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的另一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生  郑继周  程林  宋孔杰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3):1137-1139,1143
推导了一种用来计算输入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的新方法,以便对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进行评估。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了输入到浮筏各子系统的功率流,初步分析了影响浮筏系统隔振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1):139-143
为从某新型载货车的三种驾驶室悬置参数水平值中找出最佳匹配值,进行样车道路试验;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对比驾驶室悬置系统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验证仿真模型的可信性。最后以减小驾驶室地板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均方根值为目标,以悬置系统螺旋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为因子,运用试验设计技术对驾驶室悬置参数进行优化,改善了驾驶室悬置隔振性能,找出了适合该车型的最佳参数匹配值。  相似文献   

3.
为减小振动对光电吊舱成像质量的影响,依据多自由度系统模型理论、隔振理论和实际振动环境设计了小型光电吊舱被动隔振系统,该隔振系统能够合理的配置光电吊舱隔振系统的各阶频率。基于多自由度系统模型理论对隔振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进行配置,指导隔振器的空间布局及相对位置、隔振器的三向刚度及阻尼值和隔震系统支架结构的设计。通过Adams/Vibration模块进行仿真分析,利用振动台对光电吊舱隔振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和振动试验获得的隔振系统各阶固有频率接近,最大误差不超过10%,且在激振力频率92.5 Hz附近隔振效果明显。外场试飞试验也验证了小型光电吊舱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4.
双层混合隔振系统的CMAC和PID复合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双层被动隔振系统隔离低频结构噪声的效果,采用混合隔振思想,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理论与PID控制算法相结合,设计了双层混合隔振系统CMAC与PID复合控制器,仿真分析了双层混合隔振系统在不同低频正弦激励信号下的加速度和加速度功率谱。仿真结果表明,采用CMAC与PID复合控制的双层混合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要优于被动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统计能量分析(SEA)理论和功率流方法,建立了多方向激励作用下的侧向悬挂双层隔振系统的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对其功率流传递率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进行了侧向悬挂双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实验,测量了其在多方向激励作用下的功率流传递率,将统计能量仿真计算结果与功率流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的功率流传递率在中高频段基本一致,传递到基础的侧向功率流大于垂向功率流,侧向振动在侧向双层隔振系统中不能被忽略。  相似文献   

6.
某机载雷达中晶体振荡器隔振系统弹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铭 《机械强度》2003,25(4):391-394
从振动对雷达频综器中晶体振荡器的影响入手,分析晶体振荡器在随机振动条件下的相位噪声。并根据某机载雷达所处的恶劣的力学环境和苛刻的安装条件,利用隔振理论,对晶体振荡器隔振系统的弹性特性进行设计。试验证明,对某机载雷达频综器中晶体振荡器的隔振系统的弹性特性研究和对其采取的隔振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不仅解决了现有机载隔振系统存在的问题,而且该隔振系统还适用于各种机载雷达的晶体振荡器。  相似文献   

7.
《机械强度》2016,(3):442-446
建立了隔振对象-非线性隔振支承-柔性基础组成的耦合系统的一般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应用振动功率流对非线性隔振系统进行效果分析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动力学方程初值问题表达式;并且基于Runge-Kutta法以某小型无人机的发动机隔振系统为算例,对几种非线性隔振器的隔振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分析。研究表明并联刚度隔振器和分段线性隔振器可有效减少隔振系统功率流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基于统计法模拟路面不平度,建立了四分之一车辆悬架系统振动模型,用线性化方法得出车身垂直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荷功率谱密度均方根。针对某轻型客车悬架,用Excel进行数字仿真,其计算结果表明,用统计线性方法求解悬架系统随机振动问题是可靠的,该程式用于分析悬架系统隔振特性,作为车辆平顺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ADAMS中对晶体振荡器的隔振系统进行振动分析,首先建立起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删除了不必要的紧固件以及小孔,对模型中较复杂的钢丝绳隔振器使用了力单元进行模拟,相对位置固定的三维实体之间使用固定副约束。然后建立了输入输出通道,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作为隔振系统的输入,测量的是晶振表面中心处的加速度响应。最后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曲线,响应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以及均方值等等。从这些图形和数值中可判断出系统共振的频率、特定频率上减振效果的好坏以及总体减振效果的好坏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内对车载物资和装备进行随机振动试验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试验方法是在频域内再现功率谱密度和随机波形,而功率谱密度通常是由实测振动数据经过自功率谱密度函数分析后得到.LabVIEW可以很好的完成自功率谱密度函数分析.首先介绍了LabVIEW中有关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对待处理原始数据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叙述了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计算步骤,最后开发出集数据输入、计算以及显示保存结果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仪器.经实践检验证明该虚拟仪器实用且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振动珩磨振动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超声波振动珩磨振动系统的原理,通过振动试验分析振动系统中的变幅杆、弯曲振动圆盘、振动子系统的振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随机振动理论与有关的车辆振动环境标准,建立了一类山地车全悬架行驶振动模型,为改善行驶舒适性,以山地车为研究对象,对其闰振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将优化前后的性能加以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大大改善了骑行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热连轧机自激振动诊断与振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述了热连轧机的现场多点振动测试方法,利用振动信号的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包分析等现代信号分析技术,深入研究了轧机自激振动机理并诊断了振源位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轧机压下系统位移传感器定尺支座结构是引起系统不稳定的敏感部位。该结构参数不合理,是导致压下系统反馈信号严重失真,诱发轧机工作机座自激振动的根源。分析结果和诊断结论对于制定合理的结构动力学修改策略,消除轧机自激振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隔振技术的进展与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庆善 《机械强度》1994,16(1):37-42
阐述了隔振技术的进展和各类隔振器的设计与应用。重点讨论了各种隔振元件及其组合形式,并对积层橡胶,空气弹簧,动力反共振及多自由度隔振器的近况作了介绍。最后指数今后隔振器的设计与改进,一定要与现代控制理论,模态实验,动力分析和优化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倪敬  王宏亮  刘湘琪 《机电工程》2014,(4):454-457,494
针对带锯条振动引起的材料损失、锯条寿命降低、锯材尺寸精度及加工面质量变差的状况,设计了一种基于主振模态预测的带锯条振动主动抑制装置。该装置实时采集带锯条横向、纵向及扭转方向上的多维度振动信号,并采用基于EMD筛分方法的主振型模态识别算法,来构建振动信号关于主振型模态的预测模型,最后基于实时采得的数据及其预测模型的输出量,通过PID控制方法控制电液阻尼减振器。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带锯条横向、纵向及扭转方向上的抑振效果分别可达80%、66%、75%。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经验公式估算爆破引起的质点振动,对于不同的场地系数K和衰减系数a取值存在较大的计算偏差.为克服这一问题,通过对一实际场地爆破工程的现场测试,取得了该场地不同距离处的质点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在比较分析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对场地参数和衰减指数进行了回归统计,得到了场地的衰减指数及场地常数.通过工程实例说明,现场测试及回归统计方法是获取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水下拖缆涡激振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在湖中水下拖缆涡激振动测试装置和实验方法。数据分析表明:拖缆的涡激振动响应主要集中在 100 Hz 以下低频范围;随着拖曳速度的增大拖缆上的加速度响应的频率范围也相应增大;拖缆的涡激振动响应的第一峰值频率与拖缆上端的旋涡发放频率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实验中未观察到频率锁定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结晶器振动参数和保护渣耗量对振痕深度及结晶器润滑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高速浇铸条件下正弦振动方式和非正弦振动方式的开发和运用及其某钢厂3#连铸机非正弦振动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机械加工中产生的振动都具有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与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本文详细分析了车削加工中振动的主要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振动的危害,并从刀具、夹具、切削工艺等方面提出了减小或消除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振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工程技术中采取的几种振动控制的措施,着重介绍了用于实验室的振动控制方法与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