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逻辑上和事实上分析了人的实践本质对象化活动必然导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特别指出了这种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是对异化劳动的克服以及对异化劳动积极成果的保存,由此阐明了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实践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党的建设上的创造运用,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三个代表”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其切入点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中。本文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中国的基本问题入题,体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理解“三个代表”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产生途径以及它所体现的丰富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掌握“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执政理念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论述执政理念的分类提出执政理念是以阶级或政党为载体,但执政理念并非为执政的阶级或政党所独有;通过对执政理念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它独特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论述执政理念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及其关系,认为执政理念的建构是在执政活动和社会历史活动的基础上求得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革命的、批判的、开放的、发展的哲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进步的。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 ,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运用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继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而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论、文化导向论、群众史观等基本原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革命的、批判的、开放的、发展的哲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进步的.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运用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继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的角度指示了“三个代表”所蕴涵的根本哲学理念,并阐述了其根本哲学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的角度指示了"三个代表"所蕴涵的根本哲学理念;并阐述了其根本哲学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关注个人”上的相遇,产生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潮的明显特征是综合二的双重性,同时,这种双重性又意味着存在主义哲学的一种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在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是什么?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观的论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发展问题的思想理论武器,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于其中,内容科学、逻辑缜密。而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保证,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命力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发展与创新,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的法哲学解读依赖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哲学思想,理论上导致对知识产权这一特殊的法权关系的误读,实践中造成弱势群体权益受损,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受阻。运用两种不同的法哲学路径对知识产权予以比较分析,揭示了知识产权的权利来源不是自然享有的天赋权利,而是历史生成的特定法律形态。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反映的不是单纯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以物为载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识产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鼓励发明和创造,而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组织占有知识资本的法律工具。  相似文献   

15.
社会舆论形成机制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在历史观和认识论的统一中对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作了新的探讨。认为: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复杂的机制,社会矛盾是社会舆论形成的客观根源,公众共同的社会生活是社会舆论形成的主体依据,而公众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社会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透过形形色色的社会舆论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社会舆论的形成都包含着普遍的一般过程,即酝酿阶段、表达阶段、整合阶段和最终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千年之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新的压力和挑战,“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在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回应新的压力和挑战中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最高理想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统一,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前后,处于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严重困扰下的魏源,继续举起“经世致用”的思想旗帜,倡言改革社会,为中华民族摆脱封建藩篱、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寻求富国强兵之路而躬行践履。本文从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了剖析,说明了其一系列重在变革的经世致用之学术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离不开教育体制的评价 ,而判断一种教育体制正当合理与否 ,可以从合目的性、合道德性和合规律性这三大维度以三种标准进行评价。这三种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互之间交叉互补 ,共同构成教育体制的评价系统。因此 ,应把三者结合起来 ,才能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我们的教育体制。政府在制定教育制度和政策时 ,也应综合考虑这三个指标 ,使教育制度既能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 ,又能深入人心 ,并且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解释学之本并无原初的封闭的整体意义、其意义是由解释以各自的世界经验在对本的解释中不断发生的观点看,在“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哲学被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分析,注重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实践的制约性;在“重读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的哲学被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批判超越的本质分析,注重的是实践批判的现代和后现代意义。二相比,后较之前,似具有更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20.
中共宁波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联动”战略,此战略有深刻的哲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作用,文章从“六大联动”的唯物辩证法、实践哲学及唯物史观三个角度分析“六大联动”提出的哲学依据,以便深刻认识“六大联动”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