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源昆虫拒食剂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拒食剂可以定义为能抑制昆虫取食而不直接杀死它们的化合物。昆虫常继续留在经拒食剂处理的植物上并可能因饥饿而死。大部分植物依赖次生代谢物来防御植食性昆虫。各种研究表明协同进化的压力使植物越来越能抵抗昆虫的取食。大部分植物源拒食性次生性化合物可以分为倍半萜烯内酯类、异黄酮类、苦木素类和柠檬苦素类化合物4 大类。虽然到目前为止关于结构与生物活性间关系方面尚未建立确实的规律,但结构与生物活性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为了解发生在某些昆虫的膜受体水平上的分子过程提供线索,因而可以指导分离或合成高效拒食剂。昆虫感知拒食剂化合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昆虫的特化的拒斥感器或者干扰接收诱食刺激化合物的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实现。因为植物拒食剂是天然化合物,能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地被分解,较少环境污染,因而在IPM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开发出无公害新农药,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作用机制、对环境的影响、结构与生物活性间关系、高效拒食剂的合成及田间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植物化学与天然新药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发展的某些趋势和动态 ,论述了植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并就我国天然活性成分、天然药物和传统中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植物化学与天然新药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小江 《贵州科学》2000,18(2):26-30
本文根据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发展的某些趋势和动态,论述了植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作用,并就我国天然活性成分、天然药物和传统中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植物化学与天然新药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小江 《贵州科学》2000,18(1):26-30
本文根据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发展的某些趋势和动态,论述了植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作用,并就我国天然活性成分、天然药物和传统中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丁骞 《安徽科技》2004,(11):22-23
生物农药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农药的概念已经发展为"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的天然资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用于农药的有微生物、植物、昆虫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类>中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其狭义概念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广义概念还包括按天然物质的化学结构或类似衍生结构人工合成的农药.  相似文献   

6.
对天然植物中抗蛇毒活性成分的分类、理化性质、结构及药理学活性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目前治疗蛇伤主要使用抗蛇毒血清,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偏远山区不易获得抗蛇毒血清,通常采取天然植物进行替代治疗。为了弄清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治疗蛇伤的机制,近些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很多抗蛇毒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探索。结果显示,从植物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如甾醇类、黄酮类、五环三帖类、植物单宁类、马兜铃酸类等对抗蛇毒均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植物单宁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沉淀剂,它与蛇毒作用对蛇毒中酶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大量抗蛇毒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结构与功能得以确定,其在临床医学等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随着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蛇毒活性成分的用途也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
对天然植物中抗蛇毒活性成分的分类、理化性质、结构及药理学活性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目前治疗蛇伤主要使用抗蛇毒血清,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偏远山区不易获得抗蛇毒血清,通常采取天然植物进行替代治疗。为了弄清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治疗蛇伤的机制,近些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很多抗蛇毒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探索。结果显示,从植物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如甾醇类、黄酮类、五环三帖类、植物单宁类、马兜铃酸类等对抗蛇毒均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植物单宁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沉淀剂,它与蛇毒作用对蛇毒中酶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大量抗蛇毒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结构与功能得以确定,其在临床医学等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随着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蛇毒活性成分的用途也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8.
嵇江宁 《科技资讯》2010,(12):228-228
天然动植物、微生物中含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对它们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和改造,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通过化学结构的修饰与改造,获得毒性低而抗肿瘤作用显著的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的新衍生物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分别详细介绍了天然源抗肿瘤药物中植物源、海洋生物源和微生物源三大类别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蝎毒素是蝎子自我防御和捕食的有力工具,属于活性短肽。抗昆虫蝎毒素多肽作用于昆虫细胞膜离子通道,调控通道动力学特性,是潜在的生物杀虫剂,具很高的研究价值。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抗昆虫蝎毒素多肽有高保守性,序列同源性达67%,其中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这可能与其抗昆虫作用的结构有关。但天然蝎毒素蛋白获取较困难,致使抗昆虫毒素多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受限,因此,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重组蝎毒素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抗昆虫蝎毒素多肽外源重组表达的研究现状,旨在更深入全面理解其结构及抗昆虫机理等,以助推后续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昆虫对寄主植物选择的化学感受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植物-昆虫的相互关系中,昆虫的化学感受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这些化学感受器,昆虫可感知来自植物的各种化学信息,并由此而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对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和昆虫的化学感受机理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