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集解本系统《论语集解》版本与流传涉及较多争议的,是西夏文《论语集解》、"宋监本"《论语集解》和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西夏文《论语集解》其实是根据北宋陈祥道的《论语全解》翻译而成。"宋监本"《论语集解》实际乃是南宋中期福建刘氏天香书院私刻本,该本非是延自六朝至北宋以来单集解本系统的流传,较之皇疏本更不可能与日本正平本存在所谓"同一祖本"。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之岳氏非是南宋岳珂,该本应是元初宜兴岳浚严格按照南宋廖莹中"世彩堂"原本覆刻,都是同出于邢疏本系统非严格意义上的单集解刻本。  相似文献   

2.
元覆宋本<论语集解>不论是<论语>文本,还是<集解>文字,都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最好的本子,因而在论语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在<论语>经文和<集解>注文两个方面,也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误写与误刻,主要包括:音近而误,形似而误,张冠李戴而误,多字少字而误及其它.指出并纠正这些失误,对论语学的研究及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焦桂美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02-105
南朝梁代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是北宋前惟一完整存有篇序的《论语》注本,其篇序主要从首章出发分析篇义,将鲁《论语》二十篇理解为绝对的前后相次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够合理与科学。但篇序对一些篇名较早作出了较为合理的阐释,又有其贡献。  相似文献   

4.
谭凯  贺汉魂 《船山学刊》2016,(4):97-103
康有为的《论语注》是四书学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一部著作。《论语注》中的三世进化论体现了康有为将公羊三世说与西方社会进化论的结合;在《论语注》对太平大同世的构想中,康有为则引介了西方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近代政治观念;《论语注》中康有为对夷夏之辨的评判标准也是颇具现代特征的公理与文明。康有为立足于儒家的公羊学说,对中西文化进行融合,对儒学近代化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同时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两汉经学《论语》主要有四大注经特色:其一、思想内容上,秉承孔子及其先秦儒家的传统,尚仁义,崇道德,讲教化,重修身。其二、治学风格上,汉注偏重训诂解经。其三、汉儒基于元气论及其同类事物相互感应的学说,局限于儒家伦理现象的表层和浅层次的道德说教而就事论事;其四、汉儒仅限于人伦现象的表层,注重名物训诂和典章制度,尤重讲礼制及其沿革、多记载一些历史掌故。通过汉代经学《论语》的注经特色之研究,可以透视两汉经学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苏芃 《文史哲》2011,(6):81-89
原本《玉篇》残卷中有73条书证材料征引《史记》,其中有27条材料涉及《史记》相关的先唐古注,经比勘判断这些古注是裴骃的《史记集解》的片段,且这些写本材料的底本来自南朝梁代。这些书证引文弥足珍贵,其价值不容忽视,对于《史记》的校理和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李善《文选注》征引《论语》汉魏古注8家(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何晏)。立足于《文选》与《论语》文本及相关文献,经过细致的考证,可以考定李善对这些文献的征引并非皆出于原书,除郑玄注(或其部分内容)外,其余7家注释皆来自何晏《论语集解》,故其实际引书仅为单注本郑玄《论语注》与何晏《论语集解》二种。这一考察对李善《文选注》引书来源问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从南北朝迄隋以至唐初,《论语》注疏类著作众多,但占据主流地位的只有郑、何二家,李善注对这两部著作的征引与当时的学术形势完全一致。这也可以从与李善同时或其前后学者之著作征引《论语》注释的情况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8.
华喆 《西域研究》2012,(3):96-106,140
通过对吐鲁番地区出土《论语》郑注残卷内容的分析可知,郑玄《论语》注具有尊用《周礼》、参用《仪礼》、《礼记》的学术特点。《论语》郑注是郑玄礼学的延伸,对研究郑玄的经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语》的历史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论语》与历史关系的考察,展开对它作为经典的意义的论述。《论语》关涉的历史问题包括两个层次,即发生于前《论语》时代而进入《论语》的历史,以及后《论语》时代受《论语》影响的历史。作者认为,《论语》中,孔子的传经与论史是统一的。《论语》虽然不是原始的经,但也不是一般的子书,它由子而传,从传至经,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它也具有思想深刻的史著功能,《论语》对历史的评点,就是赋予相关人物、事件以历史意义的经典行动。这部经典同其影响下的以《史》《汉》为代表的史学传统,其文化价值应由此而得到理解。  相似文献   

10.
张振军 《文史哲》2013,(1):64-71,166
裴骃《史记集解》是最早的《史记》注释之一,其特点和学术价值主要是:保存了早期不同版本中珍贵的《史记》异文和评注资料;展示了早期《史记》注解的特点,包括徐广所开创的以《史记》注《史记》的研究方法;裴氏以深邃的识见、精当可靠的征引,"增演徐氏"。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论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为了纪念孔子把他与弟子们的谈话提炼、编撰而成的一部著作。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但并不可以任意解释。孔子的事业主要在于教育,而不是政治。在孔子眼里,即使是政治,也是要通过教育实现的一种伦理境界。他所构想的这种人类交往的方式超越于现代政治学的范畴。从更广的方面说,孔子的教育也不仅限于伦理。学做完人是综合而完整的课程,它覆盖了我们现在所谓文科的全部。在一个讲求实惠、以个人为中心的世界里,追求精神满足的渴求常常容易采取极端主义的和只强调特殊性的方式。而《论语》所表达的孔子的人性学说,对于实现人生目的而言是一条平衡的和敞开的道路,它为认知自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训练,是一种根基性的智慧,是激发人类作自我理解的永不衰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孔子治学的辩证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论语》的学与知、学习与思考、广博与精深、知与行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罗积勇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8,29(1):121-126
《论语》中的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一般是取人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作喻体,而孔子及其弟子所熟悉的领域也就是他们所用比喻中喻体的取向。其喻体取向分为五大类别,依其占全部喻体的百分比排序为:自然、日常生活、六艺及军事、手工业及经济活动、器物,体现出“近取譬”的比喻生成原则及特色。《论语》中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取向特色是在言说方面具体贯彻孔子为仁之方而形成的。“近取譬”是孔子对前贤比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定州《论语》分章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若晖 《齐鲁学刊》2006,16(2):20-23
河北定县八角廊汉简《论语》之性质约有二说,李学勤先生以其为《齐论》,刘来成、单承彬先生则认为是《鲁论》。实际上,王素先生已经指出,由于郑氏注本以及传本或今本都是融合本,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齐论》和《鲁论》,根据这种比较是无法确定简本《论语》的性质的。王素先生认为简本分章一般较今本为少,从而否定简本为《齐论》说。但考今本章数,三十章以上凡六篇,而简本虽已残缺,其残存的十枚章数简高于三十章者即有五简,简本最高章数四十七章也高于《集解》本最高章数四十四章。因此,王素先生根据古书《齐论》章数多于《鲁论》的记载所判定的简本和今本《论语》归属,恰恰是南辕北辙。有学者认为汉代《论语》文本的出现都是在《古论》发现之后,本文不能赞同。武帝时经学出现由齐转鲁的倾向,以《鲁论》为主,融合《齐论》的文本应在张禹之前就已出现。因此,八角廊汉简《论语》很可能是与古、齐、鲁三家《论语》并行而内容互有同异的一种文本。  相似文献   

15.
唐明贵 《学术探索》2009,(1):111-114
隋唐时期,《论语》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较前代都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在统一经学的旗帜下,统治者垄断了经典话语的解释权;鼓励诵读的科举制度以及以古为上的学术观念,限制了经学的发展空间;崇道尊佛政策的实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经学的地位。如此的学术观念,如此的考试制度,如此的宗教政策,奢望儒家学术有大的创新与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经学衰落了,《论语》学也衰落了。  相似文献   

16.
单承彬 《齐鲁学刊》2001,(3):108-112
东汉郑玄的《论语注》自唐代以后就亡佚了。20世纪以来,发现了一些《论语》郑注的唐写本残卷,其中保存了大量与传本《论语》注疏不同的解释,为了解汉代及郑玄对《论语》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文辑录了部分郑注条文,与传本《论语》注疏比较参证,认为《论语》郑义反映了汉代古文经学派《论语》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苗润田 《齐鲁学刊》2004,1(6):11-15
《论语》中有没有形上学的思想内容?研究者认识不一,莫衷一是。一般说来,在形上与形下、本质与现象、经验与超验的问题上,孔子更倾向于对存在的非超验把握。但在《论语》中,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中,孔子思想也不仅仅局限于形而下的方面,他也论及了诸多形而上的问题,其性与天道论、下学而上达论、仁论等都具有形上学的意义,且其形而下之论有着深刻的形而上的理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世纪中国论语文献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同时就论语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论语文献学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4,17(1):81-85
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了寻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出路,康有为以经邦济世为旨归,借用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学说、政治理念以及经济思想重新诠释《论语》和《孟子》,使传统经典充实了近代意义的新内容。这与他自身的西学储备、儒家经典的与时俱进性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关联。通过对两部经典的创造性解释,康有为拓展了儒家的外王学,促进了儒学向近代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论语>文献学学科理论体系现已初步构建,对<论语>文献本身的训诂研究工作正在进一步加强,其经学研究也已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可见,<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