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首次得到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1,10-菲哕啉(C12H8N2,简写作phen)与Dy(NO3)3·3H2O的配合物[Dy(C10H8N2O4)(phen)(NO3)(H2O)2]·H2O.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524(3)nm,b=1.1018(19)nm,c=1.468(3)nm,β=92.28(2)°,V=24.63(7)nm3,Z=4,μ=3.100 mm-1,Dc=1.831g/cm3,F(000)=1340,R=0.0314,wR=0.0660,GOF=O.966.测试结果表明,该单晶结构为镝的9配位配合物,其中一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子以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Dy3+三齿配位,形成两个稳定的共边五元环,一个1,10-菲哕啉分子以二齿方式配位、一个硝酸根和两个水分子也同时参与配位,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而在配合物周围还有一个游离的水分子.发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4个新型的稀土化合物(C26H40N2O4)[Ln(NO3)5H2O](Ln=Pr,Nd,Sm,Eu),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用四圆衍射仪测定了其中(C26H40N2O4)[Eu(NO3)5H2O]的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α=0.9100(4)nm,b=1.3560(3)nm,c=1.6463(4)nm;α=68.62(2)°,β=74.84(3)°,γ=87.50(2)°;Z=2.中心铕离子由5个硝酸根的10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配位数是11.1,7,10,16-四氧-4,13-二氮杂-N,N'-二苄基环十八烷(N,N'-二苄基穴醚(2,2))未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配合物Cu(C14H9NO3)(C3H4N2)[C14H9NO32- 为N-(2-羧基苯基)-水杨醛亚胺,C3H4N2为咪唑].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a21,晶胞参数a=0.94453(12)nm,b=1.12278(9)nm,c=2.9123(4)nm,V=3.0885(6)nm3,Mr=370.84,Z=8,最终的偏离因子R=0.036,wR=0.087,GOF=0.975.三齿Schiff碱配体中的二个氧原子、一个氮原子和咪唑的一个氮原子与铜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平面正方形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UV,CV和TG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系列Ln(Ⅲ)配位聚合物(Ln=Eu,Sm,Tb,Pr,Gd)的合成及其荧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艳红  李野  牛淑云  金晶  迟玉贤 《应用化学》2010,27(9):1055-106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4个具有1D结构的Ln(Ⅲ)配位聚合物,[Eu2(C9H7O2)6(C9H7O2H)(C2H5OH)]n(1)、[Sm(C9H7O2)3]n(2)、[Tb(C9H7O2)3]n(3)和[Gd(C9H7O2)3]n(4)(C9H8O2=肉桂酸)。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这4个Ln(Ⅲ)配合物中,Ln(Ⅲ)的配位数均为9,桥配体均为肉桂酸根,但其配位方式有差异。 对配合物进行了IR、UV-Vis-NIR和荧光光谱等表征。 分析了各配合物的荧光发射,结果表明,在可见区,配合物1发射较明显的红光,配合物2、3发射绿光,配合物4发射蓝光,但很弱。 讨论了具有刚柔相混杂性质的肉桂酸配体对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稀土离子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Tb(Ⅲ)、Y(Ⅲ)、Nd(Ⅲ)硝酸盐与N,N-二亚水杨基乙二胺、二甲基亚观的配合物[RE(C6H4OHCHNC2H4NCHC6H4OH)(NO3)3(CH3SOCH3)].Tb(Ⅲ)配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9628(3)nm,b=1.6439(4)nm,C=1.6256(2)nm,β=102.78(2)°,V=2.509(2)nm3,Dx=1.830g/cm3,Z=4,μ=2.996mm-1,F(000)=1368,R=0.043,Rw=0.046.Tb(Ⅲ)的配位数是9,配位几何为单帽四方反核柱.所有的配位原子都是氧原子.两个中心离子被双Schiff碱桥联,形成一维无限长链.  相似文献   

6.
两个含N-皮考林酰肼铁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含N-乙酰皮考林酰肼(简写为Haphz)的铁配合物[Fe2(aphz)2(μ-CH3O)2Cl2]·CH3OH(1,C19H26Cl2Fe2N6O7,Mr=633.06)和含N-苯甲酰皮考林酰肼(简写为Hphphz)的铁配合物Fe(phphz)Cl2(2,C13H10Cl2FeN3O2,Mr=366.99).2个配合物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  相似文献   

7.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二丁基氧化锡反应, 合成了二丁基锡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分子结构, 结构分析表明, 该配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 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锥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 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 热分析结果表明, 在空气氛下, 配合物在103 ℃以下可稳定存在; 研究了配合物在近生理条件下与DNA的相互作用, 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法及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方式为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配合物VO(L)(CH3O)(CH3OH)(H2L为水杨醛苯甲酰腙),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1HNMR,CV和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161(1)nm,b=1.6946(2)nm,c=1.2232(1)nm,β=104.274(9),V=1.6394(3)nm3,Mr=368.26,Z=4.三齿腙配体中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均与饥原子配位并形成赤道平面,钒原子具有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电化学研究表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E1/2按CH2Cl2相似文献   

9.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_(10)H_(10)N_2O_4)作为配体与碳酸钙在水中反应, 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DMSO(二甲基亚砚)的混合溶剂中培养了单晶,其组 成为 [Ca_2(C_(10)H_8N_2O_4)_2(DMSO)_2(H_2O)_4]·2DMSO [C_(10)H_8N_2O~2- _4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测字了单晶的结构,该单晶为黄色,属单斜晶 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0634(3)nm, b=1.7035(5)nm, c=1.2183(3) nm, β=106.180(5)°, V=2.1192(10)nm!, Dc=1.412Mg·m~(-3), Z=2, F(000) =944, μ=0.534m~(-1),GOF=0.867。所测单晶是以2-卷曲在丙酸水杨酰腙羧基上 的一个氧原子作为桥联的双核钙(II)配合物,两个Ca~(2+)均处于五角双锥的七 配位环境中,锥底为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三个配位原子,以及另一2-羰基 丙酸水杨酰腙羧基上的桥联氧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配位氧原子,锥顶为一配位水和 一想位的DMSO分子,即溶剂DMSO也参也了配位,从晶胞结构看,晶体中除配位的 DMSO分子外,还有自由的DMSO溶剂分子,它们与配位水以氢键连接存在于晶格之中 ,在空间形成的二维网状结构。通过TG-DTG还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咪唑与五水硫酸铜在水中反应,首次制得混配体配合物Cu(C10H8N2O4)(C3H4N2)(H2O)[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C3H4N2为咪唑],并在甲醇溶剂中培养出单晶.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50583(5)nm,b=1.08411(3)nm,c=0.94366(2)nm,a=90°,β=101.5583(11).,γ=90°,V=1.50927(7)nm3,Z=4,μ=1.479 mm-1,Dc=1.628 Mg/m3,F(000)=756.00,R=0.0340,ωR=0.0777,GOF=1.025.晶体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中Cu(Ⅱ)的配位数为5,处于四方锥配位环境,其中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的羧基以单齿配位,腙基上C=N的N配位以及羰基(C=O)的O配位,咪唑的3位N参与了配位,这四个配位原子处于四方锥的锥底,另一个配位原子来自H2O中的O,它处于四方锥的锥顶.在晶胞中,除分子内存在氢键外,分子间也存在氢键.根据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利用Kissinger公式计算了配合物主要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1.
在无水乙醇中,使低水合氯化稀土(RE=La, Pr, Nd, Sm)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和1,10-邻二氮菲(σ-phen·H2O)反应,制得其三元固态配合物.用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它们的组成为RE (C5H8NS2)3(C12H8N2) (RE= La, Pr, Nd, Sm).IR光谱说明RE3+分别与3个PDC-的6个硫原子双齿配位,同时与σ-phen的2个氮原子双齿配位,配位数为8.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它们的恒容燃烧热ΔcU,分别为-17776.94±7.72, -17810.41±7.93, -17762.71±7.91和-17482.42±9.35 kJ·mol-1;并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7792.43±7.72, -17825.90±7.93, -17778.20±7.91, -17497.91±9.35 kJ*mol-1和-83.05±8.60, -64.70±9.40, -104.77±8.78, -388.70±10.13 kJ·mol-1.估算出未研究的同类配合物Ce(C5H8NS2)3(C12H8N2)和Pm(C5H8NS2)3(C12H8N2)的和分别为-17815, -17660 kJ·mol-1和-60, -217 kJ·mol-1.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1,3-丙二胺邻苯二酚钼钨手性八面体配合物(NH3CH2CH2CH2NH2)2[Mo0.4W0.6O2(C6H4O2)2],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解析,研究了其与ATP作用的液相NMR谱.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n.晶胞参数a=0.7501(2)nm,b=2.3994(7)nm,c=1.2178(4)nm,Z=4.[Mo0.4W0.6O2(C6H4O2)2]2-的配位几何构型为手性八面体,晶体为外消旋体.配位阴离子中MoW中心金属离子除了与两个端基O配位形成cis-MO键外,同时还分别与两个邻苯二酚配位基团的的氧原子配位,形成4个M-Ob(M=Mo,W)键,构成两个五元环.利用1HNMR,13CNMR,31PNMR以及1H-15NHMBC对标题配合物及其与ATP在D2O溶剂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标题配合物的MoW中心金属离子在纯D2O溶剂中被还原成+5价,但与ATP混合后转化为+6价,且与原配位基邻苯二酚发生解离.解离后的[MO2]2+最大可能与腺嘌呤上的氨基N原子配位,而此配位可能是其抗癌抗肿瘤活性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三(3-羟基黄酮)合铝(Ⅲ)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三(3-羟基黄酮)合铝(Ⅲ),制得[Al(C15H9O3)3]2·2CHCl3·8H2O晶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其结构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晶胞参数:a=b=1.6558(3)nm,c=3.6465(20)nm,α=β=90°,γ=120°,V=8.65608(0.00586)nm3,Dc=1.45g/cm3,μ(MoKα)=3.20cm-1,F(000)=3924.分子中每个3-羟基黄酮以其独特的酮基和羟基同时与Al3+配位,3个配体中的6个配位氧原子形成扭曲的配位八面体.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和弱酸性反应条件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前驱体乙二胺三乙酸分别与氯化锌、氯化钴反应,形成水合乙二胺三乙酸金属配合物[M(H2O)6][M(ED3A)(H2O)]2·2H2O[M=Zn(1),Co(2);H3ED3A=乙二胺三乙酸,C8H14N2O6]。 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热重、液体核磁共振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 乙二胺三乙酸和锌(Ⅱ)、钴(Ⅱ)五配位,并与水一起形成典型的[MN2O4]或[MO6]八面体结构。 13C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乙二胺三乙酸与锌形成配合物在弱酸性条件下(pH值3~7)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完全解离,乙二胺三乙酸进一步经分子内成环反应生成3-酮哌嗪二乙酸(H2kpda=C8H12N2O5)。  相似文献   

15.
D-葡萄糖与氯化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非水溶剂为介质合成了D-葡萄糖、氯化稀土、吡啶的混配多元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D-葡萄糖和溶剂吡啶同时参与了配位,该配合物的组成为:Ln(C6H12O6)(C5H5N)Cl3(Ln=La,Ce,Pr,Nd,Sm等).本文还对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四甲基双硅桥联环戊二烯基钠与无水三氯化稀土在THF溶剂中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e4Si2(C5H4)2LnCl[Ln:3Nd,4Sm,5Gd,6Y]和配合物Me4Si2(C5H4):Ln(C5H5)(THF)n[Ln:1La,n=1;2Pr,n=0].通过元素分析、1HNMR、13CNMR和MS确证了配合物的结构,在THF溶液中重结晶获得配合物4的单晶,x射线衍射证明晶体结构为二聚体,4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数据a=1.2982(3)nm,b=1.2269(3)nm,c=1.3681(2)nm,β=96.79(2)°,V=2.162(1)nm3,Z=2,Dx=1.53g/cm3,偏差因子R=0.068.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配合物Ln(X-P)3·3H2O[其中X=H,2-Cl,4-Br,3-OH,3-NO2,2-OCH3,2-CH3,2,4-二氯,P=2-(COO)C6H4CONHC6H5-nXn,n=1,2;Ln=Pr(Ⅲ),Nd(Ⅲ)]的制备,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位是通过羧酸羟基氧原子和酰胺羰基氧原子进行的,含3分子配位水。通过电子反射光谱数据,对Slater-Condon参量(Fk)、Lande参量(ξ4f)、Nephelauxit比率(β),平均共价参数(δ)、平均成键参数(b1/2)、F4/F2、F6/F2比值进行了计算,对配合物的共价成键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水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硫酸铜反应,制得新配合物Cu(C10H8N2O4)(H2O)2(C10H8N2O42-为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离子),并以水为溶剂培养了单晶,测试了晶体结构,该单晶为深绿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1297(1)nm,b=0.9824(8)nm,c=2.1973(3)nm,β=91.91(8)°,V=2.43749(8)nm3,Z=8,μ=1.817mm-1,Dc=1.743Mg·m-3,F(000)=1304,R=0.0264,wR=0.0654,GOF=1.052。其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Cu2+处于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1个三齿配体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负二价离子的2个O原子和1个N原子,2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其中1个水分子的O原子处于四方锥的锥顶,锥底的配位原子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对该配合物所作的皿内抑菌试验和盆栽活体实验表明,配合物对小麦条锈病、白菜黑斑病及辣椒疫霉菌等分别有96%、89%、100%的抑制率,且有一定的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_(10)H_(10)N_2O_4)、2,2-联吡啶(C_(10)H_8N_2,简写bipy)与Eu(NO_3)_3·4H_2O反应,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Eu(C_(10)H_9N_2O_4)(C_(10)H_8N_2O_4)(H_2O)_3]·0.5bipy·3H_2O.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93392(16)nm,b=1.3100(2)nm,c=1.3895(2)nm,α=97.205(3)°,β=105.411(2)°,γ=106.364(2)°,V=15.35(2)nm~3,Z=2,μ=2.118mm~(-1),Dc=1.686Mg/m~3,F(000)=786,R=0.0116,wR=0.0507,GOF=0.995.晶体测试结果表明,该单晶结构为铕的9配位配合物,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酮式和三个水分子同时参与配位;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Eu~(3+)配位,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该配合物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而在不对称单位中还有游离的一个2,2-联吡啶分子和三个水分子,这些游离分子与配位分子之间存在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整个分子在空间呈三维网状结构.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
采用Gly-Glyo,2,2'-联吡啶与Cu(NO3)2·H2O在二次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以Gly-Glyo作为中继基的新型双核配合物.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配合物晶体的化学结构式[(C10H8N2)Cu(H2NCH2CONHCH2COO)Cu(C10H8N2)2](NO3)3.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4268nm,b=1.1754nm,c=1.4059nm,α=104.01°,β=91.56°,γ=72.22°,Z=2.衍射数据在NicoletXRDR3型四圆衍射仪上收集,结构参数经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后,最终一致性因子R值为0.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