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对热病的证候分型以及发展趋势和传变规律等方面的阐述与《周易》中“六位”“象”“时”和“阴阳”等象数哲学的思维模式极为相近,可见《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明显受到了《周易》哲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林涛 《中医研究》2009,22(1):16-16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核心,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虽然意在探讨外感疾病的传变规律和论治的依据,而亦涉及杂病,正如韵伯所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因此,六经辨证同样可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伤寒论》开启了头痛之辨证论治的先河。整理了《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并且结合《内经》理论分析了其不同的病因病机:太阳头痛多以后头痛为主,包含了风寒、风热、风湿头痛;阳明头痛多以前额头痛为主,属于阳明有热而风邪未解;少阳头痛以偏头痛为主,多属于肝经火郁;厥阴头痛多以头顶头痛痛连目系为主,多属于寒湿蕴结肝经。张仲景奠定了头痛的治疗法则,为后世医家治疗头痛之滥觞,实为临床治疗之准绳。附六经辨治头痛病案1则。  相似文献   

5.
析《伤寒论》六经辨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施治的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学著作,详细阐述六经辨证有机地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以不变之理求万变之证,千余年来仍为祖国医学中诊断之规范,治疗之准绳.  相似文献   

6.
李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105-106
《伤寒论》继承并发展了《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的医学基础理论,张仲景在《索问·热论》六经分证理论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的规律加以总结,提出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该书将《内经》的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中之六经辨证是对辨证的高度概括,其可总结为:从各经主证辨证、从疾病的发展演变辨证,同时应注意在辨证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之六经辨证是对辨证的高度概括,其可总结为:从各经主证辨证、从疾病的发展演变辨证,同时应注意在辨证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相似文献   

9.
罗桂青  李磊 《光明中医》2014,(5):915-917
本文探讨了《伤寒论》中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渊源以及"六经辨证"一说的由来,认为宋代朱肱提出的"六经辨证"说是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的误解,《伤寒论》并非以"六经辨证"为纲,张仲景所创立的实际上是"三阴三阳辨证"。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完善起来的一套综合性辨证大纲.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则是概括了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参考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致病原因的性质,病位所在的浅深,病势演变的进退缓急,对临床各种证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紧扣其证候特点,从而辨到了病情的性质、病位的所在、寒热的盛衰程度、正邪的消长态势,而予以立法、处方、遣药.所以,六经辨证实际上涵盖了所有的辨证方法在内,如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在此本篇重点阐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之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田福玲 《河南中医》2008,28(1):75-75
六经辨证中的六经内在地涵盖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比如太阳经,膀胱为其主,经络为其道,气化周于肌肤),是《伤寒论》中的六经,不是光秃秃的单纯的经络,但执《素问·热论》和《灵枢·经脉》中的内容以论六经,那就太局限了,张仲景的六经是《黄帝内经》中六经的延续和发展,它们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有许多的不同。《伤寒论》中的六经是能够概括人体的一切生理变化和病理改变的六经,即包含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六经。六经是人体内的六大关系,是六大本源性的关系(如太阳经中,膀胱、太阳经络、体表之间气、血、津升降出入,周流不息所形成的那种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每项重大工程在建设之前,总要根据规划设计而制造一个“沙盘”雏形,借以指导施工.一部《伤寒论》以六经为纲,溶理、法、方、药于一体,创立了六经辩证体系,被后世奉为经典.一项如此宏大完整的理论工程,如果没有一个“沙盘”作指导,显然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六经辨证的“沙盘”应是《周易》之“泰卦”.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唯 《中医研究》2007,20(2):11-14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作为纲领,将外感疾病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大类,创立了六经辨证,论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三阴三阳乃由一阴一阳衍化而来.<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根据阴阳之气多少的不同,将一阳分为三阳,一阴分为三阴,但其根本仍是阴阳.  相似文献   

14.
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看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均未取得满意疗效,笔者从六经辨证的实质、结合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探讨以六经辨证理论为指导、以六经厥阴病理为原则、辨证治疗和辨病治疗相结合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六经方证中西通解》(以下简称《通解》)为唐宗海代表作之一。该书以手足十二经厘为十二卷,首列本经总论,每经辨证分表里寒热虚实为纬编排,并附随证谴方用药及方解,是一部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著作。在《通解》中唐氏构建及发展了新型的中医六经气化理论,并基于六经气化学说认识本草药性及方剂。  相似文献   

16.
脉诊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解析了仲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过程中,运用脉诊的思想方法,有七个要点:一是根据六经病病理而确定的主症主脉,以此展开六经病经证、府证、正局、变局、合病、病的辨证;二是注意脉象动态变化,及时了解病情的趋向和传变;三是以脉析证,确定可否汗、下的治疗原则;四是掌握脉的阴阳属性和组合规律,确定病因之异和虚实寒热之变;五是掌握寸、关、尺脉的个性与共性,判断不同的病位与病证。六是分析脉与症的内在联系,发现五脏间的生克乘侮病理;七是重视脉症相反时的脉象,判断阴阳气血乖戾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六经辨治之法,与脾胃病息息相关,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为五脏之本,行气于三阴; 胃为六腑之本,行气于三阳; 人体的营卫、体内阴阳,均靠脾胃后天的生化来补充。在气机生化理论中,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阴为三阴之枢,故经络病变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五脏六腑生理功能,导致胃脘痛的发生。本文从六经理论出发,可得出胃脘痛六经辨证规律,胃脘痛病在太阳,可从水饮内停证、上热下寒证、痰热互结证、寒热错杂证论治; 病在阳明,可从阳明热盛证、阳明腑实证论治; 病在少阳,可从胆热犯胃证、阳明里实证、胃气不和证论治; 病在太阴,可从邪陷太阴,中焦气机不和证论治; 病在少阴,可从胃热壅滞证、肝胃气滞证论治; 病在厥阴,可从寒热错杂证、血虚寒厥证论治,临床上应注意分经论治,因人而异,辨证论治,从而达到治疗胃脘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伤寒论》中相关方剂名称由来的理论进行探析,对六经辨证思想体系建立过程进行探讨,阐述《伤寒论》与《易经》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论述《伤寒论》中多处运用的《易经》思想,为进一步深化《伤寒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太平  朱彦昭  蒋丽娜 《光明中医》2010,25(10):1770-1771
<正>八纲辨证是明清时代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纲领,正如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所云:"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之三阴三阳证治各篇,没有明确提出“六经”概念,每篇之首只有“辨××病脉证并治”。后世医家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对《伤寒论》六经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伤寒论》六经诸说。1 经络说 以朱肱为代表,主要著作为《南阳话人书》。提出《伤寒论》三阴三阳为足之六经,即是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并用此六条经络的循行及生理特点来解释伤寒三阴三阳病证的发生、传变与转归机理。朱氏指出:“足太阳膀胱之经,从目内眦上头连于风府,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与身为经。太阳之经为诸阳主气,或中寒邪,必发热而恶寒。缘头项腰脊,是足太阳经所过处,今头项痛,身体疼,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