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眼部表现进行探讨。方法 对收集的1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利用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其中有眼部表现的7例14眼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眼部表现为白内障4眼,虹膜新生血管1眼,青光眼1眼,缺血性眼底改变3眼,高血压性眼底改变5眼。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眼部表现可归纳为眼缺血综合征和高血压性眼底改变两类,视网膜血管变化可作为该病临床分型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肾血管性高血压(RV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高度怀疑RVH的病人行肾动脉MSCTA检查初步诊断为肾动脉狭窄,同期行DSA检查确诊,通过比较两种图像资料,分析MSCTA在诊断RVH肾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态、数量等方面的准确率及应用价值.结果 MSCTA图像在诊断RVH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及动脉硬化斑块形态、数量上与DSA比较无差异,在狭窄程度判断上有1例与DSA不符合,二者总符合率为93.3%.结论 MSCTA能无创有效地筛选与诊断RVH,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基本替代有创的DSA,其所提供的图像诊断信息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尤其是术前评估和术后复查具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闭塞性炎症,常呈多发性,约84%的病例可累及2支以上动脉,而冠状动脉受累则少见.本院经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了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造成锁骨下动脉、肾动脉及冠状动脉同时受累致狭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病变段血管声像图改变。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5例患者中,2例头臂动脉型;1例胸腹主动脉型;1例肾动脉型;1例混合型。超声表现均为病变血管外中膜增厚不均匀,管壁不同程度狭窄,甚至闭塞。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所累及的血管多以头臂型为著,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较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李蔚  杨青  李越平 《中外医疗》2008,27(21):162-163
目的 探讨血管病变的超声表观.方法 使用HP5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对1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病变段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病变段血管的声像图改变.结果 大动脉炎患者受累血管分布为头臂动脉9例,其中锁骨下动脉8例,无名动脉1例,颈总动脉8例;腹主动脉2例,肾动脉1例,病变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1.22~4.98mm,管腔内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结论 大动脉炎超声声像图特征是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弥漫性增厚,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累及血管以头臂型为多,彩色多瞢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脉造影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动脉造影检查的31例大动脉炎同时经临床及CT、MRI检查最终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动脉表现为降主动脉向心性狭窄,管腔变细,病变分布较为广泛并多伴有狭窄后扩张和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CT、MRI检查示受累主动脉壁明显毛糙和钙化,CTA可见血管管壁增厚和导致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活动期增厚管壁可有不规则强化.结论 动脉造影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较直观、准确,是作为多发性大动脉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属于肾动脉血管床的闭塞性病变,是由一支或多支狭窄的肾动脉导致的高血压。以高血压进展迅速,舒张压升高明显(110-120mmHg)为本病特点。诊断肾动脉狡窄(RAS)的检查方法有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磁共振或螺旋CT血管造影。前两种推查为初筛检查,后两种检查为主要诊断手段,而肾动脉造影又常被认作诊断(RAS)的“金指标”^[1]。笔者回顾分析了26例临床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肾动态显像结果,并与肾动脉造影结果对比,以探讨肾动态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肾动脉狭窄是指肾动脉主干和(或)分支直径减少≥50%且狭窄两端收缩压差≥20mmHg(1mmHg=0.133kPa)或平均压差≥10mmHg。肾动脉狭窄可降低肾小球灌注压,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缺血性肾病等疾病。中国肾动脉狭窄的病因构成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其他依次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本文报道1例以高血压就诊的肾动脉狭窄女性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对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3岁女性患儿,仅有反复头痛,因体检发现血压增高入院,行CT血管造影提示血管狭窄,病变波及腹主动脉、腹腔干、双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结合血沉、C反应蛋白及体检结果确诊,予强的松1mg/kg.d口服,联合甲氨蝶呤片12.5mg/w口服,定期复查,强的松逐渐减量,随诊2年未复发。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是全身性多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应注重体格检查,特别是四肢血压、脉搏、血管杂音,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RAS)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因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RAS)导致高血压患者而行肾动脉MSCTA检查,全部均行肾脏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以薄层CT轴位图像(层厚2 mm,间隔1 mm)为原始数据,应用工作站进行双肾动脉图像后处理,通过多种后处理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能获得满意的轴位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能够准确显示狭窄动脉并判断狭窄程度。结论:MSCTA能很好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常规作为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71例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分型、治疗及随访。根据临床表现、血管造影、手术及病理所见,将患者分成多发性大动脉炎伴肾动脉狭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而无其它血管病变及先天性肾发育不全伴肾血管发育不良三种类型。56例手术治疗,15例药物治疗,对5l例4个月~9年(平均2.6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肾切除术及血管重建术总有效率分另别为82.8%及84.6%,药物疗效较差。本文并对病因、诊断及有关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22例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患儿发病时平均SBP(186.36±36.58)mmHg,平均DBP(128.66±31.25)mmHg;1例患儿于体检发现血压异常,7例因头痛视力下降就诊,8例因高血压性脑病症状就诊,6例因胸闷气短就诊;有16例患儿检查血管紧张素Ⅱ,全部患儿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超标,22例检查血钾浓度,54.55%存在低钾血症,20例检查醛固酮,其中65.00%超标;共21例患儿行DUS检查,有13例表现为双侧肾脏大小不对称,双长径差异1.5cm-2.6cm,5例明确提示肾动脉狭窄,3例病变侧肾脏动脉流速异常;共18例患儿行MSCTA检查,12例提示肾动脉主干狭窄,2例误诊为狭窄,未发现肾段与肾实质内动脉狭窄;共16例患儿行DSRA检查,其中单纯肾动脉主干狭窄13例,肾段动脉合并肾实质内血管狭窄3例;22例患儿均确诊为RVB,其中15例诊断为纤维性发育不良,7例诊断为动脉炎。结论 RVH早期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临床误诊延诊情况严重,建议对原因不明性头痛、呕吐、抽搐患儿行动态血压检测,对于高压患儿应尽早行DUS或MSCTA检查,对于初步检查提示异常者进行DSRA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疑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MSCTA图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18例按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6例,Ⅱ型3例,Ⅲ型9例。管腔情况包括狭窄-阻塞型15例,混合型3例。MSCTA图像可以清楚显示受累血管的异常表现如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部分伴狭窄后扩张。结论 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早期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4.
16排螺旋CT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因高血压怀疑肾动脉狭窄的8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全部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三维后处理,包括MIP、MPVR、VR,并与轴位图像做综合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能获得满意的肾动脉CTA轴位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能够准确判断狭窄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可以对肾动脉狭窄进行准确评估,是非损伤性的、有效的成像技术,可常规作为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肾血管性高血压病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并研究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技术对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肾血管性高血压病患者19例,综合分析患者的血压水平、家族遗传病史,采用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疑似病例进行检查,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 19例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检查后,肾血管正常者6例,13例显示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其中,起始段狭窄9例,肾动脉中端狭窄4例;轻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6例,血管闭塞1例;局限性狭窄10例,全程性狭窄3例。结论 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能清晰的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分支狭窄程度及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48例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率及分布。方法观察脑梗死48例,头颅CT排除出血、TCD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疑有动脉狭窄发病1~7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全部进行高选择性颈部及颅内血管造影,同步检查正侧位血管造影相和连续动态电影录像,必要时增加检查斜位像。分析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血管造影显示75.5%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76%为前循环受累,24%后循环受累。9条无临床症状的血管狭窄或闭塞,6%血管造影正常。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后循环受累血管中以椎动脉最常见。多部位和多血管受累达41%。发现烟雾病5例(14%),脑血管畸形2例(4.5%)。结论脑梗死血管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神经放射介入可有效诊断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10例大动脉炎病例,利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查,观察血管二维情况和血管内血流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结论:能准确地判定动脉狭窄程度,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RAS)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RAS性高血压患者的DSA造影及临床资料。动脉粥样硬化(AS)16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MA)5例、肾移植术后(PRT)1例。结果共35支狭窄动脉25支行经皮腔内肾血管成形术(PTRA),9支行支架植入(PTRAS)治疗,1支由于肾动脉几乎闭塞,微导丝未能通过狭窄部位而治疗失败。本组技术成功率97.1%;AS性、FMD性、MA性RAS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87.5%、40.0%,再狭窄率分别为13.1%、25.0%、40.0%;随访7个月~3年,5例治愈;17例改善;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22/3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不同病因导致的RAS性高血压行介入治疗疗效明显:以FMD疗效最佳,AS疗效次之,MA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肾脏病变高血压患者行16排CT连续容积扫描,以CT轴位薄切图像(层厚1.25mm,间隔1.25mm为原始数据,然后应用GEAW4.2工作站进行双肾动脉图像后处理,结合多种重建图像综合分析。结果 500例中共显示肾动脉1032条,部分显示一侧或双侧双肾动脉供血,主肾动脉皆显示清晰,级分支显示率95.3%,级以下分支能够清晰显示,显示率95%。结论 SCTA能如实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完全可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0例肾脏病变高血压患者行16排CT连续容积扫描,以CT轴位薄切图像(层厚1.25mm,间隔1.25mm为原始数据,然后应用GEAW4.2工作站进行双肾动脉图像后处理,结合多种重建图像综合分析.结果 500例中共显示肾动脉1032条,部分显示一侧或双侧双肾动脉供血,主肾动脉皆显示清晰,级分支显示率95.3%,级以下分支能够清晰显示,显示率95%.结论 SCTA能如实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完全可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