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雪莲 《吉林医学》2013,(29):6024-6024
目的:探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分娩在产程应用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孕期接受常规的宣教,观察组孕妇除常规宣教外,接受拉玛泽分娩呼吸法训练,并在产程中接受一对一陪伴分娩。结果:与对照组产妇比较,观察组分娩疼痛明显减轻(P<0.01),自然分娩率提高(P<0.01),剖宫产率降低(P<0.01)。结论:拉玛泽分娩呼吸法可以帮助产妇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非药物性减痛的方法[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娩球在产程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孕妇临产后的宫缩间歇期,由助产士负责指导孕妇坐在分娩球上,对照组在孕妇临产后采取随意体位。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缩短,阴道分娩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剖宫产率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分娩球可缓解分娩疼痛,加速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在活跃期上推宫颈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胎头位初产孕妇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产妇在活跃期采取上推宫颈的手法,对照组产妇不采取任何干预。对两组孕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宫颈裂伤、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在活跃期采取上推宫颈的手法,可明显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发生率,降低了因产妇产程的延长而造成母婴并发症的风险,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工破膜缩短产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产妇在分娩的产程中,适时采取人工破膜,对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5年3月-2008年9月242例产妇为观察组,在分娩的第一产程活跃期至第二产程中采取人工破膜,同时以2004年18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明显升高,剖宫产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采取人工破膜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坐式分娩对第 2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头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 1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90例。观察组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侧卧或仰卧于 2 5 - 30 的产床上 ,第 2产程调整产床角度至 35 - 4 0 ;对照组在第 2产程保持产床角度 10 。结果 两组在产程进展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例数等方面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实施坐式分娩可以缩短产程 ,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赵淑梅 《中外医疗》2013,32(17):134-135
目的探讨在活跃期对枕后位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活跃期不同时期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包括人工破膜、特殊体位、加强宫缩、徒手旋转胎头;对照组无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分娩率明显增加(P<0.01),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1),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明显缩短。结论在活跃期对枕后位进行综合干预安全、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半卧位分娩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初产妇50例,采用床头抬高40°~60°的半卧位分娩体位作为观察组;同等条件下的初产妇50例采用常规平卧分娩体位为对照组,进行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观察.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第二产程明显缩短[(25.02±10.83) min vs.(60.12±20.92)min,P<0.01],自然分娩率略高于对照组(98.0% vs.90.0%,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 vs.28.0%,P<0.01).结论 半卧位分娩体位符合产道生理,有利于胎头入盆下降,可缩短第二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娩活跃期中使用地西泮对产程进展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20例为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分娩进入活跃期后静脉注射地西泮10 mg,同时以不使用地西泮的12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产程进展、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阿氏评分。结果观察组分娩活跃期中使用地西泮后从活跃期至宫口开全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 1),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后1 min阿氏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分娩活跃期静脉注射地西泮可加速宫颈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不增加产后出血,对新生儿阿氏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韩清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343-343
目的:探讨产程观察的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产妇180 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90 例与对照组90例,2 组都进行坐式待产,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心理支持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活跃期与第1 产程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 组潜伏期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程中的心理支持护理有利于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乐仪联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在虞城县人民医院分娩的7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侧卧的屈膝卧位纠正胎方位,观察组产妇使用导乐仪镇痛联合分娩球纠正胎方位。比较两组产妇活跃期疼痛程度、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结果对照组产妇在活跃期重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仪联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纠正枕后位临床疗效显著,可以较好的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98例陪伴分娩孕妇的观察,寻求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的有效措施。方法正常足月妊娠孕妇,除外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及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随机分为陪伴发娩组198例及传统分娩方式210例进行分析。结果198例陪伴分娩的孕妇的剖宫产率、产钳胎吸助产率、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陪伴分娩组孕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陪伴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病率和新生儿病率等,使阴道分娩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探讨适宜体位在分娩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生霞 《中外医疗》2010,29(14):102-103
目的探讨适宜体位在分娩时的临床意义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分适宜体位的178例孕妇为观察组,相类同常规体位178例孕妇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宜体位能迅速,简便,安全的分娩。根据分娩时的需要改变体位能提高顺产率,促进产程进展,降低难产率,减少产科病率和围产儿病率。  相似文献   

13.
赖国玲  张红侠 《右江医学》2007,35(5):547-548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对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拟阴道分娩的60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分娩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减少,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程陪伴分娩能加快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吕晓晖 《右江医学》2007,35(4):391-392
目的观察安定联合654-2在活跃期延缓或停滞时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产程进入活跃期出现延缓或停滞的产妇78例,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安定10 mg+654-2 1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38例,未使用安定及654-2。观察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治疗组的活跃期延缓或停滞明显改善,活跃期缩短(P<0.01),剖宫产率下降(P<0.01),第二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发生活跃期延缓或停滞时使用安定联合654-2有促进产程进展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于志伟 《西部医学》2009,21(5):764-765
目的探讨自由体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手术产率及增加母耍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45例孕妇为观察组,同时以19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各产程时间、用药、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Apgaf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扣产程中用药明显减少,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一产程自由体住使产程中医疗干预减少,自然分娩率提高,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畅玲香 《医学综述》2014,(14):2680-2681
目的探讨孕妇生产过程中实施体位指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运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进行生产的孕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在生产时实施特殊产位指导,对照组采用一般体位(以平卧为主)生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产后2 h出血量及胎儿监护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33%vs 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82,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40.36±12.12)mL vs(46.25±10.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程中实施特殊产位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阴道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产程中适时体位干预对胎头位置异常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观察组在产程中采取适时体位干预,对照组则按照自己意愿采取自由体位,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程中,采用适时体位干预能够促进产妇经阴道顺产,缩短产程时间,并减轻产妇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指导配合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时间以及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分娩前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早期体位指导配合心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初产妇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自然分娩率方面,观察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体位指导配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缩短初产妇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干预对枕后位分娩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60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在活跃期不同时相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人工破膜、产妇采取相应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徒手旋转胎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1),活跃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增快(P<0.01),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宫颈扩张活跃期综合干预安全、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实施适时、恰当的产程干预,达到预防难产,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400例要求自然分娩的孕妇进行产程综合干预。包括潜伏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产程休息;活跃期人工破膜、体位干预、扩张宫颈等。结果400例孕妇中平安自然分娩率达到93%,平均总产程7h 15min.结论通过实施产程干预,明显缩短了产程,大大降低了手术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