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今,电力能源已然成为世界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电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分布式能源的出现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更加符合现代化建设中的环保要求。其中,光伏发电单元是现在研究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其并网过程中可能对配网的电能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研究光伏并网对其配网本身电压分布情况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了分布式电源(DG),分析了DG的并网方式、接入方式和运行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指出不同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G的可靠性模型和含DG的配电网孤岛划分。最后,从可靠性指标方面对算例进行分析计算,验证DG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短缺,分布式发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布式发电与现有电力系统的配合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改善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因而近年来分布式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其继电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综述了国内外主要的几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继电保护措施及各自的优缺点,对进一步改进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措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动作问题。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网的结构,这必定会影响到馈线自动化系统正确地实现其自身功能。针对这一问题,首先研究了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参数和特性以及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和输出特性。总结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前沿研究后,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并根据并网逆变器的参数及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网故障分析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等效模型。根据模型参数,计算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馈线自动化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找到了适合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方案,最后对其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5.
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波 《浙江电力》2010,29(6):5-8
光伏电源是分布式发电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分布式光伏电源通过逆变器接入到配电网中,具有随机性,与传统的电站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对电压的影响、对短路电流的贡献等7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能源短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大电网互联存在的一些弊端,促使分布式电源技术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体现出的优势,并阐述了其对配电网电压带来的影响;重点综述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后采取的相应电压控制策略,指出未来配电网电压控制的研究方向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主要问题,为分布式电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电源的产生,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了巨大支撑,有效缓解了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在分布式电源接入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接入等级、接入容量及位置对配电网带来的影响。针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应遵守的相关约束条件;综合考虑了不同因素,提出了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体系,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准入容量和最优接入容量计算原则及方法;在所提分布电源接入体系基础上,实现了在典型光伏系统接入33节点配电网中,验证该体系有助于指导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相似文献   

8.
徐钦  袁奔 《电工技术》2020,(3):15-17
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的接入规模越来越大,但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对配电网电压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对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风电出力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仿真模型,仿真了分布式电源不同接入位置和不同接入容量下的配电网,并从电压谐波含量、电压波动两方面分析了不同接入情况下的配电网电压质量,获得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光伏发电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之一,随着其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发电并网的容量不断增大,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强。利用PSCAD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位置、接入容量等因素对配电网电压质量及谐波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电能质量问题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梁海锋  李丽 《广西电力》2021,44(6):29-34,40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会对原系统中的潮流、损耗、电压及谐波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电压闪变,重则危及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进行仿真建模与分析,在DIgSILENT/Power Factory仿真平台上搭建分布式电源及系统网架仿真模型,分析分布式电源不同接入位置及接入容量对配网在损耗、谐波及故障电...  相似文献   

11.
含分布式电源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潮流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晶晶  李新  许中 《电网技术》2009,33(3):94-98
根据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为准确计算各种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并入配电网后的潮流问题,文章基于前推回代法,提出了可处理PV和PQ节点模型DG的三相不平衡潮流算法。按照配电网拓扑结构,利用支路分层技术,加快了潮流计算速度。在处理PV节点模型DG时,将电压正序分量幅值作为电压调节参数,计算电压正序分量幅值和额定电压幅值差,得到PV节点的无功补偿量,将DG由PV节点运行模型转换为PQ节点运行模型。IEEE 34节点系统算例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分析DG对电压的调节和无功补偿能力,研究了不同类型DG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应用边界保护原理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协调性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袁超  曾祥君  邓丰  许瑶 《电网技术》2009,33(5):62-68
为解决分布式发电系统与配电网保护的协调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并网控制方法。由于在DG系统并网点上游和下游线路故障时,DG系统对电网保护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提出在带有DG 系统的配电线路上装设阻波器构成线路边界的思想,采用行波边界保护模式,对DG系统并网点上游和下游故障进行选择性保护,进而保证配电线路故障后DG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列,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并最大限度地提高DG的利用效率。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新保护方法可提高DG与配电网的协调性,并可有效提高DG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电源的建模及微电网的控制策略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针对模式转换下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控制策略选择的研究较少。孤岛和并网模式下应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同时在一个微电网中加入多种分布式电源的控制复杂,难度比单一分布式电源接入要大。文章分析了微电网的特殊性,进行了不同的控制模式的比较。孤网时选择主从控制模式作为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可以适应微电网不同运行方式的需要;并网时分布式电源可采用PQ控制。根据在并网模式下的运行特点提出各个分布式电源的PQ控制策略,建立了含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微型燃气轮机的微电网模型。仿真分析了孤岛运行下和日照环境改变时微电网的并网运行特性,结果证明了控制方式的恰当选择能使微电网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对于大电网可控且动态性能优良,并网时不会对大电网产生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络变得愈发复杂。针对现有配电模式无法满足电力实际生产要求这一现实问题,在分布式供电技术和配电网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充分考虑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负荷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随机潮流智能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根据配电网特有的闭环结构和开环运行方式,用Neighborhood Search算法求解,通过仿真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所做研究工作为我国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发电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给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东北地区实际配电网后电压及网损的变化情况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分布式电源的容量选择原则。通过分析不同出力、不同位置情况下电压及网损的变化情况,对实际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定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宇卫  马俊 《电工材料》2021,(2):33-35
本文将QGA算法进行相应改进,新算法IQGA弥补了传统算法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IQGA算法在含DG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中使用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逐渐发展,愈来愈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中,在给电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风机、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当其接入配电网后,会给配电网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布式电源的类型,然后阐述了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法的计算原理,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功率及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会对配电网的稳定造成影响。为此,针对光伏发电对配电网低压台区线损的影响,建立了电源接入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