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女50岁住院号41813 患者因右眼鼻侧翼状胬肉于1990年4月13日在本院门诊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右眼胀痛,雾视,虹视,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门诊拟诊右眼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于4月14日入院。入院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2。右眼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呈毛玻璃状。前房浅,瞳孔略大,眼压T 2。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给予20%甘露醇静滴,口服醋氮酰胺等治疗,局部滴1%匹罗卡品限药水。眼压控制稳定后,在局麻下右眼巩膜瓣下咬切加虹膜根部切除术,术  相似文献   

2.
例1,戴××,男性,65岁,于1990年10月门诊诊断“左眼翼状胬肉”,检查:视力:右眼黑蒙,左眼互.2。左眼内欧部球结膜呈三角形增生充血,头颈部呈灰白色胶样度人角膜,头部近瞳孔区,余角膜透明。前房较浅。测眼压:右5.5/1=34.52mmHg,左5.5/5=17.30mmHg。给予0.25%氯霉素点眼,于住院第二天下午表麻十局麻下行“左眼翼状罚肉转位术”,手术顺利。术后第一天凌晨,患者突然出现左眼胀痛,伴左侧头痛、恶心、呕吐.当即检查见左眼视力指数八米,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混浊,前房浅,前房角镜检查见房角大部分关闭,瞳孔呈椭…  相似文献   

3.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我院机病情需要,采用不同术式治疗69眼,效果满意。临床资料:1995-1997年两年手术58例69眼。男9例,女49例。30一40岁6例,40-60岁50例,60岁以上者2例。治疗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滴氟美松氯霉素眼液(氯氟液)1周。(1)胬肉单纯切除巩膜裸露法:适应证:增生不明显或静止行肉。对例25眼。游离并切除银肉及周围变性筋膜,保留的省肉表面结膜与浅层巩膜缝合,裸露巩膜4mzn,创面滴5-Fu(0.sgilod)1滴,单眼包扎。术后每日换药行裂隙灯检查,前2次换药仍滴5-Ful滴,7回拆线,继续滴氟氯液2…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翼状胬肉42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可达25%~40%。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较为困难。近几年来,笔者采用结膜瓣转移联合彻底烧灼巩膜表层及角巩膜缘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外眼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手术方法日新月异,但术后复发率仍较高,约20%~30%.我们从1991年10月,综合各种手术方法,对其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治疗30例35眼,经6月至5年的观察,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翼状胬肉是一种仅见于人类的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临床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复发率较高。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以期达到更小的手术损伤和更低的复发率。传统手术方法损伤大,复发率较高。激光治疗具有手术损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复发率及与其他方法如丝裂霉素,羊膜等联合治疗的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翼状银肉的治疗方法很多[1-4]。作者自1988年以来对34例40眼翼状育胬采用手术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体会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4例中男11例11眼,女23例29眼。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平均48.5岁。40眼中复发性2眼。单眼双侧1例。胬肉充血增厚32眼,充血增厚不显著8眼。40眼胬肉头部均侵入角膜缘内2mm以上。手术方法:(1)2%利多卡因由胬肉体部结膜下注入,通过半透明的球结膜可见到注射针头,麻醉液的注入量以胬肉颈体部球.结膜呈水泡样隆起为度,再将适量麻醉液注射到胬肉颈体下方,初步起到水分离的作用。沿胬肉头部前1mm透明…  相似文献   

8.
改良翼状胬肉手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是常见眼病,常规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达20-30%。药物局部注射、烧灼、放射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疗效不确定,且胬肉依然存在。1993-2001年我们采用翼状胬肉脱水钝形剥离切除术治疗412例466眼,经过多年观察,其中452眼治愈,治愈率为96.98%,复发14眼,复发率为3.02%,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186例190眼.分为A、B二组,A组6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B组13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 A组60眼中9眼复发,复发率15.0%; B组 130眼中7眼复发,复发率5.38%,x2=4.922,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防止胬肉复发方面,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优于生物羊膜移植组.  相似文献   

10.
袁启贤  霍灿明  柳灿 《眼科研究》2009,27(8):715-715
患者,男,77岁,因“左眼胬肉术后异物感2个月,疼痛3d”于2008年1月8日入院,诊断为:左角膜穿孔并眼内容物脱出(鼻侧)、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曾于2007年10月31日在我院行左眼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转位术,术程顺利,术后予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包眼预防感染。术后观察3d未见感染出院。出院带药为术后用药,术后患者门诊复诊,术后10d拆线,拆线时角膜上皮未愈合,并且患者始终有左眼异物感,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1.1991年6月~1997年5月期间,门诊就诊中曾作过胬肉手术,在6个月以上又有胬肉复发者为手术对象,共52眼。2.性别及年龄:41~50岁41眼(其中2眼已二次手术,1眼已三次手术);51岁以上者11眼。女性28例,其中双眼5例;男性...  相似文献   

12.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外眼病。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手术种类繁多,但术后复发率仍很高,因此,改进手术方法,掌握手(?)技巧,防止手术后复发,是当今临床上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从1990年10月,在翼状胬肉手术方法上做了新的设计,治疗25只眼,经手术后随访观察3—20个月,未见复发,效果满意,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分析比较了102例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这102例翼状胬肉侵犯的范围分为4型:(1)达到角膜缘不宽的;(2)超过角膜缘未及瞳孔缘的;(3)达到瞳孔缘的;(4)侵犯瞳孔区的。翼状胬肉的病征包括:伴有干燥综合征的;翼状胬肉特别肥厚的;血管形成丰富的;有很多Fuchs小点的加重因素的。各型病例有以上病征之一者为型X(+);有2个或更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初发翼状胬肉的一种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初发翼状胬肉。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转位术。结果 32N(38眼)翼状胬肉术后随访5~24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对翼状胬肉在初发期行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转位手术治疗,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婷婷  孙松 《眼科新进展》2011,31(3):293-296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缺少有效治疗并防止复发的方法。目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热点主要包括结膜移植、羊膜移植及纤维蛋白胶替代缝线治疗。现就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率作一综述,以期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翼状胬肉被认为是眼部结膜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性病变,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的学说有:免疫学说;成纤维细胞转化和结膜移行学说;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学说;角膜缘干细胞移行学说、P53基因突变等[1]。越来越多学者认为角膜缘泪膜的连续性被破坏是促使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翼状胬肉的治疗常以手术为主,但传统手术后复发率较高[3]。眼科医师不断改良治疗方法,从而大大减少了复发率。以下对近年来临床上所采用的多种改良方法加以综述,以便指导临床。一、手术治疗现状以往对于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以单纯切除胬肉、胬肉埋…  相似文献   

17.
翼状胬肉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临床上对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发病原因、复发因素及并发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方法翼状胬肉50例(56眼)用显微角膜剪取代手术小圆刀去除角膜叫的胬肉头部组织。结果随访3a,45例未复发,5例复发,复发的患者待结膜充血消失2~3月后仍用同一种方法操作,未再复发。结论该手术是一种新的、简便的、损伤小、复发率低、操作时间短,无需特殊器械的手术方法,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祺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238-2239
目的:总结翼状胬肉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02/2011-02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317例379眼,根据不同条件行个体化手术,观察术后结果。结果:与单纯胬肉切除手术方法相比,个体化手术方法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体化手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个体化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安全且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层剥离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翼状胬肉患者45例(45眼),随机分成常规手术和分层剥离手术两组。分层组先分离翼状胬肉的表层结膜上皮,再予剥离清除角膜面及巩膜面的纤维结缔组织,常规组则是将翼状胬肉组织一并从角膜面剥离,而后再分离清除纤维结缔组织。术后就角膜上皮修复、原翼状胬肉区球结膜充血肥厚及角膜面新生血管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wk,角膜上皮均修复。1mo后,原翼状胬肉区球结膜分层组有1眼仍充血肥厚,而常规组有8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术后12mo,分层组有1眼角膜面有新生血管伸入,而常规组有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P>0.05)。结论:分层剥离手术有利于较好地清除翼状胬肉结膜上皮下纤维结缔组织,是一操作方便、有效实用的翼状胬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