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黎 《科协论坛》2007,(3):173-173
高中阶段学生学业不良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学校,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甚至超过了50%。如此多学业不良学生的存在既影响了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使学生背着失败者的沉重包袱,走向社会,还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但在关注学业不良学生矫正的同时,人们却忽略了学业不良学生形成与教师不良期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学业不良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以245名河南省学业不良学生为对象,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测查.结果表明:(1)河南省学业不良学生情绪行为问题较多,除情绪症状,学业不良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均在20%以上;(2)女生的情绪症状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问题得分显著高于女生;(3)小学生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多动问题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生;(4)学业不良学生品行问题、多动、亲社会行为问题和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学业不良学生.最后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不能按期毕业取得学位证书的学生人数亦呈上升趋势,本文简述了大学生学业不良的表现,分析了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学业不良是指学生自身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学习活动受挫,成绩达不到期待的水平。原因在于学生本人、教师、环境等主要因素。通过动机强化、基础学力补救等干预措施,使该生的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孙锐 《科学与管理》2004,24(2):54-56
组织学业不良是组织学习研究中关键性领域。本文在界定组织学业不良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组织学业不良的原因,并归纳和总结了改善组织学业不良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6.
转化职校学困生,必须先充分了解学困生学业不良的产生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直至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7.
李展  路东平 《科教文汇》2009,(20):91-91
学业不良(Learning Disabilities.LD),一直是教育界试图解决的难题,学业不良的研究对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还对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有积极意义。本文介绍了学业不良的定义、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欣 《中国科技信息》2006,(11):304-304,296
作者尝试从社会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几方面入手,在不同的维度分析造成高等职业教育类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为帮助这类特殊群体改善其学生不良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即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所谓个体社会化,就是一个个体从自然人长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一个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一般是比较单一的,处于教育的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的权威身份出现,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都具有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巨大冲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推动了教学效能的提高。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职能和教学行为也面临着重塑和转换。  相似文献   

11.
梁丽  赵永凤 《科教文汇》2009,(12):48-48
高中学业不良学生难以转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笔者通过五年的执教经历及深入的实地调查发现,同辈群体是制约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一个显著因素。以同辈群体为角度,就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不仅是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敬,也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的标准;教师在承担自己“法定”的社会角色和使命时,就须做好自己“教师”、“母亲”、“朋友”和“学生”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人类个体学习理论为支持,在分析组织学业不良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组织学业不良的形成原因,并系统归纳了改善组织学业不良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中学业不良学生难以转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笔者通过五年的执教经历及深入的实地调查发现,同辈群体是制约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一个显著因素。以同辈群体为角度,就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主要变化特点,分析了为适应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教师角色和观念转变的必要性,最后归纳了几点教师观念转变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敬奇 《科教文汇》2007,(9Z):10-11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传授知识”、“知识权威”、即“传道授业解惑”;模式上难以逾越“机械灌输”;终端是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标准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角色必然要回归到生命发展。教师只有从“发展生命”、“生命间性”、“生命对话”、“个性化”出发,才能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桑青 《科教文汇》2009,(10):69-69
学生学业不良,是我国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学业不良学生的具体表现特征,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构建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教化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本文将通过对教师角色的反思和对新课程目标的剖析,阐述在基础教育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提出高校教师应当担当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的公正评价者等角色。与教师的传统角色——知识的传授者不同,做学习的指导者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远优于做学生的严父或慈母;对如何公正地评价学生,本文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蓬勃发展的网络教育使教师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这要求教师能正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变化,并根据这一变化,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从而不断完善教师的职能和作用,为适应网络教育,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做好积极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