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大量使用的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中,在进行底模支承楞木的横向水平钢管挠度计算时,一般都把扣件与钢管的连接点作为铰接点计算,偏于保守。本试验在进行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承载力试验研究的同时进行了支承楞木的横向水平钢管挠度试验研究。1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挠度试验1  相似文献   

2.
郝金杰 《山西建筑》2011,37(35):160-162
以王庄堡—繁峙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单墩柱式盖梁为例,结合其抱箍法结构设计,进行了支架及模板的施工验算,包括荷载、拉杆拉力、抗弯及挠度等多方面内容,以保证盖梁施工中扣件式钢管支架符合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扣件节点半刚性的基础上,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扣件式模板支架三维模型,分别采用了线性和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研究了模板支架的整体失稳形态和极限承载力,明确了模型的力学假定和分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作为承载力验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山东某工程为框架结构,标高-0.4~35.9m为中空,梁板模板支撑高度36.3m,采用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通过对模板支架的验算分析,指出木模板、主次龙骨抗弯强度、挠度均满足施工设计要求;立杆强度、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给出了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指出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应对杆件设置、连接件、立杆垂直度等进行检查,搭设完毕后,还应对架体进行验收,以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5.
超高悬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某工程为框架结构,标高-0.4~35.9m为中空,梁板模板支撑高度36.3m,采用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通过对模板支架的验算分析,指出木模板、主次龙骨抗弯强度、挠度均满足施工设计要求;立杆强度、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给出了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指出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应对杆件设置、连接件、立杆垂直度等进行检查,搭设完毕后,还应对架体进行验收,以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6.
结合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坍塌事故案例及施工现场调研情况,从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设计、钢管及扣件等材料质量、现场施工搭设情况、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分析了扣件钢管模板支架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坍塌事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频发的现状,分析初始缺陷对架体承载能力的影响及计算方法。按照初始缺陷的性质,将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常见缺陷分为力学缺陷、材料缺陷、搭设参数偏差和初始几何缺陷共4大类。根据某真型实验架体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架体承载能力对4类初始缺陷的敏感程度。针对较为敏感的初始缺陷,提出通过在现行规范承载力验算公式中加入修正参数来考虑材料初始缺陷的方法,以提高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极限承载能力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5,(6):188-189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是分析高支模施工坍塌事故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内容。模板支架属于钢结构范畴,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对其失稳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开展一系列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得到不同工况下模板支架的极限承载力,并根据对计算数据的分析提出了高大模板支撑架整体坍塌的应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某大酒店工程中庭屋面高大模板工程实例,详细阐述该工程在材料选用、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架设计、验算、施工及构造措施。通过实践检验,按该方案实施的高支撑模板与其支架安全、可靠,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林华强 《福建建筑》2010,(1):75-76,65
对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有关模板支架立柱稳定性计算的规定,结合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大模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安全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对扣件钢管模板支架立柱稳定计算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某教学办公楼屋顶采用高空悬挑钢支架结构进行施工。此种钢支架结构具有跨度大、高度高、双层悬挑和悬挑范围广、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根据该工程的上述特点,使用SAP 2000、QCAD 3.0软件对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对结构的强度、刚度特征、稳定性、挠度以及变形等进行分析。工程实践表明:钢支架设计受力合理,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安装承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计算模型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建民  李慧民 《建筑技术》2005,36(11):860-862
在回顾已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及模板支撑架各种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这些模型在模板支撑架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建议按框架模型进行模板支撑架的设计计算,同时考虑对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行修正;开展模板支撑架的稳定承载力试验,以对该计算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相似文献   

13.
胡长明  汪杰  李家涛  刘凤云 《工业建筑》2013,43(2):88-93,133
为探究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杆件的力学响应特征,对西安市某地下会所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内力静态实测。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以荷载步的形式模拟混凝土的各浇筑阶段,将计算结果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经对比发现:混凝土浇筑顺序直接影响着立杆轴力的变化趋势及轴力峰值出现的位置;采用假想水平力模拟架体初始缺陷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较为合理。指出了架体搭设方案及混凝土浇筑顺序应结合整架有限元分析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冯占红 《工程质量》2010,28(9):63-65
通过对某高层建筑工程厚板支架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对模板支架计算、扣件抗滑移计算及立杆稳定性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施工中应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新规范中满堂支撑架内容是个新课题,架体立杆稳定性计算分顶部立杆段和底部立杆段,计算中采用的系数较多.通过有代表性的演算,详细介绍了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立杆稳定性受力计算,用减小立杆间距的做法计算立杆的稳定性;对如何应用计算系数,以及对不同荷载选择相应的支撑架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一些计算中需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筑模板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玉章 《建筑技术》2006,37(8):568-571
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作为建设部在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之一。在我国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大力推广应用各种清水混凝土模板;研究开发新型模板材料及新产品;大力推广应用早拆模板成套技术,研究开发悬空支模技术;推广应用和深入开发大模板和液压自动爬模技术;研究开发CAD在模板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等,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我国建筑模板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模板架的设计和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扣件式钢管高支撑模板架的设计基本上采用PKPM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计算软件,在实际操作中,应进行一些设计补充,以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文章介绍了一实际工程中高支撑架的设计及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Formwork construction for reinforced cast-in-place concrete work is costly, often time-consuming and complex to plan and design. Even though the process of calculating the proper formwork design is lengthy and complex, the responsibility is usually left to a field manager/engineer which may not have enough time and resources identifying all possible options to select the most effective formwork.The design aspects that go into formwork include several parameters such as concrete pressure, bending, deflection, and horizontal shearing. Even though there are equations and calculations for each of those parameters in the design of concrete formwork, the process of performing the calculations for each concrete formwork application is still lengthy. Therefore, construction managers often rely on their previous work experiences and apply similar formwork designs for most situations.By developing a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ased automatic formwork design system, this research aims to optimize the formwork design process required to perform the calcul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the formwork by automatically extracting the properties and data from a BIM model.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formwork design approach successfully automates the formwork design in BIM modeling using IFC extension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costs. The result of the cas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formwork design process c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by utilizing the proposed formwork design system.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TRC永久性模板叠合钢筋混凝土梁在实际大型工程中的应用,对3种不同尺寸(截面高度分别为240、300 mm和400 mm)的TRC永久性模板叠合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分析截面高度和模板形状对相同配筋率、配网率、截面长宽比的TRC模板叠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U形TRC模板叠合梁与无模板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受尺寸影响较小,单板型TRC模板叠合试件工作性能受尺寸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TRC模板与后浇混凝土界面随尺寸的变大而剥离。不同尺寸的U形模板叠合梁与无模板梁的名义弯矩、等效挠度、延性系数的尺寸效应不明显,但塑性铰转角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当截面高度由300 mm增大至400 mm时,无模板梁、单板型模板叠合梁和U型模板叠合梁塑性铰转角增幅分别为2 200%、167%和1 200%。不同类型梁的弯曲强度尺寸效应表现出差异性,其中无模板试件与U形模板叠合梁的弯曲强度尺寸效应不明显,但单板型模板叠合梁的弯曲强度受尺寸变化的影响,截面高度由240 mm增至300 mm时,弯曲强度提高了13.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