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40 g),通过部分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将术后24 h存活的42只大鼠随机分为14 d模型组、28 d模型组、14 d氯沙坦大剂量组、14 d氯沙坦小剂量组、28 d氯沙坦大剂量组、28 d氯沙坦小剂量组、假手术组,每组6只。术后24 h开始灌胃给药,小剂量氯沙坦组10 mg/(kg·d)灌胃给药,大剂量氯沙坦组30 mg/(kg·d)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用药14 d、28 d后,行HE染色,明确心肌组织缺血病变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区心肌组织ACE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心肌组织中ACE2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呈时间依赖性。氯沙坦剂量依赖性增加ACE2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论氯沙坦可增加心肌缺血后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的表达量,进一步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丹皮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雄性 SD 大鼠进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复制 AMI 模型。设假手术组、 模型组、 卡托普利组、 丹皮酚低剂量 (6 mg/kg) 组、 丹皮酚中剂量 (9 mg/kg) 组和丹皮酚高剂量 (12 mg/kg) 组。造模成功并存活下来的大鼠, 分别给予各组不同药物处理。用药 4 周后取材, 采用 HE 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原(AGT)、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R) 1 和内皮缩血管肽 1(ET) -1 mRNA 水平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肽基二肽酶 A (ACE),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 AGTR1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 AGT、 AGTR1、 ET-1 的 mRNA 表达明显升高, Ang-Ⅱ、 ACE、 AGTR1 的蛋白表达亦显著升高(P < 0.05); 与模型组比较, 其在丹皮酚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组织中 mRNA 表达以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 (P < 0.05)。丹皮酚对降低其 mRNA 表达和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丹皮酚能够延缓大鼠 AMI 后心室重构,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RAS 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降血压作用可能的新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高血压组、缬沙坦组(20 mg·kg-1·d-1)、阿托伐他汀组(10 mg·kg-1·d-1)和阿托伐他汀组(30 mg·kg-1·d-1)。鼠尾容积法测定术前、术后1周及药物干预后4、8周的SBP变化。8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ACE2蛋白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ACE2 mRNA表达。结果: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SBP较高血压组降低显著(P<0.01);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血压组降低心肌组织AngⅡ浓度显著(P<0.01);RT-PCR显示缬沙坦组和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肾脏组织ACE2 mRNA的表达较高血压组不同程度增高(P<0.05)。结论: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ACE2蛋白、ACE2 mRNA表达降低。阿托伐他汀在降低高血压大鼠SBP的同时,降低心肌组织AngⅡ浓度,增加肾脏组织ACE2蛋白、ACE2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血管中的表达以及氯沙坦对其干预后ACE2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用夹尾法测定血压。在实验结束时,使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对大鼠进行灌注,再用4%多聚甲醛在体灌注,剪取胸主动脉,10%福尔马林中保存进行形态学分析。RT—PCR和Wester-blot分别测定血管组织中ACE2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肾动脉狭窄大鼠血压较假手术大鼠明显升高(P〈0.01),肾性高血压大鼠较正常大鼠ACE2显著降低(P〈0.01)。氯沙坦能剂量依赖性的显著降低血压(P〈0.05),减少大鼠主动脉管壁厚度(P〈0.01),剂量依赖性地增加ACE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结论氯沙坦降低血压和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机制可能与增加ACE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培多普利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循环和组织RAS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法制作大鼠AM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氯沙坦组(L);培多普利组(P);两药合用组(LP);假手术组(S)。术后3天、1和6周观察循环PRA、AngⅠ、AngⅡ、ACE、ALD和心肌组织AngⅡ、ACE的变化。结果:AMI后3天和1周,C组血浆AngⅡ和ALD水平显增高,而6周时恢复到与S组没有显差异。L组血浆AngⅡ水平在三个时间点都显增高:P和LP组血浆PRA活性在3天时显增高,血浆ACE、AngⅡ和ALD水平则显降低;在1周和6周,血浆PRA和AngⅠ显升高,血浆ACE、AngⅡ和ALD水平则显降低。C和L组非梗死区心肌组织AngⅡ含量在三个时间点均显增高;P和LP组心肌组织AngⅡ和ACE水平均显降低。结论:RAS参与了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且氯沙坦、培多普利能有效阻断AngⅡ所诱导的负面作用,最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参与高压力负荷心肌肥厚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力负荷下心肌组织PTEN(phosphatase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 e 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s)AT1及AT2拮抗剂对它的影响,探讨心肌肥厚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高压力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手术组(n=8);缬沙坦(valsartan)组(n=8):手术组+valsartan(1 mg.kg-1.d-1);PD123319组(n=8):手术组+PD123319(30 mg.kg-1.d-1);假手术组(n=8)。放免法检测心肌及血浆AngⅡ浓度,测定心指数并对心肌组织作HE染色,免疫沉淀法检测心肌组织PTEN、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及磷酸化,α-骨骼肌蛋白(-αskeletal actin)蛋白表达。结果大鼠术后14 d,valsartan组血浆AngⅡ浓度高于假手术组及PD123319组(P<0.05),valsartan组心肌AngⅡ浓度则低于假手术对照组及PD123319组(P<0.05)。手术组PI3K/Akt磷酸化高于假手术组(P<0.01),手术组PTEN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1);valsartan组PI3K/Akt磷酸化低于手术组及PD123319组(P<0.05),valsartan组PTEN高于手术组及PD123319组(P<0.05),PI3K/Akt磷酸化及PTEN蛋白表达量手术组与PD123319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力负荷下,PTEN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组织PI3K/Akt磷酸化增强,参与心肌重构的病理过程,且主要通过AT1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曾艳  夏敬胜  冯俊 《医药导报》2008,27(6):630-631
[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血管紧张肽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并研究其对心肌细胞c ju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胰酶消化,差数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①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因素;②10 6mol&#8226;L-1AngⅡ+10 5mol&#8226;L-1氯沙坦组: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氯沙坦进行干预;氯沙坦进行干预30 min后,加入AngⅡ刺激心肌细胞;③10 5mol&#8226;L-1氯沙坦组;④10 6mol&#8226;L-1 AngⅡ组。 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测定心肌细胞3H 亮氨酸掺入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心肌细胞c jun mRNA的表达。结果AngⅡ作用24 h后,AngⅡ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沙坦抑制AngⅡ介导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ngⅡ作用24 h后,心肌细胞合成速率AngⅡ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氯沙坦对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ngⅡ刺激的心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在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作用30 min后,心肌细胞c jun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预先加入氯沙坦作用30 min,可阻断AngⅡ的作用(P<0.01)。结论氯沙坦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氯沙坦抑制了心肌细胞c jun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4只WK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L组)和L-NAME+辛伐他汀组(L+S组),8wk报测定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心肌组织羟脯氨酸浓度,并取大鼠左心室心肌横截面组织作病理形态检测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L组大鼠血浆ACE活性与C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心肌ACE活性则较C组明显增高(P<0.01),辛伐他汀干预后血浆ACE活性升高,但与L组无显差异(P>0.05);心肌ACE活性则比L组有明显降低(P<0.05);各实验组大鼠血浆AngⅡ水平与C组比较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L组心肌组织AngⅡ水平与C组比较显增加(P<0.01),L+S组心肌组织AngⅡ水平则较L组明显降低(P<0.05);此外,L组心肌羟脯氨酸浓度和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内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均比C组明显增高(P<0.01),L+S组羟脯氨酸浓度和CVF、PVCA值则均较L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局部心肌组织ACE活性减少AngⅡ生成,减轻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散结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Ang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组,分别给药,中药组灌服中药,模型组及空白组灌服等量蒸馏水,4周及8周末分别处死大鼠,取出心脏固定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AngⅡmRNA的表达,经图像分析后统计其光密度值的大小。结果糖尿病病程4周及8周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AngⅡ含量以及AngⅡmRNA较正常组大鼠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中药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ngⅡ含量以及AngⅡmRNA表达(P<0.01)。结论益气养阴散结中药复方可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浆中AngⅡ及AngⅡmRNA的表达,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与螺内酯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存活鼠随机分为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联合用药组及安慰剂组,并设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后6周,对各组大鼠均进行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的检测;并同时测定各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①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及联合用药组全心重量/体重(VW/BW)、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WI)及心肌细胞横径(TDM)均较安慰剂组降低;联合用药组各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②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及联合用药组AngⅡ、Ald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联合用药组AngⅡ、Ald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发生重构,螺内酯和氯沙坦钾均可通过抑制局部心肌组织AngⅡ和Ald水平而减轻心肌细胞的肥大程度、延缓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过程,而且螺内酯和氯沙坦钾合用还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醛固酮阻滞对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将心肌梗死后24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2组:盐水组(22只,5ml/d),螺内酯组(23只,20mg/kg);另设假手术组(15只)作对照。分别于心肌梗死后6周:导管法测定左室有创血流动力学;组织学方法检测胶原纤维沉积;化学比色法测定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胶原Ⅰ/Ⅲ比值;RT-PCR检测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①所有心肌梗死大鼠均出现显著的心肌间质纤维沉积,左室重量指数增大,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盐水组相比,螺内酯组心肌间质纤维沉积减轻,左室重量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的胶原含量增加,胶原Ⅰ/Ⅲ比值升高,Ⅰ型、Ⅲ型胶原mRNA水平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盐水组相比,螺内酯组非梗死区胶原含量、非梗死区胶原Ⅰ/Ⅲ比值、Ⅰ型及Ⅲ型胶原mRNA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所有心肌梗死大鼠6周后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均显著下降,LVEDP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盐水组相比,螺内酯组大鼠心功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出现胶原重构;醛固酮阻滞能改善心肌的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中期因子(MK)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雄性Wistar大鼠模型45只,随机分为AMI对照组、MK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5只;造模成功后1μg/200g人重组中期因子在梗死周围分5点注射给药。4周后检测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参数,心脏标本检测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AMI对照组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左室截面直径及心肌AngⅡ水平明显增高,而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AMI组相比较,MK治疗组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左室截面直径明显降低(P<0.05或P<0.01),LVSP和±dp/dt均明显增高(P均<0.05),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AngⅡ水平也明显低于AMI组。结论外源性的MK应用能减轻AMI后心室重构,可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陈志楠  丁世芳  龚志刚  卢青 《中国医药》2013,8(10):1377-137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对兔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雷米普利组,每组8只。3组均在无菌条件下开胸,其中心肌梗死组和雷米普利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雷米普利组术后第2天给予雷米普利1mg/(kg·d)灌胃,3组均喂养12周。3组家兔分别在心肌梗死前、心肌梗死后12周记录程序刺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发生次数,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短暂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12周,雷米普利组VT/VF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3.0±0.6)比(12.7±1.5),P〈0.05];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雷米普利组Ito电流密度分别为(8.69±0.57)pA/pF、(4.71±0.43)pA/pF和(7.32±0.68)pA/pF,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雷米普利组(P〈0.05);雷米普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雷米普利可明显降低家兔心肌梗死后VT/VF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家兔心肌梗死后It0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沙坦(Los)对腹主动脉缩窄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COA)+Vehicle组,COA+Los组,假手术(Sham)+Vehicle组,Sham+Los组。药物干预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心功能,计算左、右心室质量指数(LVMI、RVMI),比色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和比值,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sson三色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OA组相比,COA+Los组大鼠心功能和LVMI等指标明显好转,心肌HYP和Ⅰ型胶原含量降低,Ⅰ/Ⅲ型胶原比值降低;心肌Ang Ⅱ和ALD水平降低;心肌组织形态改变明显好转。结论Los通过阻断Ang Ⅱ与AT1-R结合,抑制心肌Ang Ⅱ和ALD生成,从而改善心肌肥厚和胶原重构所致心室重塑,提高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改善饮食组(N组)、他汀干预组(S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4组各10只。第一阶段:C组:喂养普通饲料;AS组+N组+S组:开始喂养高脂饲料。8周后C组(n=9)及AS组(n=9)处死大白兔用于实验,证明AS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成功。第二阶段:N组:正常饮食;S组:普通饲料120g/d+阿托伐他汀钙5mg.kg-1.d-1灌胃,8周后用于实验。Masson染色观察兔心肌心肌间质胶原纤维的变化,并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兔心肌AngⅡ、MMP-1及TIMP-1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S组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排列紊乱,增多增粗,呈条状或不规则网状沉积在心肌间质,部分心肌纤维断裂。AS组CVF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组相比,S组CV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相比,AS组AngⅡ及TIMP-1蛋白表达较高,AS组MMP-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N组比较,S组AngⅡ、TIMP-1蛋白表达较低,MMP-1的蛋白表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心肌纤维化、RAAS系统激活、TIMP-1表达升高及MMP-1表达降低;阿托伐他汀可逆转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AS从而直接或间接调节MMP-1/TIMP-1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奈比洛尔(Nebivolol)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循环和主动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18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6只同源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WKY)随机分为:(1)奈比洛尔组(n=6):SHR给予奈比洛尔5mg·kg-1·d-1;(2)卡托普利组(n=6):SHR给予卡托普利15mg·kg-1·d-1;(3)SHR对照组(n=6);(4)WKY对照组(n=6)。奈比洛尔、卡托普利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给药8周后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和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浓度,NO/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结果:与WKY比较,SHR血浆和主动脉NO含量降低,AngⅡ水平显著增加,NO/AngⅡ降低;主动脉ACE活性明显增加,而血浆ACE活性则降低;但PRA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奈比洛尔治疗对SHR血浆AngⅡ含量和ACE活性无影响,但可降低主动脉AngⅡ水平,抑制主动脉ACE活性,从而增加血浆及主动脉NO含量和NO/AngⅡ。结论:奈比洛尔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是其降低血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lI(AngⅡ)及其受体AT。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研究DMP811(AT,受体拈抗剂)、培哚普利(ACEI)对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AT,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6周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ngII组、AngⅡ+DMP811组、AngⅡ+培哚普利组,每组6只。分别皮下埋藏装有生理盐水或AngⅡ的渗透微泵。1周后观察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AT1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①输注AngII7d不会明显影响大鼠的体质量,但可使大鼠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显著增加。AngⅡ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重明显增加(P〈0.05);与AngⅡ+DMP811组、AngⅡ+培哚普利组相比.AngⅡ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也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Ⅱ+DMP811组、AngII+培哚普利组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ngⅡ组的ATlmRNA水平较对照组上调(84.5+3.0)%(P〈0.01),DMP811、培哚普利药物干预,可使AngⅡ诱导的ATlmRNA的转录上调有效阻断。而AngⅡ+DMP811组、AngU+培哚普利组的AT,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心肌肥厚时AT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AngⅡ诱导了AT。mRNA的转录上调。而AngII导致的上述改变能被DMP811、培哚普利有效阻断。为以后防治心肌肥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焱  王秀忠  袁欣然 《河北医药》2010,32(23):3275-3277
目的观察氯沙坦、螺内酯及其二者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的心肌梗死模型,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20mg.d-1.kg-1,血管紧张素-ⅡAT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10mg.d-1.kg-1及其二者合用进行干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利用逆转录-PCR技术(RT-PCR)的方法,观察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mRNA的表达。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7d氯沙坦螺内酯及二者联用组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mRNA表达较心肌梗死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氯沙坦、螺内酯及其二者联用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9.
张萌  覃数 《中国药房》2010,(5):414-416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MI)大鼠心室组织中Smads3及Smads7的表达及辛伐他汀(SIM)对Smad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SIM(40mg·kg-1)组、心肌梗死(MI,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SHAM,生理盐水)组,前2组制作MI模型;各组给以相应药物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大鼠非梗死区Smad3及Smad7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ad3及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I组与SIM组Smad3表达增强,Smad7表达减弱;与MI组比较,SIM组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弱(P<0.05),Smad7的mRNA及蛋白水平增强(P<0.05)。结论:MI后早期,Smad3表达增强、Smad7表达减弱;SIM可下调MI后Smad3及上调Smad7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