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郭燕芬  韩超  顾达民  葛志军 《中国医药》2013,8(10):1494-1494
超前镇痛是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中枢或外周神经敏化,从而减轻伤害后疼痛。地佐辛是一种新型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作用,镇痛效果强。本研究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及其安全陛。  相似文献   

2.
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前采取一定措施防治外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敏化,以减少术后疼痛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本研究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氯普鲁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患者硬膜外腔超前镇痛和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对应激激素肾素(Rn)、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系(ACTH)的影响,探讨较合理的镇痛时机。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作为一种微创、快捷、应用广泛术式,但其术后有一定程度的疼痛,虽不及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严重但也不可忽视,应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从而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1].本研究旨在对高乌甲素复合地塞米松行超前镇痛在LC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并与曲马多进行对比,以对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芩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5):123-125
目的比较宫腔镜术前分别应用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超前镇痛的效应。方法将60例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氟比洛芬酯组)或曲马多100mg(曲马多组)进行超前镇痛。所有患者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喉罩通气,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术后苏醒时间,术后0.5h、1h、2h、6h、12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术后0.5h的VAS评分最高,1h后逐渐下降,2h、6h、12h的VAS评分低于0.5h(P〈0.05);各时点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0.0%,高于氟比洛芬酯组的10.0%(P〈0.05);曲马多组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为20.0%,高于氟比洛芬酯组的6.7%(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具有与曲马多相同的超前镇痛效应,而术后恶心、呕吐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正>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以致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超前镇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的一种措施,可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和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1]。帕瑞昔布钠是全球第一种注射用选择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用于手术后的短期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帕瑞昔布钠与曲马多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应,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柱、关节、下肢四大组,各组按照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上肢、脊柱、下肢组分为A组:超前镇痛+术后硬膜外阻滞;B组:超前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关节组分为A:超前镇痛+术后关节局部镇痛;B组:超前镇痛+术后外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至术后2d,B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5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d内,B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A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关节手术后持续外周神经阻滞较关节腔及周围局部给药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旭东  朱容富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45-194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的观察。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B组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静注生理盐水5ml,分别记录术后0.5、1、2、6、12、24小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用100mm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小时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0.5、1、2小时A组的VAS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4小时A组的曲马多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应用,能明显提高镇痛质量,减少术后曲马多的用量,是一种很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耀武 《河北医药》2014,(13):1987-1989
目的:评价阴部神经阻滞用于尿道下裂患者术后辅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小儿64例,随机分为2组:阴部神经阻滞组32例( P组)和对照组32例( C组),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P组术后给予0腚.125%布比卡因10 ml行阴部神经阻滞,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中,P组在术者及家属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C组( P <0.05),而在疼痛评分及曲马多消耗量方面P组明显低于C组( P <0.01)。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阴部神经阻滞辅助镇痛可有效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减轻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9.
曲马多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曲马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超前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超前镇痛组在全麻诱导后静脉缓慢推注曲马多3 mg/kg,术后镇痛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缓慢推注曲马多3 mg/k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手术结束后2、6、12、24 h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及记录术后止痛药的需求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超前镇痛组术后2、6、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镇痛组.术后需要止痛药超前镇痛组1例,术后镇痛组6例.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马多术前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能起到超前镇痛作用,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0.
谷丛树 《海峡药学》2013,25(4):206-207
目的探讨曲马多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曲马多超前镇痛组(超前镇痛组)和曲马多手术结束前常规应用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超前镇痛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清醒后30min、1h、2h、4h、8h、12h、24h各个时间点的疼痛情况、术后舒适评分、术后阿片类镇痛药使用率。结果超前镇痛组患者术后拔管清醒后30min、1h、2h、4h、8h、12h、24h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舒适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超前镇痛组术后24h内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χ2=6.52,P<0.05)。结论曲马多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曲马多与氯胺酮的超前镇痛作用在剖宫产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阳  麻洁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87-1788
目的:比较剖宫产手术切皮前硬膜外小剂量使用曲马多与氯胺酮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选择72例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分别在手术切皮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曲马多25mg(Ⅰ组),氯胺酮30mg(Ⅱ组),生理盐水0.5ml(Ⅲ组)。术后均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观察项目:(1)3组剖宫产手术病人中的手术时间。(2)2%利多卡因麻醉用药总量。(3)术后疼痛开始时间。(4)术后PCEA用药量。(5)PCEA镇痛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6)PCEA镇痛后VAS评分。结果:3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麻醉药用量,Ⅰ组、Ⅱ组与Ⅲ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Ⅰ组与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疼痛开始时间,与Ⅲ组相比较,Ⅰ组与Ⅱ组均明显延长(P〈0.05),PCEA术后用量依次为Ⅲ组〉Ⅰ组〉Ⅱ组,3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CEA的VAS评分,3组间无差异。结论:手术切皮前经硬膜外小剂量曲马多或氯胺酮均降低术后病人对PCEA镇痛药的需要量,但氯胺酮的硬膜外超前镇痛效果较曲马多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马多超前镇痛在无痛人流中的效果。方法将1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50)为丙泊酚组,予丙泊酚2mg/kg静注诱导,无麻醉前川药,B组(n=50)为曲马多+丙泊酚组,予曲马多2.5mg/kg静注,随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结果B组丙泊酚总量以及给氧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5),但血压波动不明显,B组患者术中肢动,特别是Ⅲ级、Ⅳ级肢动以及术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曲马多超前镇痛应用在无痛人流术中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轻并发症,提高无痛人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在肋间神经阻滞下行乳房病损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于肋间神经阻滞前5min静脉推注布托啡诺20μg/kg,B组于肋间神经阻滞前5min静脉推注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均施行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术中麻醉满意程度进行评价,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术后1、4、12、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术中麻醉满意程度A组优于B组,术后4、12h时疼痛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静脉推注布托啡诺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果,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曲马多和芬太尼超前镇痛对扁桃体切除术儿童术后疼痛的影响,确定适合小儿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超前镇痛方法。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患儿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患儿分别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组1μg/kg(Ⅰ组)、曲马多2.0mg/kg(Ⅱ组)、氟比洛芬酯1.0mg/kg(Ⅲ组)。手术结束后观察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术后30min、2h和6h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躁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手术时间和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的停药到气管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较Ⅱ组和Ⅲ组延长(P〈0.05),Ⅱ组术后恶心呕吐6例,发生率明显大于Ⅰ组和Ⅲ组(P〈0.05),且Ⅱ组患儿术后发生1例认知功能障碍和5例术后出汗。3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作用时间长、能有效缓解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术后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小儿中小手术超前镇痛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及外周神经敏化以消除或减轻术中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曲马多行超前镇痛,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曲马多超前镇痛。观察2组 VAS 评分、BCS 评分、RSS 评分,PCIA 有效按压次数,术后曲马多用量,不良反应。结果 T1~ T5各时段,观察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BCS 评分和 RS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0~24h ,2组有效 PCIA 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48h,观察组有效PCIA 次数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48h 曲马多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可有效降低患者 VAS 评分,升高 BCS 和 RSS 评分,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舒适度较好,减少了患者术后有效 PCIA 次数和曲马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曲马多和芬太尼超前镇痛对扁桃体切除术儿童术后疼痛的影响,比较镇痛效果,为儿童镇痛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路径。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的90例儿童,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30min由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mg/kg、曲马多2.0mg/kg、芬太尼1μg/kg。手术结束后,对比三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较长,相比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扁桃体切除术儿童术后镇痛与曲马多和芬太尼相比效果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儿恢复较快,可以作为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超前镇痛的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8.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及心理反应,疼痛已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同时减少镇痛药的需求量,减少不良反应[1]。近年来,我们对160例显微外科术后患者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的超前镇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扈家强  王大柱 《天津医药》2004,32(12):782-784
氯胺酮(ketamine)是临床常用的非阿片类麻醉镇痛药物,大剂量可作为临床麻醉药物使用,而小剂量氯胺酮则可作为镇痛药物用于术后患者的镇痛。氯胺酮超前镇痛是指在手术切皮前静脉给予或硬膜外给予小剂量氯胺酮,以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和(或)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超前镇痛机制为在伤害性冲动形成之前给予镇痛措施以降低中枢神经敏感化,从而减轻疼痛。术后患者早期伤口疼痛引起机体明显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DM)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枢性镇咳药;同时作为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它在提高痛阈,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改善疼痛状态方面的作用,在许多国外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都得以证实。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措施阻断刺激向中枢传入,防止或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对疼痛的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沙芬超前镇痛作用在上腹部手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