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降低医院消毒物品交叉感染的效果,为提高医院物品消毒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医院院感科自行设计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供应中心启用,对启用期间(观察组)医院复用湿化瓶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统计,并与启用前(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降低医院复用消毒物品交叉感染的意义;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湿化瓶清洁度常规抽样检测和消毒效果抽样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合格率92.8%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后湿化瓶耗损率为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操作简易可靠,能够提高院内复用湿化瓶的清洗消毒效果,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实用性,可在同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呼吸机附件的清洗消毒效果,以有效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法 运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配套清洗架,按照标准清洗流程对3003件呼吸机附件进行集中清洗消毒,并用目测法及细菌采样法对消毒后附件进行效果监测及评价.结果 呼吸机附件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清洗消毒处理后,目测法观察3003件附件合格率达99.9%,采样法监测360件附件合格率达100.0%.结论 运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呼吸机附件进行集中清洗消毒,能充分保证呼吸机附件的清洗消毒质量,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不断提升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呼吸机管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效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500件呼吸机管路进行集中消毒,对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采用目测法及采样监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500件呼吸机及其配件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消毒处理后,目测法观察合格率达到99.8%,采样监测结果均无菌生长,细菌检测阳性率为0。结论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标准规范程序对呼吸机管路进行集中清洗消毒,能切实保证消毒质量,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3月进行清洗消毒的氧气湿化瓶1000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件,研究组应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管理方式,对照组实施病房分散消毒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保存后第1、7、14、21、28天的细菌监测合格率。结果两组在消毒后第1天湿化瓶细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研究组随后持续4次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其余7、14、21、28 d细菌监测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可显著提升清洗、消毒质量,延长无菌保存时间,有助于降低吸氧治疗患者院内感染风险,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 60个回收氧气湿化瓶随机等分两组,试验组:湿化瓶用改进清洗方法即洗衣粉和多酶混合液浸泡10 min,清洗后消毒;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即清水清洗后消毒,分别于7d进行肉眼观察和细菌学检测.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清洗后的氧气湿化瓶残留物检出率分别为6.7%、60.0%,试验组的透明度、外观清洁度为96.7%、100.0%,对照组为56.7%、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湿化瓶储存7d细菌总数<15 CFU/cm2,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洗衣粉及多酶混合液浸泡有助于清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处置管理模式,为临床使用方便与安全提供保障,减少因其保存不合理造成的医院污染及对患者的感染。方法:在医院临床科室中选取68个氧气湿化瓶和68根呼吸机螺纹管,并随机均等分为A组和B组。A组湿化瓶与螺纹管在病区含氯消毒机浸泡消毒后自然晾干备用,B组统一收回供应室,清洗消毒后,氧气吹干,并用清洁透明塑料袋包装。观察并对比两组消毒效果、细菌种类及其存活情况。结果:B组消毒效果显著,细菌种类和细菌存活总数均低于A组,比A组消毒湿化瓶多保存1d,方便临床使用与质量控制保障。结论: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处置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因保存时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该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结核病患者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效果。方法对结核病患者使用后的呼吸机管路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前、后对呼吸机管路及其配件进行细菌培养及结核菌检测。结果消毒前,所有样本的结核菌阳性率为100%;经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清洗消毒后,采样监测均无菌生长,结核菌检测阳性率为0%。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结核病患者呼吸机管路进行集中清洗消毒能保证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两种消毒方法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后的存放时效,探寻最佳的消毒方法。方法2012年3-8月,以科室为单位抽取某院临床病区使用过的氧气湿化瓶及通气滤芯250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洗处理后的湿化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5件,5件为一组。对照组: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84”消毒剂消毒;实验组: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比较两组在消毒后第1天、第7-30天的细菌培养情况和保存效期。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湿化瓶经清洗-消毒-烘干处理后,均外观清亮、无水迹。实验组无残余氯味,而对照组浸泡后的湿化瓶残余有氯味。两组样本消毒后第1天、第7-12天采样,细菌监测合格率均达100.00%;第13-30天,对照组和实验组送检合格率分别为31.11%(28/90)、43.33%(3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90)。结论两种消毒方法消毒氧气湿化瓶均能达到消毒效果,并可存放12 d,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氧气湿化瓶具有消毒效果好、快速、安全、无毒和低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吸引瓶在ICU自行清洗消毒和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以ICU自行清洗消毒的吸引瓶为对照组,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吸引瓶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目测、纱布检测、特殊棉签检测、菌落数检测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实验组合格率目测为70.3%、96.3%;白纱布检测合格率为65.6%、95.3%;长棉签检测合格率为56.3%、93.7%;菌落数检测合格率为76.7%、96.7%。实验组清洗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ICU吸引瓶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能明显提高清洗消毒质量,有效减少吸痰患者医院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清洗消毒胃镜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为比较人工清洗消毒与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的效果,于2006年10月-2007年8月对使用后的胃镜随机采用人工清洗消毒和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并现场采样,比较两组消毒效果。结果显示,人工清洗消毒胃镜435件,合格率97.93%;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胃镜463件,合格率41.90%,远低于人工清洗消毒合格率(χ2=329.43,P=0.00)。提示对于胃镜的清洗消毒,人工清洗消毒方法优于自动清洗消毒机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5.
16.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