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钻孔勘探、标准贯入、地形测量等多源异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数据预处理、立体空间集成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地形、建筑物、钻孔、地层、地下水等空间对象的三维集成建模、真实感可视化、剖切分析及勘察成果的信息查询与更新,形成了岩土工程三维勘察报告新模式.经多个岩土工程实际项目的应用与验证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三维建模技术与可视化方法,可自动建立岩土工程场地的立体空间三维集成模型,对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三维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更多地应用于可视化展示,一直没能深入到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当中,很难直接进行岩土工程专业分析。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将岩土BIM模型转换成计算模型的渠道。通过数据转换,研究岩土工程模型计算功能实现方法,建立BIM模型与计算模型间的映射关系,来解决这一难题。考虑岩土BIM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特点,根据等效刚度法,研究计算驱动的岩土工程BIM模型的概化方法。针对岩土BIM模型的数值计算功能需求,聚焦计算网格剖分环节,基于开源TetGen程序,对BIM模型进行四面体剖分,发展面向数值计算的BIM模型网格剖分技术。进一步,建立四面体网格模型与计算模型的信息一一映射关系,实现BIM软件与岩土工程通用数值分析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和信息交换,打通了复杂岩土BIM模型向计算模型转换的关键环节。最后,通过两个工程实例验证所提出的岩土BIM模型计算功能实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钻孔勘探、标准贯入、地形测量等多源异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数据预处理、立体空间集成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地形、建筑物、钻孔、地层、地下水等空间对象的三维集成建模、真实感可视化、剖切分析及勘察成果的信息查询与更新,形成了岩土工程三维勘察报告新模式.经多个岩土工程实际项目的应用与验证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三维建模技术与可视化方法,可自动建立岩土工程场地的立体空间三维集成模型,对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三维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岩  许刚 《科技咨询导报》2011,(20):138-139
目前,在岩土工程领域,数值方法在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IDAS/GTS岩土分析软件就是一种很好的数值分析工具。本文结合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利用MIDAS/GTS岩土分析软件对土质边坡在支护前后的稳定性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这为今后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将在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叙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GIS在岩土工程勘察上发展必然性,岩土工程勘察系统的建立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平面图绘制软件ZRJPMT的使用方法,提出了通过扫描的图纸,利用此软件进行平面图地物数据和勘探点数据自动采集的方法,以提高平面图绘制的速度和质量,促进岩土工程勘察内业整理的质量和效率。本软件很好地解决了当前普遍存在的岩土工程平面图绘制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敏,1960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2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0年1月获同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主任。兼任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和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FE)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杨敏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桩基础、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深基坑工程、软土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和岩土工程软件研制开发。主要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GP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水平,研制了集GPS电子测量规范、适合多类型GPS接收机外业记录的电子手簿、岩土工程监测任务模拟软件和结果分析软件及岩土工程GPS监测网的优化设计于一体的面向岩土工程监测的GPS测量软件系统,并讨论了GPS网的基线重复性检核、同步环检核、异步环检核、坐标转换、网平差、GPS监测网的优化设计和形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等关键问题.最后,通过对辽宁省抚顺地区的某矿区进行边坡变形监测的研究,验证了该软件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达到毫米级的监测精度,完全能够满足岩土工程监测的要求.图4,表3,参12.  相似文献   

9.
岩土工程虚拟场地系统是一个包含工程地质、水文等内容的信息平台,这个平台能将岩土工程地质勘查资料信息有效地转化为相应工程问题的计算软件数据模型.为了实现虚拟场地系统,首先对岩土工程设计软件的模式进行总结,之后对建立虚拟场地的数据支撑以及相关地质建模的方法,以及如何从虚拟场地中提取计算模型进行探讨.最后,通过介绍自主开发基于虚拟场地边坡防护系统,验证虚拟场地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岩土工程中岩土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从岩石力学系统的角度对工程中材料参数取值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概述,提出从系统的角度对岩土的综合材料参数进行反分析,从而得到对实际工程具有应用价值的"综合参数".在利用神经网络的反分析矿井的侧压力系数的基础上后,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对矿井的受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实际工程由一定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进人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工程勘察行业不论是从改革原有体制弊端上,还是在技术发展上,都有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作为工程勘察主专业之一的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转化,从原来单一的勘察扩展到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监测检测、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理与岩土工程咨询五个方面,业务范围有了很大拓展,对工程建设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工程勘察得到了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行业的公认。  相似文献   

12.
段宏飞  王晓  李晓华 《科技资讯》2007,(17):250-250
本文重点讨论了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的定义及其关系,说明了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及岩土力学、结构工程既有区别又紧密结合的关系,明确了岩土工程的学科范畴是包括多种学科、技术和方法的土木建筑工程,并提出了更新传统知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理论被应用到岩土工程建设当中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研究课题——岩土工程材料的数字图像有限元解析,从而实现提高岩土工程材料的利用率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生产力。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图像的概念与岩土工程的发展,然后分析了岩土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工程材料类型。探讨了数字图像在岩土工程材料中的应用,对岩土工程材料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有限元网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蔡裕恩 《广东科技》2008,(14):220-221
论述了物理勘探及检测技术引入岩土工程领域的必要性。提出了声波技术与岩土工程领域的三个结合点,每个结合点中声波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岩土工程领域可能起到的促进作用。介绍了声波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中的发展过程,提出了物理勘探和检测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边坡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岩土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中,功能函数一般呈隐式且需借助有限元等数值计算来构建,采用传统蒙特卡洛模拟法求解时常遇到计算耗时大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进而导致该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将结构可靠度求解问题转化为二元分类问题,把分类性能优异的高斯过程分类模型与蒙特卡洛法相结合,提出了岩土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的高斯过程分类——蒙特卡洛法。根据所建立的隐式功能函数,采用岩土工程结构分析程序构造少量的学习样本,利用学习后的高斯过程分类模型重构极限状态方程,实现随机样本的安全或失效状态的准确识别,进而采用蒙特卡洛抽样模拟获得结构的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算例研究表明,方法简单易行,与传统蒙特卡洛模拟法相比较,计算效率明显较高,且易于与各种岩土工程结构分析程序或商业计算软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李志宏 《科技促进发展》2010,(3):I0056-I0057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归纳了岩土工程勘察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类别与基本要求,重点介绍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勘察与边坡工程勘察,并分析和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步实现了与世界岩土勘察技术接轨,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岩土工程勘测技术的发展和对岩土勘察工程中基础地质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现状并对岩土勘察工程中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基坑支护工程中,需要对岩土性质和支护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首先分析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对于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基坑支护工程的动态设计方法,包括检测系统设计和信息处理系统设计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某工程案例,探讨信息化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含义进行了介绍,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岩土工程的定义、范围、岩土工程与相邻专业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岩土工程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条件的不确定性、参数的不确定性、测试方法的多样性分析了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