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残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HCC63例,包括单纯手术切除42例(对照组),TACE术后行Ⅱ期手术切除21例(TACE组),TACE组患者手术前接受1~2次不等的TACE术治疗,均按统一规范标准给予化疗药物灌注 栓塞治疗,术中所用药物及栓塞材料为:5-Fu750~1500mg/次,顺铂80~120mg/次,吡柔比星20~40mg/次,羟基喜树碱20~30mg/次,40%超液化碘油20~30ml/次,明胶海绵1/5~1/3块/次.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TACE组取病灶边缘残存肿瘤部分,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为138.26±65.24,TACE组残存肿瘤组织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为243.66±88.88,二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34,P<0.01),TACE显著上调了VEGF蛋白的表达.结论 TACE治疗后残癌组织存在丰富的肿瘤血供,残存肿瘤细胞VEGF表达明显升高,新生血管生成及VEGF的表达可能在栓塞后残癌组织血供重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的调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不能手术肝癌患者最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从如下方面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关系:①血管生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③肝癌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④抗血管生成策略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是亚洲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已有十几年临床应用经验的肝癌局部治疗手段,但仍不能替代手术治疗。本文对原发性肝癌一期切除及经TACE后二期切除术标本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B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定,初步探讨了TACE对肝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栋  肖恩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2):1369-1373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栓塞方式对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搜集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HCC标本136例,单纯手术57例(A组),灌注化疗+手术11例(B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手术68例(TACE组).TACE组按栓塞方式又分为:化疗药+碘油33例(C组),化疗药+碘油+明胶海绵23例(D组),化疗药+碘油+无水乙醇+明胶海绵12例(E组).按手术切除距末次栓塞时间分为≤30 d组(24例)、31~60 d组(25例)、61~90 d组(13例)、>90 d组(6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并检测各组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对CD31阳性血管内皮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 MVD:A、B、TACE组残余肿瘤组织平均MVD分别为(44±18)、(48±23)、(55±22)个/高倍视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TACE组高于A组(t=-2.897,P<0.05);TACE组(C组、D组、E组)残余肿瘤组织平均MVD分别为(56±22)、(54±24)、(52±19)个/高倍视野,各TACE组之间(C组、D组、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2,P>0.05).≤30 d组、31~60 d组、61~90 d组、>90 d组平均MVD分别为(50±19)、(55±24)、(62±29)、(53±10)个/高倍视野,均比A组高(假设A组为TACE术后第0天所采集的标本,以此作为对照组),但≤30 d组(t=-1.39,P>0.05)和>90 d组(t=-1.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0 d组(t=-2.06,P<0.05)和61~90 d组(t=-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A组、B组、TACE组比较,残癌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29,P<0.05),TACE各亚组(C组、D组、E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0,P>0.05).对所有标本VEGF表达强度与MVD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MVD增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445,P<0.05).结论 TACE治疗后HCC残存癌细胞VEGF的表达强度增高,肿瘤组织MVD增多.不同栓塞方式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栓塞后肿瘤组织MVD的多少可能与栓塞后经历的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生物反应调节剂(BRM)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ACI大鼠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在30只雄性ACI大鼠肝包膜下植入Morris Hepatom 3924A肝癌瘤块(2 mm3),移植术后13天行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第14天时,经腹部切开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而采取以下3种介入治疗方案:①A组,0.1 mg丝裂霉素、0.1 ml碘油、7.5μg TNFα和5×103IU IL-2(n=10);②B组,0.1 mg丝裂霉素、0.1 ml碘油、0.05 mg链球菌提取物(OK-432)和5×103IU IL-2(n=10);③C组(对照组),0.1 mg丝裂霉素、0.1 ml碘油(n=10);13天后再次行MRI检查以确定肿瘤体积V2变化。比较肝肿瘤体积生长率V2/V1。结果:肿瘤治疗前和治疗后体积分别为A组0.0377 cm3和0.2752 cm3;B组0.0344 cm3和0.2233 cm3;C组0.0380 cm3和0.3398 cm3。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与治疗前肿瘤体积之比(V2/V1)分别为A组7.31、B组6.53、C组9.14。与对照组相比,采取A组的治疗方案能抑制肝肿瘤体积的生长(P=0.042),采取B组的治疗方案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04)。结论:采取免疫化疗栓塞术能有效抑制ACI大鼠肝细胞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化疗栓塞方法和肝细胞癌组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肝细胞癌肿瘤包膜、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肝硬化等与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方法的关系。方法观察117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肿瘤包膜、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肝硬化程度,其中单纯手术58例,4种TACE后Ⅱ期手术切除59例。结果TACE组较单纯手术组,肝细胞癌包膜更厚、更完整,淋巴细胞浸润多,纤维化多(Ρ<0.01);包膜形成、纤维化与TACE方法、次数及手术间期密切相关(Ρ<0.05),淋巴细胞浸润与TACE方法、次数密切相关(Ρ<0.05),与手术间期关系不大(Ρ>0.05)。肝硬化与治疗方法关系不大(Ρ>0.05),但与治疗次数相关(Ρ<0.05)。结论多次、多材料联合栓塞TACE较单次、单材料栓塞、单纯化疗更易引起肝细胞癌包膜形成、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超选择性插管可避免TACE对正常肝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为分子靶点指导胃癌患者临床用药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方法检测103例胃癌患者HER2及VEGF的状态,同时联合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HER2的状态,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胃癌中HER2扩增率约为11%(11/103),在阳性病例中IHC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 situ hydridization,FISH)方法的符合率为90%,具有相关性(P<0.01);②HER2的扩增与胃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否及Lauren分型相关(P<0.05);③胃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约为24%(25/103),VEGF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级、Lauren分型相关(P<0.05);④HER2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 HER2、VEGF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特别是分化较好的胃管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ER2及VEGF在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对了解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 ,FLK 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5例人大肠癌组织VEGF ,FLT ,FLK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转移相关性。结果 VEGF ,FLT ,FLK 1主要表达于癌浸润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FLT表达于癌细胞膜和 (或 )细胞质 ,而FLK 1则只表达于细胞质。VEGF ,FLK 1强阳性组 ( )MVD计数增多 (P均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VEGF ,FLT ,FLK 1强阳性表达例数增多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VEGF ,FLT及FLK 1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导管化疗栓塞 (TACE)前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对 30例肝细胞癌患者分别于第 1次TACE术前 1d、术后 3~ 4d及 2 8~ 30d测量血清VEGF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定量测定血清VEGF水平。TACE术后 6个月CT及DSA评估患者肝癌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在碘油分布不均匀及门静脉癌栓组中 ,术后血清VEGF水平与术前比较增高 (P <0 .0 5 )。转移性肝癌组患者术前的血清VEGF为 (2 11.0 6± 112 .11) pg/ml,显著高于非转移性肝癌组患者 (135 .79± 4 9.82 )pg/ml(P <0 .0 5 )。 结论 综合评价VEGF水平与影像学表现能较好的了解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与人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了68例人大肠癌组织中的VEGF及KDR的定位与分布,并对血管进行染色及计数。结果显示,6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55.9%(38/68),阳性物质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KDR表达阳性率为45.6%(31/68),既可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VEGF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密切相关。VEGF表达阳性大肠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1),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1)。结果提示,大肠癌细胞分泌的VEGF既可以旁分泌的形式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也可能存在着自分泌形式;VEGF与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是大肠癌主要的血管新生诱导因子之一,可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肝癌TACE的发展历史,以及治疗时临床疗效的提高,化疗药物的作用及用量,伴有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时的处理,治疗后肝功能、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微血管直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经病理证实的HCC63例,包括单纯手术切除42例(对照组),TACE术后行Ⅱ期手术切除21例(TACE组)。TACE组患者手术前接受1~2次不等的TACE治疗,均按统一规范标准给予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治疗。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TACE组取病灶边缘残存肿瘤部分,检测肿瘤组织的MVD、微血管直径及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对照组MVD值为(5169±1817)条,TACE组MVD值为(5857±1575)条,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05);对照组微血管直径为(1762±1054)μm,TACE组微血管直径为(1579±765)μm,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1,P>005)。对照组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为13826±6524,TACE组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为24366±8888,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P<001),TACE显著上调了VEGF蛋白的表达;VEGF阳性染色细胞数与MVD明显相关(r=04936,t=44329,P<005)。结论化疗栓塞术后残癌组织存在丰富的肿瘤血供,残癌组织肿瘤细胞VEGF表达明显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TACE后口服索拉非尼的4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联合组),和同期仅行TACE的4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介入组)的疗效.疗效判断采用修正后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观察患者从TACE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不良事件.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评估.结果 随访至2011年1月,联合组24例患者存活(54.5%),20例(含失访)死亡(45.5%);介入组13例存活(29.5%),31例(含失访)死亡(70.5%);两组均没有完全缓解(CR)病例,联合组部分缓解1例、病灶稳定24例、疾病进展19例,介入组病灶稳定21例、疾病进展23例.疾病控制率(DCR)联合组为56.8%(25/44),介入组为47.7%(21/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9,P=0.393).中位OS联合组为21.0[95%可信区间(CI):14.9 ~27.1]个月,介入组为10.0(95% CI:6.4 ~13.6)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6,P=0.006);中位TTP联合组为11.0(95% CI:8.7 ~13.3)个月,介入组为6.0(95% CI:3.9 ~8.1)个月,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0.437,P=0.001).联合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皮肤反应、食欲下降、发热,乏力、腹泻等;单纯介入组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等.其中手足反应、脱发、腹泻的发生率联合组高于单纯介入组(P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是1~2级,经对症处理后大部分能够缓解.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较单用TACE治疗能够延长患者OS和TTP,但DCR两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经动脉穿刺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lnoelnbolization,TACE)治疗后肝内胆汁瘤形成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我院2000年至2004年经CT检查系列随访的肝癌TACE后患者共3948例。观察TACE术后有无胆管阻塞和扩张等表现。结果 共发现35例(09%,35/3948)胆汁瘤,其中沿Glisson鞘呈分支样分布的低密度区4例,残癌病灶周围柱状改变7例,囊状改变33例。结论 胆汁瘤是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之,随病情进展可以有不同CT表现。治疗上可采取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水乙醇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无水乙醇碘油乳剂化疗栓塞(TACE-EIOE)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影响。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行TACE-EIOE治疗18例。用凋亡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凋亡调节基因产物Bcl-2抗体、促凋亡基因产物Bax抗体、抑癌基因p53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和癌组织Ki-67抗体蛋白表达,观察生存率、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TACE-EIOE引起肿瘤完全坏死33.33%(6/18)、重度坏死44.44%(8/18)、中度坏死5.56%(1/18)、轻度坏死16.67%(3/18),细胞凋亡率(22.79±3.34)%,肿瘤包膜完整88.89%(16/18),显效66.67%(12/18),有效22.22%(4/18),稳定11.11%(2/18),Ki-67、PCNA、p53、Bcl-2、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93±18.10)%、(41.16±11.83)%、(53.41±18.13)%、(6.32±2.10)%、(58.73±17.32)%。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3.33%、72.22%、66.67%。结论TACE-EIOE治疗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的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8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单双日法分组原则分为A、B2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组(TACE组),共43例;B组: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的射频消融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42例。结果 TACE组的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1年存活率分别20.93%、39.53%和79.07%;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92.86%、9.53%和97.62%。两组间完全坏死率、初次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的差异皆有显著性意义(其相应P值分别为0.001,0.004,0.009)。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类型,探讨不同类型基因与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通过384孔板DNA提取试剂盒检测2007年1月到2008年1月156例经过病理确诊2个月内接受TACE治疗HCC患者的VEGF基因型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基因类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出VEGF-2578C/A,VEGF-1154G/A, VEGF-634C/G和VEGF-1498T/C 4种基因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5.47%。经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分期(TMN)、癌灶转移、VEGF-2578 AA和VEGF-1154 AA基因型是独立预后因素。肝癌TMN分期为Ⅲ至Ⅳ期将极大增加肝癌患者死亡风险(HR=3.64,95%,CI=1.67-6.79;HR=2.91,CI=1.30-6.27)。然而VEGF-2578 AA 和VEGF-1154 AA 基因类型患者相比野生基因类型死亡风险更高(HR=3.65,95%CI=1.35-11.13;HR=7.13,95%CI=1.46-65.8)。结论 VEGF-2578C/A 和 VEGF-1154G/A 基因类型与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能对预测介入治疗HCC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在动脉化疗栓塞 (trans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4 5例临床诊断为HCC的患者 ,于TACE术前、术后 1、3、7d及 1个月抽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法 )定量检测血浆中VEGF水平 ,同时对 2 0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及 17例健康人血浆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CC组血浆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 (P =0 0 0 6 )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0 3)。血浆VEGF表达水平随HCC患者TNM分级的升高而逐步升高 (P =0 0 4 4 ) ,较高血浆VEGF表达见于肿瘤较大 (P =0 0 0 6 ) ,以及并发有门脉癌栓 (P =0 0 11)、远处转移 (P =0 0 17)或动 门脉瘘 (P =0 0 2 6 )的病人。血浆VEGF的水平与血小板水平弱相关 (r=0 312 ,P =0 0 38) ,与血清甲胎蛋白 (AFP)水平不相关 (r =0 0 6 8,P =0 6 5 8)。TACE术后 1d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其后 3、7d逐渐下降 ,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浆VEGF变化率 (术后 1个月 /术前× 10 0 % )与患者碘油积聚 (rs=0 4 94 ,P =0 0 0 1)及病灶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亚段性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S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93例中、晚期肝癌分为两组 ,4 8例亚段性肝动脉超选者行STACE治疗 ,4 5例未超选到位者在肝总、肝固有或肝左、右动脉内行TACE治疗。结果 STACE组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优于TACE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0 .5、1、1.5、2年生存率 ,STACE组分别为10 0 %、81.3%、6 4 .6 %、5 6 .4 % ,TACE组为 86 .7% 5 1.1%、2 6 .7%、6 .7%。结论 STACE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