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颈段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2例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经MR检查确诊后,采用显微技术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者15例,次全切除者4例,大部分切除者3例,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结论显微手术能提高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全切除率,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脊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12例椎管内(胸段至骶段)肿瘤,包括脊膜瘤3例,神经鞘瘤7例,皮样囊肿2例(其中合并脊髓栓系1例),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2例肿瘤术中均全切.其中1例伴有脊髓栓系者并进行栓系松解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1月-1.5年,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McCormick评级均达Ⅰ级或以上.复查MRI未见复发.伴发有脊髓栓系者,其神经源性膀胱术后改善不明显,残余尿量多,后行膀胱造瘘手术治疗.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明显特点: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3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或CT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手术治疗,12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6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6例,脂肪瘤2例,转移瘤1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惟一的方法,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22例,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腰段5例。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被全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见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或脊柱畸形并发症。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且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优点,适用于治疗位于侧面或侧背面生长的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多节段椎管神经鞘瘤的应用前景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一例多节段复杂胸腰段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T7-L5椎体节段髓外硬膜下,部分呈囊性变,T12-L5椎体部分骨质破坏。采用经右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为患者行神经鞘瘤切除术,术中肉眼全切肿瘤。术后卧床1月后开始下床活动;术后6月可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术后12月临床症状无复发,未出现脊柱活动障碍与畸形。结论:半椎板入路椎管肿瘤显微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充分准备前提下,椎管内多节段神经鞘瘤可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 176例术前经MRI确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n=88)和全椎板切除术组(n=88),分别行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或全椎板切除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完全切除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术后6个月的脊柱稳定性,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全椎板切除术组(t=7.53,P〈0.01;t=4.88,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全椎板切除术组(t=11.28,P〈0.01);术中肿瘤完全切除率略高于全椎板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出院时临床症状改善率略高于全椎板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88例均脊柱稳定性良好,全椎板切除术组11例出现脊柱不稳定(χ2=4.60,P〈0.05)。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组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3例发生感染;全椎板切除术组2例出现局部疼痛,1例肌肉无力,3例脊柱后突畸形。结论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疗效确切,能最大限度地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带蒂椎板成形显露切除胸腰段脊髓肿瘤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肿瘤切除术后带蒂椎板成形术重建胸腰椎后部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6例胸腰段脊髓肿瘤患者施行带蒂胸腰椎板成形术显露切除肿瘤 ,以在肿瘤切除术后重建脊柱后部结构稳定性。结果 :术后经过 1~ 5年随访 ,除 3例肿瘤复发外 ,余 3 3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或大部消失 ,成形椎板愈合良好 ,椎管完整。结论 :带蒂椎板成形术符合脊柱的解剖生物力学特性 ,在常规胸腰段脊髓肿瘤手术中可替代现行的全椎板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椎管重建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椎管重建,对其重建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47例肿瘤全切除,3例次切除,术后没有患者出现感染现象。结论椎管重建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总结63例椎管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1993年3月至2001年6月63例手术病人,其中颈段13例,胸段30例,腰骶段20例,叙述了其临床表现,MR55例,椎管造影8例,CT12例,62例经后正中椎板全切除入路,显微手术3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57例,次全切除6例,随访3个月至5年,优良率89.6%。结论 (1)MRI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首选影象检查方法。(2)积极应用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保全脊髓功能,特别是在颈段和大型肿瘤时。(3)该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如属于神经纤维瘤病,呈颅内和椎管内多发肿瘤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雷绍宏 《中外医疗》2010,29(28):19-19,117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l4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死亡1例,复发2例,其余患者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较术前下降,无改变l3例,好转27例。结论对于椎管内肿瘤,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前脊髓损伤重(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C以下)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脊髓损伤轻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对于肿瘤较大或者肿瘤偏于脊髓一侧者,需两侧或者单侧关节突切除者应给予钉棒系统或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76-1578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IDEM患者25例,行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分型、术后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回报:神经鞘瘤16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6例。仅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均未见术后复发或脊柱畸形,脊柱的稳定性良好。结论:应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术治疗治疗IDEM,手术过程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较好的保护了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4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A组(18例)后路椎板切除单纯肿瘤切除术,B组(5例)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切除内固定术,C组(2例)颈前肌间隙椎间孔入路肿瘤切除术,D组(2例)颈后外侧肌间隙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术,术后常规抗炎、脱水、对症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术中肿瘤完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短期复发1例。26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恢复,1例术后神经功能短暂恢复后加重。结论: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良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继发恶性肿瘤和高位颈椎哑呤状肿瘤手术根治性切除有一定难度,肿瘤切除术后要按脊柱的损害程度来决定脊柱的稳定重建。  相似文献   

13.
潘德岳  彭林  漆松涛  庄之剑 《海南医学》2006,17(10):100-101
目的 总结侧卧位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9例椎管内肿瘤的资料,其中神经鞘瘤17例(复发者2例),脊膜瘤2例,毛细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星形细胞瘤3例(复发者1例),室管膜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果 全切肿瘤24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至出院时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者26例,无改善者3例.结论 多数椎管内肿瘤手术采取后正中入路,同时选择侧卧位,有利于血液、脑脊液引流,术野清晰,暴露更好,更利于显微操作,进行肿瘤全切和避免脊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MR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年来我科对 1 4 5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颈段 2 1例 ,胸段 76例 ,腰骶段 42例 ,多发性 6例。髓内 2 7例 ,髓外脊膜下 92例 ,脊膜外 2 6例 ;MR 93例 ,椎管造影 42例 ,CT 椎管造影 1 0例。除 2例胸段腹侧肿瘤经后外侧入路外 ,其余均通过后正中椎板全切除入路。显微手术 65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 1 2 5例 ,次全切除 2 0例。随访 1 1 5例 ,从 3个月~ 6年 ,计 75例优 ,2 6例良 ,优良率为 91 .3 %。结论 :MRI对椎管内肿瘤手术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手术时保护脊髓供血动脉和保护脊髓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5.
姚永平  张德辉  吴鹏  姚瑞  郭家杏  张光强 《安徽医学》2009,30(11):1323-1324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34例椎管内各类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手术疗效满意。术后病理神经鞘瘤22例、脊膜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胶质瘤2例、血管瘤1例。术后随访4个月~3年,2例胶质瘤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余32例包括复发2例再次手术,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椎板切除显微镜下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而MRI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黄文跃  王勉 《安徽医学》2014,(12):1734-1735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治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9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肿瘤5例达到全切除,4例达到次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8例患者手术后保留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术后随访1年症状没有加重,全切患者没有复发,次全切患者发展缓慢。结论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应尽早确诊并采用显微手术争取全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0月20例行显微切除术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辅助手术操作。结果:肿瘤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8例。术后病理诊断:脊膜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脂肪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Ⅰ级1例,Ⅱ级1例),囊性畸胎瘤2例。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18例,1例复发,1例加重,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及时预警术者,减少手术对脊髓功能的干扰,有效保护脊髓神经,避免术后脊髓功能进一步下降,提高肿瘤全切率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治疗髓外肿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治疗髓外肿瘤11例,其中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完成。结果1例哑铃型神经鞘瘤椎管外肿瘤残留,其余10例均全部切除。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同侧大腿内侧感觉麻木外,其余患者术后当时和随访期内(3—2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髓外肿瘤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可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髓外肿瘤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维持脊柱解剖生理功能的途径。方法31例椎管髓外硬脊膜下肿瘤行椎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神经鞘膜瘤23例,脊膜瘤8例。结果:31例除1例术后脊髓损害加重以外,其余30例均无加重,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可早期下床活动。结论:椎管髓外肿瘤半椎板入路切除具有简便,实用,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以及避免再手术的方法 ,以减少不必要的再手术。方法 对我院所收治的 174例椎管内肿瘤术后再手术 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例恢复正常工作 ,1例生活自理。结论 术中尽可能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及瘤蒂、彻底止血、减轻对脊髓的过度牵拉以及术前、术中进行常规检查是减少再手术的基本方法 ,术后复查MRI对减少再手术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