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后危象的防治(附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后防治措施的改进,以改善预后。方法:我科1997~2002年因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98例,分析其危象易发时间、危险因素及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术后发生危象14例,其中死亡1例。MG术后危象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MG临床及病理分型、术前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术前是否曾发生危象、肺通气功能和病程长短等危险因素有关,术后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危象的最主要诱因。对于术后可能会发生危象的高危患者,须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调整抗胆碱酯酶药及激素用量;术后危象发生后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辅助通气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而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可进一步改善危象的预后。结论:对术后可能发生危象的患者,应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防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进行电话回访。结果:全部130例患者中,共计出现2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占16.2%。重症肌无力危象与感染、抗胆碱酯酶药物间断、过度劳累、情感创伤、糖皮质激素使用、胸腺切除术、高温等因素有关。结论:合并感染、抗胆碱酯酶药物间断、过度劳累、情感创伤、糖皮质激素使用、胸腺切除术、高温等因素是造成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主要因素,充分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危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27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本组27例均系用手术切除胸腺、前纵隔脂肪组织,术晨及术后均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有效率96.3%,2例出现肌无力危象。结论 重症肌无力患者通过胸腺切除及术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替代传统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能有效治疗重症肌无力并减少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神经传递障碍的一种慢性病。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的一种严重无力情况。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肌无力和呼吸困难,病情危重,如处理不及时得当,随时有生命危险。我科于1998年收治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身心整体护理,住院31天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2岁,1991年2月开始因“感冒”后出现吞咽困难,伴吸呼不畅、无力,双上睑稍下垂,病后到本院治疗,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治疗后完全恢复出院。出院后长期口服“强的松”20mg,每天1次,平素无明显不适。以后常因天气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术中完全切除胸腺组织,同时彻底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术前后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肌无力危象者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术后2例出现肌无力危象,经抢救好转,余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5个月~5年,症状完全缓解14例,改善11例,无效2例,死亡3例。结论:胸骨正中切口行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研究分析15例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围术期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除2例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外,其余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发现症状完全缓解8例,改善7例。结论: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前通过抗胆碱酯酶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应使病人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术前插胃管,于麻醉前、术中、术后早期鼻饲给药;胸骨正中切口能充分显露前纵隔结构,清除彻底,术中对瘤体周围的可疑组织(包括脂肪组织)按瘤体组织处理,必要时电灼灭活,术毕顺铂冲洗;麻醉要求相对较高,带咽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回病房可防止早期重症肌无力危象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00mg/日)肌注及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是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熊爱民 《华夏医学》2001,14(5):758-758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肌无力累及呼吸肌而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能的危急状态 ,其病死率极高 ,治疗及护理较复杂和困难。我科 2 0 0 1年 2月收治 1例典型患者 ,经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 ,35 d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2 8岁 ,因全身乏力伴复视 5个月 ,呼吸困难1d,于 2 0 0 1年 1月 31日收入胸外科 ,既往曾在我科确诊重症肌无力 (全身型 )。入院后予强的松、吡啶斯的明治疗后 ,仍反复出现呼吸困难 ,因情绪波动大 ,于 2月 14日转入我科 ,第 2天出现呼吸困难加重 ,呈点头式呼吸 ,急行气管插管术 ,用喷射呼吸器进行辅助呼吸 …  相似文献   

8.
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人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9年8月因MG行胸腺切除术病人174例,44例于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占总数25.3%,38例发生危象、占总数21.8%,分析了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病期、是否伴有胸腺瘤、术前肺功能情况和术前抗胆碱能药物用量等因素与肌无力危象之间的关系及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的手术适应症。结果 MG病人病程长、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剂量大、临床分期为Ⅱb型以上,术前有肺功能损害及合并有胸腺瘤者,特别是伴有侵润型胸腺瘤的患者,术后发生危象较高;需气管切开的比例也相应较高。结论 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及时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辅助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术后立即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不能滥用,以有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9.
<正> 胸腺瘤是较常见的纵隔肿瘤。一般需外科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症手术后可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于1986年4月收治一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症患者,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经及时抢救治愈,报告如下。 [病例] 患者,孟某,男性,42岁。因肌无力及右上纵隔肿物一个月入院。患者于一个月前感冒后出现眼痛、发烧,4天后突然出现无力及呼吸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MG)的患者如果急骤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 ,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时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危象分三种[1] ,肌无力危象约占 95 % ,胆碱能危象约占 4 % ,反拗性危象约占 1%。我院 1999~ 2 0 0 2年收治重症肌无力患者 2 0例 ,其中发展为重症肌无力危象者 6例 ,现将临床抢救及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中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18~ 4 5岁。均为重症肌无力在收入院 1~ 2天内 ,发展为重症肌无力危象 ,经及时行气管切开 ,并呼吸机辅助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治肺部感染 ,加强基础护理等积极抢救措施 ,均…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眼肌麻痹、吞咽无力、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特点是朝轻暮重,经休息或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后症状暂时减轻或消失.重症肌无力患者突然发生呼吸肌无力,呼吸极度困难,吞咽不能,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和生命体征,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其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在重症监护室,当需要较长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常选择气管切开置管建立人工气道。2007年1月,我科在为1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并重病肌无力危象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时,患  相似文献   

13.
张鼎权 《重庆医学》1993,22(6):334-335
重症肌无力为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终板胆碱能受体遭受自身抗体损害,导致骨骼肌无力,重者发生呼吸肌麻痹,可致死亡。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使用抗胆碱酯酶类药物可获得暂时症状缓解。以往考虑本病可发生呼吸肌麻痹和肌无力危象,且护胆碱酯酶药的剂量不易掌握。故凡就诊病儿均需住院治疗。本文于1985年5月至1993年6月,收治151例,其中141例在门诊采用综合疗法,代替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蓝冬梅 《华夏医学》2004,17(5):696-697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肌无力危象将导致呼吸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很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肌无力危象,立即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是保证治疗和抢救成功的关键。2000年11月~2003年8月,我科成功抢救护理3例重症肌无力并出现肌无力危象患者,均进行气管切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四肢无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伴呼吸困难等症状.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阳性即可确诊.重症肌无力的重症称肌无力危象.常发生于口咽肌无力和呼吸肌乏力的患者.一旦发生危象,病人出现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将在很短时间内死亡.我科2011年3月,收治了1例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给予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结合药物治疗,通过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呼吸道的护理、消化道的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气管切开后12天即可以脱机,并出现自主呼吸,能伸舌及做吞咽动作,拔出胃管后能自行进食,肌力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梁胜景  林辉  贺福榜 《微创医学》2005,24(4):467-46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04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危象18例(17.3%),其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Osserman临床分型属于Ⅲ型、Masqoka分期属于Ⅱ期、术前服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剂量>5 mg/(kg·d)、术前曾发生危象和肺部感染、中度或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手术时间>3 h等是术后危象的最为常见诱因.对于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象患者,延迟气管插管、拔管要避免重插气管及减少气管切开;危象发生后及时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危象的因素甚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做好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7.
范士志  蒋耀光 《四川医学》1994,15(3):140-142
1979~1992年采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94例,手术有效率为86%,手术死亡2例(2.3%)。手术效果与围手术期处理有密切关系。现对手术前后处理,抗胆碱酯酶药物的应用,血浆交换疗法及手术后气管切开的原则进行了讨论,并强调了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预防肺部感染是防止肌无力危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 (MG)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所致的慢性疾病 ,全身骨骼肌肉均可受累 ,严重者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突然加重 ,特别是肋间肌、膈、咽喉肌的肌力极度减弱 ,肺活量降低 ,呼吸困难 ,喉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加而且无法排除〔1〕 。为挽救患者生命 ,需及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如何实施良好的呼吸道监护 ,尽量减少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是护理工作者的目标。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男 2例、女 3例 ,年龄 1 8~ 6 5岁。胸腺摘除术前发生危象者 3例 ,术后发生者 2例 ,均行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胜景  林辉  贺福榜 《医学文选》2005,24(4):467-46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04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危象18例(17·3%),其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Osserman临床分型属于Ⅲ型、Masqoka分期属于Ⅱ期、术前服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剂量>5mg/(kg·d)、术前曾发生危象和肺部感染、中度或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手术时间>3h等是术后危象的最为常见诱因。对于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象患者,延迟气管插管、拔管要避免重插气管及减少气管切开;危象发生后及时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危象的因素甚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做好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危象36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危象的抢救体会。方法与结果:3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发生危象.给予口服抗胆碱酯酶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呼吸机支持等治疗治愈28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3例.均死于长期严重肺部感染、全身衰竭。结论:运用综合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重症肌无力术后危象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