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目前煤矿瓦斯抽放站使用独立避雷针防护直击雷这一现状,分析了其所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了一种新型防雷接地方法。该方法用防雷构架、上层避雷网取代避雷针以防护直击雷,用侧向防绕击避雷线以防护雷电绕击,同时外引接地装置,保证其与站内的易燃、易爆物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防雷效果,对油库、煤气站等其他易燃、易爆场所的直击雷防护及接地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高校实验楼对防雷的特殊要求,本文根据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GB50343-2004〕、建筑物防雷〔IEC 1024〕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等规范和相关标准综合设计,采用了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联接等多种方法对实验楼进行了防雷的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浙南地区某条10kV配电线路为研究对象,该10kV配电线路全线绝大部分位于山区,土壤电阻率较高,沿线杆塔接地电阻大多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由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及断线率很高。结合ATP-EMTP和CDEGS软件等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技术,从安装线路避雷器、架设耦合地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和采用不平衡绝缘装置等方面对线路防雷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研究表明:综合使用前三种防雷措施能够明显提升10kV配电线路预防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雷水平。基于该仿真研究方案对该线路进行了防雷改造工程,改造后尚未发现因雷击而造成的线路故障,防雷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矿区220kV线路根据雷电分布图采取的差异性防雷措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分析了风速对线路绕击性能的影响;并结合风速风向和雷电分布图,对该矿区采取以下防雷改造措施:在与风向垂直的线路区的背风侧安装线路避雷器防绕击;对属于危险区域且线路与季风垂直的区域,采用防低接地电阻和安装线路避雷器防反击和绕击;对属于危险区域但受季风影响不是很大的区域,降低杆塔接地电阻防反击。实际运行效果表明,采取防雷改造措施后该矿区线路取得了较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从防雷与接地两方面对通信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做了简单概述。接地和防雷是保证通信电源系统良好运行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地网、避雷针(避雷带)、动力防雷系统、监控防雷系统、设备地线等方面,这些措施可以为设备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自动化信息》2010,(3):87-88
一、雷电防护措施包括哪些部分? 答:主要包括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三大部分并采用接闪、分流、屏蔽、均压、等电位、接地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县级区域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防雷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武义县全县中小学校80%以上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没有安装防直击雷设施或安装的防直击雷设施达不到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100%的计算机系统设备没有安装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的防雷设施,校园防雷状况堪忧.该文将以武义县为例,浅谈如何在县级区域开展学校...  相似文献   

8.
以一起DCS温度卡件雷击损毁事故为例,介绍了接地网电气完整性测试分析、循泵房防雷等级划分及相应的外部防雷措施情况,探讨了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危害产生的事故原因。结合接地阻抗、导通测试数据及现场检查发现的接地扁钢锈蚀断裂情况,对接地网安全性状态进行评估并指出潜在的风险。依照标准规程及反措要求,提出了加装外部防雷措施、开展主接地网电气完整性测试、地网腐蚀情况开挖检查、信号电源回路装设SPD、屏蔽5个方面预防措施,对DCS的改造、运行及防雷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电子时代,但这就导致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影响不断扩大,尤其在电力行业中雷电造成的线路破坏和经济损失是无法预估的。由于电力行业中线路距离比较长,并且输电线路大多在露天偏僻的地方,这样线路就会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110kV输电线路遭受到雷击后,绝缘子串网络会被击坏,严重时会导致线路跳闸甚至停运。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必须加强对110kV输电线路的防雷击保护,雷电的防御已从直击雷防护到系统防护,我们必须站到历史时代的新高度来认识和研究现代防雷技术,提高电力传输对雷灾防御的综合能力,进而达到安全稳定可靠供电的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用户用电的大部分问题都与配电网相关。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网的末端设备,数量众多且绝缘水平低,容易受到雷击的侵害,进而引发配电网故障。针对这一现状,建立配电变压器的雷击模型并对其遭受雷击时的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仿真结果的真实、可靠,创新性地利用直流电磁瞬套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PSCAD/EMTDC)、ANSYS MAXWELL平台,分别建立了雷击发生模拟器和配电变压器有限元模型。通过多平台融合仿真,对配电变压器遭受直击雷、感应雷两种雷击形式时的电磁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遭受雷击时,配电变压器各部件磁感应强度均会显著提升,雷电从高压侧进入时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远大于低压侧,直击雷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大于感应雷。因此,提升配电变压器的防雷性能,尤其是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防雷和直击雷防雷,应是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直配线路上的旋转电动机易受雷击损坏的问题,分析了某煤矿通风机站直配线路的防雷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直配线路仅依靠避雷器的保护是不够的,旋转电动机的防雷保护应考虑主绝缘、匝间绝缘和中性点绝缘的保护要求;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防雷保护方法,即在直配线路母线侧避雷器端并联电容、电缆进线端串联电抗的方法,并分别从旋转电动机主绝缘、匝间绝缘和感应雷过电压防护等方面进行效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防雷保护方法能有效限制雷电侵入波的陡度和幅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矿区110kV变电站线路防雷措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变电站35kV进线段遭受雷击的原因,即线路绝缘水平遭人为提高后与站内绝缘水平等级不匹配和进线段杆塔接地电阻过高,并提出了相应的采用加装绝缘子保护间隙配合避雷器进行差异性保护和采用树枝状接地装置的改造措施。ATPEMTP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改造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了铁路站场通信系统雷电防护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研究了铁路站场通信系统雷电防护方案.该方案从系统外部雷电防护和系统内部防雷防护进行设计,通过对通信信号设备进行雷电防护,减少雷电磁脉冲影响,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雷电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电子设备是非常有害的,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防御。本文简介了雷电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及对通信电子设备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针对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从室外终端设备、传输线路部分及机房设备三个环节,分别分析了雷电以及过电压可能的侵入途径,以及针对入侵途径利用避雷针、电涌保护器及屏蔽接地等方法,对监控系统的雷击防护采取的最佳综合防范手段进行了技术研究。经工程实践证明,本文的避雷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高层建筑增加的现状,分别从避雷网防雷、避雷针防雷、避雷器防雷等三个不同方式来保护建筑物和电气设备。从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进行保护的角度出发,对使用避雷网防雷、避雷针防雷以及避雷器防雷的避雷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石油化工仪表的防雷安全性,进行防雷接地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漏感和励磁电感增益分配和检波控制的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方法,基于麦克斯韦全电流定理,进行石油化工仪表防雷接地的电磁场分析,以双运放LM358放大器为核心进行石油化工仪表防雷接地系统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了交流放大器设计、滤波器设计、检波器设计和直流放大器设计,在检波设计中采用8阶高通滤波器(S3529)并联,提高防雷接地系统的输出运放性能,最后进行系统调试和电路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进行石油化工仪表防雷接地设计,防雷的阻带衰减大于51dB,对雷击信号具有较好的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性能,较好地保护了石油化工仪表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山西阳泉某矿区变电站和湖北某抽水蓄能电站在使用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介绍了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的原理及工作特性,探讨了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存在的问题,指出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采用的上下两部分氧化锌元件结构会导致雷电过电压发生时,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因该动作时无动作或者自身损坏而引起事故;提出了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即不能采用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替代重要防雷设备,应尽量少用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对重要设备进行防雷保护。  相似文献   

18.
矿区高压供电线路防雷耐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矿区LD-Ⅱ雷电监测与定位系统用以分析兖矿集团矿区地面落雷密度、雷电流的极性、幅值、落雷时间等雷电参数以及落雷点的位置,研究了矿井高压线路及周边地区雷电分布规律;采用数学方法对该矿区电网3种典型杆塔和线路的雷击进行了模拟计算;在统计分析和数学计算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矿区电网防雷耐雷能力的措施,即降低杆塔接地电阻,采取调爬、加装避雷器等措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