定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2组均按滴定剂量给予奥施康定,治疗组同时用中药药液擦于痛处皮肤,3~5次/d,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止痛效果、奥施康定用量以及2组便秘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奥施康定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5),对照组便秘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控制癌性疼痛,提高疗效,减少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肌酐、蛋白尿水平等肾脏功能指标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微量蛋白以及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之75.00% (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更明显,改善肾脏功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西药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50例为对照组。疗程1个月。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显示治疗组有效率70%;对照组有效率58%;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对19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为主加中药安慰剂治疗。根据1995年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结束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为(6.47±7.87),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为(9.53±8.1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效评分上明显改善(P<0.05)。按NIHSS分值评定愈显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在治疗结束后分别为91.92%和76.54%,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能降低NIHSS评分,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