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2000-2007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6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30例.妊娠期高血压所致血小板减少1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0例;其他原因7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50例产后出血4例,3例为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所至,经处理后效果良好.1例为胎盘植入,行全子宫切除术.4例HELLP综合征,3例胎死宫内,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1例新生儿早产重度窒息经抢救痊愈.结论 该病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一种围生期常见病,处理不当,将危及母胎生命,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处理.分娩方式视血小板情况及有无产科手术指征而定.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分析1995年至2005年间10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0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0例(37·74%),子痫前期25例(23·5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12·26%)。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20+3周,<28周出现25例(23·58%),>28周出现81例(76·42%)。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81例。产后出血13例(12·26%)。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5月13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68例(50.3%),子痫前期(PIH)23例(17.0%),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16例(1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0例(7%),其他病因4例(2%).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04例,产后出血6例.PAT、PIH和ICP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TP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 ×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3年至2008年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住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其中PAT不需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以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主。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5.
王丽民 《河北医药》2009,31(2):203-20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内科或妊娠并发症引起,一旦发生出血对孕妇和胎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妊娠结局,因此加强围生期处理,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我们回顾性分析了9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例中阴道分娩54例,剖宫产28例,发生产后出血10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 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 例中阴道分娩54 例,剖宫产28 例,发生产后出血10 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8.
王丽民 《河北医药》2009,31(19):2612-261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引起,一旦发生出血对孕妇和胎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妊娠结局,因此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加强围生期处理,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我们回顾性分析了9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15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孕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1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5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PIH)12例,肝病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病毒感染3例,剖宫产93例,占59.2%,阴道分娩64例,占(40.8)%,PAT和PIH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1例血小板为96×109/L,2例出现头皮血肿,其余血小板均正常。产后42d共有136例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8例ITP、1例SLE、1例肝病患者3个月后血小板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以PAT最常见,孕期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周延春  李海虹 《河北医药》2009,31(17):2228-222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7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情况分为3组,妊娠期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给予氨肽素、止血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入血小板等治疗。结果阴道分娩42例(48.83%),剖宫产分娩44例(51.16%),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14例(31.1%)。所存活的新生儿无颅内出血及其它出血症状。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以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发育异常妊娠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子宫发育异常晚期妊娠孕妇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资料显示94例子宫畸形组,流产率33%,早产率20.7%,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组。胎位异常率达50%,剖宫产率达86.2%。结论子宫发育异常患者妊娠为妊娠高危因素,应提高产前诊断率,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减少母婴的不利影响,提高围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曾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54-55
目的对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提高对妊娠合并甲亢的认识,关注母胎健康。方法选取我院25例妊娠合并甲亢的待产患者,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有两例胎死宫内,1例发生甲亢危象,15例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10例经阴道分娩。结论应重视妊娠期甲亢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及时终止妊娠,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宋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55-456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90例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进行了临床回顾性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以及预防,并阐述其对孕妇及围生儿的影响。结果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与是否初产,年龄是否>35岁,是否有双胞或多胎妊娠有关。另外,对孕妇的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农民、个体经商、教师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发病率较高;BMI指数>24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亦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的孕妇;围生儿的病死率、窒息率方面,以32~34周胎龄为最高,其病死率、窒息率明显高于周胎龄<32周以及32~38周的围生儿。结论根据临床PIH的危险因素对孕产期妇女进行早期、合理的检测,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和药物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PIH的发病,保证孕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对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2例妊娠期尖锐湿疣(观察组)及非妊娠期尖锐湿疣(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疣体分布、疣体大小、复发率、合并下生殖道感染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具有疣体分布广,易复发并易形成巨快状湿疣、易合并阴道炎等特点,激光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安全有效,尖锐湿疣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对胎儿的影响,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以同期35例育龄期但非妊娠期重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征、肝功能以及对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如死亡、肝性脑病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甲肝和丙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检测比较中,观察组患者ALT、ALB、PT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早产和死胎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升高。结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与非妊娠重型肝炎临床表现明显不同,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区别对待,积极治疗与终止妊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0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术中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孕周、术后住院天数和产后出血等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在根据子宫肌瘤的类型、位置及大小和有无妊娠合并症等全面掌握基础上,决定分娩方式和术中处理方法。结果经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孕周和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妊娠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后出血率较高。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导致剖宫产发生率高,所以患者对于妊娠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应慎重。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讨脐带绕颈对孕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提高对脐带绕颈的重视,进行严密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住院分娩120例脐带绕颈孕妇为观察组,同期抽取住院分娩无脐带绕颈的孕妇20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分娩方式的不同。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带绕颈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孕期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脐带绕颈情况。脐带绕颈后绝大多数胎儿不表现任何异常,都能经阴道分娩。但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越大,为确保母婴安全,适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妊娠合并再障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前已患再障者23例,其中13例孕期有症状。7例合并重度妊高征,8例有低蛋白血症,2例合并脑出血。19例(73.3%)剖宫产分娩,7例阴道分娩。26例中无产褥感染,无产后大出血,无产妇死亡。除1例与再障无直接关系的新生儿死亡外,余25例均获活婴。结论 再障病人是能够耐受妊娠与分娩的,但需加强其孕期、产时及产后监护以早期发现及治疗并发症。分娩方式不必过分强调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并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妊娠合并肺结核治疗的患者38例为观察的对象,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孕妇以及生产之后1个月的发病患者居多,大约占84.2%,有4例患者被要求终止妊娠,具有误诊现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终止妊娠合并肺结核的妊娠是比较安全的,要密切观察继续妊娠孕妇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