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市政技术》2017,(5):126-128
基于丁万河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设计选用预缺氧—厌氧—缺氧—好氧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称改良型A~2/O工艺)。采用"多点进水"手段,使污水分别进入预缺氧和厌氧阶段,避免混合液回流携带的NO_3-N对厌氧释磷造成影响,同时为厌氧释磷和缺氧反硝化提供碳源,从而提高系统的除磷效率。在二沉池后,增设混凝沉淀、滤布过滤及紫外线消毒设施,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ABR气提导流循环工艺是集曝气、悬浮澄清和污泥回流于一池的污水生化处理新工艺。澄清分离的活性污泥经气提微动力回流实现循环脱氮,澄清液在投加复合硅藻土除磷药剂再经水力循环澄清池深化处理与消毒后达标排放。ABR工艺属活性污泥法和物化法相结合的脱氮除磷新工艺,是适合中小规模污水处理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9)
综述了北京昌平小沙河污水处理厂应用CWSBR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原理和实现反硝化脱氮除磷的主要方法。该工艺是结合反硝化聚磷菌(DPB)的摄磷特点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以其特有的"一碳两用"和"单泥系统",有效解决了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供求矛盾和泥龄控制问题,可同时获得较高的除磷和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4.
宋正光 《山西建筑》2008,34(11):196-197
通过对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艺的实验研究,在原有好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好氧、缺氧、厌氧处理的实验,通过对各段参数的控制,掌握生物处理工艺除磷脱氮的参数和效果,从而为污水厂除磷脱氮的改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脱氮除磷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核心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在技术应用时普遍存在认识偏差甚至是错误,使得污水处理工艺路线选择常常走偏,导致脱氮除磷运行时难以达标排放。在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以及严峻的环保监管形势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成为必然。在这个问题上,采用新技术、延长流程似乎已经成为升级改造的趋势,很少有人回过头来琢磨既有工艺的"天生"缺陷。其实,我国对欧洲国家已研究、应用了20多年的反硝化除磷(DPB)作用仍停留在学术重复和改名阶段,深思熟虑的工程应用几乎不存在,以至于A~2/O成为脱氮除磷的主流工艺。事实上,A~2/O工艺本身便可聚集DPB,只不过效果较UCT要差。因此,变型为UCT便可实现反硝化除磷(与硝化细菌并不存在泥龄矛盾),无需向无助于生物除磷的多级A/O、MBR、MBBR等方向发展,也可以弃用生物脱氮+化学除磷的常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CEPT-MBBR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脱氮除磷成为污水处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效率、运行管理简单的脱氮除磷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对化学强化一级处理联合流动床生物反应器(CEPT-MBBR)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CEPT-MBBR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可靠,出水水质好,它不仅适用于有脱氮除磷要求的新建污水处理厂,也适用于对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河西北污水处理厂一期采用AB工艺,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设计处理规模为7.5×104m3/d,出水COD及SS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执行。改扩建后的污水厂设计处理规模为16×104m3/d,采用生物脱氮除磷辅以深度处理工艺,使实际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多种较为成熟的城市污水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特点,指出了选择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时应考虑的因素,为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选择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京某厂区污水处理站原有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不到北京市新的污水排放标准,主要为氨氮和总磷超标。为强化二级处理生物脱氮除磷效果,通过对现有各种脱氮除磷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定升级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污水+格栅+隔油沉淀池+—级浅层气浮池+二级浅层气浮池+缺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MBR池+化学除磷池+折点氯化反应池+砂滤罐+紫外线消毒。该污水处理站运行两年多来,出水水质稳定,氮、磷排放达到北京市新的污水排放标准要求,可为一些中小型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可有效去除氮磷,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的脱氮除磷工艺有:氧化沟、A~2O、SBR等,这些工艺均基于传统的脱氮除磷机理而开发出来,可部分去除污水中氮和磷。  相似文献   

11.
在简单介绍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基本原理后,着重讨论了该技术在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中的应用现状、特点和前景。尽管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宏观性能与微生物相的关系密切,但因缺乏适宜的检测技术,对工艺系统中微生物类型、数量和结构等了解还很不充分。研究表明:FISH技术能够为除磷菌、硝化菌的识别与再分类提供优越的检测手段;与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其它技术相结合,可使FISH技术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常规M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可以获得较低SS的出水,但对氮、磷的去除却很难达到愈来愈严格的排放要求,因此强化MBR工艺生物段的脱氮除磷功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MBR脱氮除磷的潜力,介绍了各种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特点及处理效果,探讨了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研究方向,认为微生物学机理、强化内源反硝化及膜污染控制等是其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在对生物脱氮与除磷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脱氮与除磷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生理过程,其交叉点是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脱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由两个不同功能的SBR反应器组成)成功地解决了硝化菌与聚磷菌的泥龄之争。反硝化与聚磷菌厌氧释磷的矛盾等难题,该工艺运行稳定且处理效果良好,特别适合于处理BOD5/TP值低的污水。  相似文献   

14.
T型氧化沟的生物除磷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是由丹麦krüger公司创建的一种污水生物二级处理工艺,具有构筑物较少、基建费用较低、运行工艺简单、有脱氮除磷作用、处理效果好、运行可靠等优点,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且规模逐渐增  相似文献   

15.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AAO工艺。为达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通过小试设备模拟污水厂的正常运行条件,反复试验得出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污泥回流比为75%,污泥停留时间为12 d时的除磷脱氮效果最好。该批参数应用于污水厂运行时,效果明显,氨氮和总磷指标均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杨平平  王红涛 《山西建筑》2005,31(6):135-136
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试验装置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讨论了影响SBR脱氮除磷的碳源、pH值、好氧曝气等因素,并对SBR工艺中脱氮除磷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以同时脱氮除磷的一种SBR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AAO工艺.为达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通过小试设备模拟污水厂的正常运行条件,反复试验得出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污泥回流比为75 %,污泥停留时间为12 d时的除磷脱氮效果最好.该批参数应用于污水厂运行时,效果明显,氨氮和总磷指标均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在某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设计中,通过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的现状水质及处理设施的分析,采用优化现状氮磷处理系统以及设置同步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滤池的工艺方案,即生物处理+同步脱氮除磷滤池工艺。实际实施中,只采用了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滤池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和经济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能够稳定达到TN10 mg/L、TP0.3 mg/L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尖锐化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这也使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当前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化学脱氮除磷和生物脱氮除磷两种  相似文献   

20.
生物膜反硝化脱氮工艺逐渐被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中,但现今仍缺少相关研究的系统总结。针对以生物膜工艺为基础的深度脱氮处理工艺,重点论述了生物滤池(BF)、移动床生物膜工艺(MBBR)、流化床生物膜工艺(FBBR)三类典型工艺的运行效率、关键影响参数。研究表明,生物膜深度脱氮需要从生物膜的特征和功能、反硝化生化功能与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其中FBBR工艺由于填料比表面积较大、基质利用率高等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反硝化深度脱氮处理中的应用。深度反硝化脱氮工艺会受到二级出水磷浓度等的影响,因此优化深度脱氮还需结合合适的除磷方式,以寻求污水深度处理最佳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