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朱彤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95-2296
目的:探讨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实行分级护理对患者护理质量及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康复科二个病区住院精神病患者167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医嘱护理等级,研究组由护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得分确定护理级别,运用精神病护理质量评定表和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所得结果由统计软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应用ADL量表实行分级护理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精神病护理质量评定总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实行分级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120名精神病住院患者,分为未开展优质护理的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的为观察组,每组各60名患者,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12月我院实施“优质护理”的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2个作为实验组,按《2010年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细化实施方法开展优质护理519人;实施“整体护理”的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2个508人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表对两组间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出院时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患者出院后第12个月治疗依从性、复发及回住原病房情况调查.采用t检验、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患者出院后第12个月复发及回住原病房情况、治疗依从性;出院时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除总体评价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除疾病预后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总体评价;患者对疾病的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出院后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值得在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12月我院实施"优质护理"的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2个作为实验组,按《2010年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细化实施方法开展优质护理519人;实施"整体护理"的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2个508人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表对两组间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出院时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患者出院后第12个月治疗依从性、复发及回住原病房情况调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患者出院后第12个月复发及回住原病房情况、治疗依从性;出院时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除总体评价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除疾病预后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总体评价;患者对疾病的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出院后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值得在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对180 例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满意度的对比,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家属对病房管理及治疗依从性的促进。方法:对6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家属在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初期、住院期间及疾病康复期实行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出院时由家属或患者填写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患儿住院满意度由72.60%提高到95.7%。家属住院满意度由80.00%提高到94.50%,电话回访成功率由38.4%提高到75.5%。结论:对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家属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可发挥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伟亚 《吉林医学》2012,33(28):6246-6247
目的:探讨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月评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个无陪护精神科封闭病房为研究对象,其中2个病房(男女各1个病号)为研究组,在研究组实施患者每月对护士服务满意度评定,连续3个月。应用基础护理合格率等质量指标,在评定前后评价两组护理质量变化情况。对照组延续原管理方法。结果:研究组在评定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无明显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在开展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月评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开展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月评,能提高病房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王萍  高林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4931-493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普通病房和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6例,研究组(康复科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普通病房患者)实行封闭式管理。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和一年后进行评定。结果:经康复训练一年后研究组患者的NOISE量表总分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分值,而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4个因子分和BPRS总分则明显低于入组时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除抑郁因子外,NOSIE量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研究组除NOSIE量表中因子精神病表现外,其余各因子分及NOSIE量表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自身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改变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对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两个封闭式管理病房的129例男性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4例,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65例,实施多元化护理;用ITAQ、MOA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攻击行为评分明显减少(P<0.05);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多元化护理,有效地减少了男性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方法对45例发生意外事件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冲动伤人、外出潜逃、自杀、跌倒、坠床、猝死等.在采用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士满意度、病房环境整洁满意度均获得了显著的提高,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见、风险防范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对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了解精神病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期望。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48例精神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分析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及期望。结果:精神病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技术的满意度较高,对人性化护理模式有进一步的期望。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促进精神科护理人员了解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需求与期望,改进护理方式,提升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医院住院的女性患者475人为观察组,2009年住院的女性患者470人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实行责任分组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由护理组长每月一次对本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形象、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综合满意度从2009年的89.28%提高到2010年的95.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提高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陪护满意度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开放病房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传统精神科专科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生活护理、健康知识掌握、出院指导、护士形象、病人受尊重、随时给与疑问解答、需要时给与安慰、护理环境、最终护理质量等方面的满意率均明显提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开放病房的应用,提高了患者陪护的满意度,增加了患者住院的依从性,对患者完成治疗和促进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萍  高林平 《实用医技》2007,14(36):4931-493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普通病房和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6例,研究组(康复科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普通病房患者)实行封闭式管理,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和一年后进行评定。结果:经康复训练一年后研究组患者的NOISE量表总分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分值,而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4个因子分和BPRS总分则明显低于入组时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除抑郁因子外,NOSIE量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研究组除NOSIE量表中因子精神病表现外,其余各因子分及NOSIE量表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自身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改变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自拟健康教育调查表评定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满意度,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评分\病情相关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对其康复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评估精神科老年病房中PDCA循环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作者医院60例2013-03/2014-03月期间的精神科患者,根据临床护理分为PDCA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病房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CA组患者PDCA循环管理下的病房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精神症状及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PDCA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DCA组精神症状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护理中,PDCA循环管理的有效应用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修正患者精神评分,增加患者满意度,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病开放与半开放病房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特点,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期间出现的235例精神科意外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放式病房外走发生率高,毁物发生率低;而半开放式病房伤人发生率高,外走发生率低。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半开放式病房(P〈0.01)。结论:改善患者住院环境,推行护士层级管理,建立护理评估机制,完善病房管理细节,可预防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整病房的护理管理方法和服务模式。方法:对57例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采取自制的《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出院、沟通、探视和亲人的照料等需求占首位,其次是对医院的伙食,工娱疗的安排的需求。结论: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呈多样性,应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整体护理的做法与效果。方法:研究组为8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整体护理服务。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87例精神病患者,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采用自制的各类症状调查表和精神科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睡眠障碍、吸烟不守规定、生活自理差、烧烫伤、行为紊乱、自杀自伤、外走、拒药藏药、暴饮暴食、误食误吸、拒食、体位性低血压与跌倒、吞咽困难与噎食等症状出现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NOSIE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总极积因素、总分等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整体护理不仅能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保证患者安全,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20.
覃玉珍  梁丽婵  陈丹 《吉林医学》2013,(32):6804-6805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住院患者102例进行功能制护理作为对照组,收集住院患者110例进行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责任小组包干制患者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功能制护理患者组(P<0.05)。结论: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制护理模式对实行优质护理报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