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双河油田高温聚合物驱应用情况,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点,实施了聚合物驱井网优化技术、油层改造技术、注聚全过程调剖技术、动态调配技术等相应的综合调整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改善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矿化度油层进行聚合物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缔合聚合物代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驱的设想,对缔合聚合物的一般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聚合物驱在高温、高盐油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技术和实践依据。并从高温高盐油藏的特点入手,结合文209区块的油藏特征,对缔合聚合物进行了室内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有机交联聚合物驱试注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增加可采储量的要求,开展了有机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通过矿场单井试验,评价了有机交联聚合物驱油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的地下成胶性能、注入性能及应用效果。单井试验现场动态反应良好,注入压力上升了3MPa,流动阻力增加,吸水剖面得到改善,表明有机交联聚合物驱是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非均质油藏提高波及系数的有效技术,是较成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但在高温、高矿化度的油藏或存在高渗透层油藏应用效果较差。为了解决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油技术问题,研制出了耐温抗盐的缔合聚合物,并且筛选出了适合中原马寨油田卫305块的缔合聚合物配方。2002年11月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高温、高盐油田探索出了一条改善剖面、降低递减、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温交联聚合物驱是聚合物驱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解决了普通聚合物驱适应温度小于85℃、矿化度小于10000mg/L的技术局限。室内试验证明了交联聚合物成胶性能好、在地层中建立流动阻力大、适合于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现场单井试注总结了交联聚合物驱技术特征并进行了配方改进和优化。研究表明,在双河油田江河区Ⅶ上层系高温、高矿化度、低粘油藏条件下,可以通过开展高温交联聚合物驱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主要运用室内实验这种研究手段,开展了适合于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的研究,为拓宽聚合物驱的应用领域,实现聚合物在高温高盐油藏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和实践依据,通过此次研究证明了缔合聚合物AP-P3具有很好的抗高温、抗高盐和抗剪切性,能够满足中原油田文209块的聚合物驱要求。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Ⅱ5层是复杂的厚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且油藏温度高达73℃。1991年开展该油层高温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经多种聚合物性能评价,找到了热氧影响聚合物性能的界限,优选出耐高温聚合物,改进和优化了地面注入工艺,制定了经济有效的聚合物驱方案。现场实施阶段增油4.35×104t,提高采收率9.03%,效果显著。形成了高温聚合物驱的室内试验、油藏工程研究、聚合物性能评价、地面注入设备优化和经济效果评价的一套方法及配套技术,为在双河油田推广应用高温聚合物驱油技术奠定了基础。图2(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低浓度交联聚合物体系调驱机理,综述了国内外交联聚合物体系应用概况;剖析了低浓度交联聚合物体系在国外三个高温高盐油藏的应用实例,给出了低浓度交联聚合物调驱典型工艺和应用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合物调驱在高温、高矿化度的油藏或存在高渗透层油藏应用效果较差的情况,研制出耐温抗盐的低聚合物含量、低交联度聚合物驱油体系。通过在马寨油田的调驱先导试验,完善了低度交联AMPS共聚物调驱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三次采油技术是90年代后期在国内得到大力发展和应用的采油新技术.河南油田在经过“六五”、“七五”高温聚合物驱技术攻关和“八五”矿场先导试验成攻的基础上,“九五”期间进行了工业化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形成了聚合物筛选评价技术、提高回合物滚滚热氧稳定性技术、回合物驱方案优化设计技术、整体大剂量深度对剖技术、低剪切混配住人工艺技术和回合物驱动态调配技术,确保了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效果.目前,河南油田已在5个区块进行了回合物驱,并同控制地质储量14287万!,区块日产油由463t增至948t.日增油485t,…  相似文献   

11.
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是提高高温高盐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驱油方法之一。介绍了交联聚合物驱油机理,综述了半个世纪来高温高盐油藏用交联聚合物驱油及交联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改善双河油田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双河油田二类储量油藏聚合物驱研究及应用,总结出以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和改变液流方向宗旨,优化聚驱井网,注入聚合物前采用整体调剖封堵大孔道,合理选择适应于二类油藏的驱剂,针对不同的非均质储层采用不同聚合物浓度以及适时提出配套工艺措施等技术对策,形成了一套提高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效果的作法,对二类储量聚合物驱推广应用有借鉴意义。目前双河油田Ⅲ油组、北块Ⅳ1-3、江河区V上已开展了高温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阶段,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调研油田应用的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基础上,从作用机理及研究现状等方面介绍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聚合物驱后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技术、聚合物驱后高效洗油技术、聚合物驱后泡沫复合驱技术和聚合物驱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现场应用实例及试验证明,应用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可以改善地层渗流状况及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驱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驱技术。为解决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高温水体内增黏效果差和难以注入低渗透率油藏的问题,聚合物驱中引入了带有亲油侧链且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代替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改善高矿化度、高温和低渗透率油藏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聚合物的用量及费用。注入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的部分区块的采出液中O/W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高,造成采出水处理设施进水含油浓度大幅度增高,处理后回注的采出水含油浓度难以达到回注指标。为此分析了含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驱的性质以及对O/W型乳状液的乳化和稳定作用,明确了今后反相破乳剂的研发应以非离子和阴离子药剂等与阴离子型油水界面活性聚合物不产生沉淀反应的药剂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预交联体良好的耐温抗盐能力、在地层中具有变形特性和选择性进入等特点,首次开发建立了适合高温高盐和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油方法。室内高温高盐条件下双管驱油试验结果表明: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油体系具有极好的液流转向、扩大波及体积能力,能够同时改善层内、层间矛盾;0.3PV聚合物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6.7%,而同等段塞尺寸的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段塞提高采收率可达23.8%,聚合物驱后0.2PV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段塞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1.8%。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在高温高盐、聚合物驱后具有极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是复杂苛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技术。  相似文献   

16.
滨南油田利29断块是一高温高盐油藏。该文介绍了可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并以数值模拟为手段,对该断块交联聚合物驱浓度、段塞尺寸组合等参数进行了模拟,优选出交联聚合物驱油方案,并对其驱油效果进行了预测及评价。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或含聚合物的弱凝胶驱已成为三次采油的主要技术。为了解决聚合物驱油藏采出液因携带聚合物等化学成分而使原油乳化严重、油水分离界面不清、原油脱水和含油污水处理困难等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适合于聚合物驱或含聚合物驱油藏采出液处理剂。在性能考察的基础上,对现场样品进行了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剂能够有效提高脱水速度,降低脱出污水中的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为聚合物驱或含聚合物的弱凝胶类驱油技术的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区特高温油藏温度为95~120℃,目前已有的驱油用聚合物在该温度下放置30 d后水解度约为100%,黏度仅为1 mPa·s,驱油性能大幅降低,无法满足此类油藏聚合物驱要求。为了改善聚合物在特高温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和驱油性能,通过引入AMPS单体和耐特高温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优选了新型耐特高温抗水解型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在特高温油藏下的增黏性能、流变性能、注入性能及驱油性能,重点研究了聚合物在120℃下的水解度和黏度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常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比,耐特高温抗水解型聚合物初始黏度提高1倍以上,黏弹性能大幅增加,且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驱油效果,120℃下放置30 d后水解度仍为0,黏度不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望应用在胜利油区特高温油藏,突破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温度界限。  相似文献   

19.
低度交联技术在河南油田不同类型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度交联技术是指在聚合物驱过程中通过增加较低浓度的交联剂与聚合物反应,控制交联剂的浓度范围,既可延迟交联反应,降低或减缓井口注入压力上升趋势,又能保证体系的增粘性能,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驱油作用;室内和现场实验表明,河南油田一、二类油藏聚合物驱后采用低度交联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6个百分点以上,93℃以上高温油藏采用低度交联聚合物驱也有一定的增油降水作用;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应用》2017,(2):120-124
为探索高温高盐稠油油藏开展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中海油2013年12月在印尼Widuri油田C27井开展注聚先导性试验。实验初期配制的聚合物溶液井口的黏度远低于推荐值,造成地层油藏中聚合物的黏度远低于方案设计,这严重影响了聚驱的效果。文中通过分析水中Fe2+浓度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研究出适合该油田特点的除铁稳黏药剂体系。通过现场实验论证了除铁稳黏技术的可行性,完善了海上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油配套技术,为80℃以上温度的稠油油藏开展聚合物驱油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