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塔河油田9区多口井的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系统分析,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认为塔河9区奥陶系凝析气藏的产气层主要为一间房组,部分为鹰山组,岩石以泥晶灰岩为主,颗粒灰岩次之。储层基质物性较差,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洞、裂缝,孔隙型发育较少,储集层类型为裂缝-孔洞型、溶洞型及裂缝型3种。储集层的发育受控于局部构造、断裂和裂缝及岩溶作用。岩溶作用对储层的发育至关重要,构造高部位岩溶作用较强烈,储层较发育;平面上,断裂和裂缝系统为多期岩溶作用提供渗流通道,有利储集体主要沿断裂及断裂相切部位呈片状展布;纵向上有利储层主要位于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以下0~60 m的砂屑灰岩段,受到正常潜水面的大气水岩溶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2.
塔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南部,在奥陶系大型古潜山背景上形成了塔河地区奥陶系大型地层不整合-古岩溶圈闭.该圈闭的进一步勘探表明,圈闭主体部位储集层为奥陶系下统鹰山组岩溶缝洞型储集体,而圈闭南部新发现奥陶系下统一间房组颗粒灰岩孔隙型储层.该类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和针尖状溶蚀孔,在微裂缝、缝合线等连通下形成了厚度约20~30m、分布约200km2的较广泛的层状孔隙型储层.成像测井资料的进一步解释处理发现,其溶孔孔隙度达5%.该类储层主要受台地边缘生屑滩相展布的控制,后期溶蚀作用有利于改善其储集性能.颗粒灰岩储集体与上覆奥陶系中—上统泥质灰岩、石炭系下统泥岩区域性盖层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并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在烃源区高成熟油气多期充注下形成了中质—轻质油藏,具有良好的勘探效益.在已完钻的几口探井中经酸压获高产油流,充分展现了这一勘探领域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颗粒滩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演化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古生界及三叠系颗粒滩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综合分析,以储层动态发育演化为主线,研究其主控因素,认为滩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演化主要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三大地质因素的联合控制。探讨了沉积古地理、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等因素对滩相储层发育与演化的影响,指出发育于海底古地貌高地上的浅水高能台缘滩和台内滩决定了滩相储层的原始空间分布,而海平面下降半旋回则有利于滩相储层的发育与演化,滩相沉积物的早期白云岩化有利于形成孔渗性较好的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以及与油气运移同步的埋藏溶蚀作用是滩相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这可以为滩相颗粒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和预测模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的地质框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储层划分为三类,并对每种类的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讨及评价,为该区奥陶系灰岩储层的划分及评价人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奥陶系灰岩埋藏溶蚀作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灰岩具有典型的埋藏溶蚀特征,埋藏溶蚀形成的次生溶蚀孔隙是塔河油田南部斜坡地区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根据溶蚀孔的形态和溶蚀流体的来源,将埋藏溶蚀作用进一步划分为自源溶蚀作用和他源溶蚀作用两种类型。自源溶蚀作用的溶蚀流体来自灰岩内部,其侵蚀性成分为灰岩本身所含的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有机酸、CO2、H2S等酸性物质。由于灰岩自身所含的有机质数量少,生成的酸性物质也非常有限,所以自源溶蚀作用非常弱,只能在有机质所在位置溶蚀产生一些微小的、近圆形的、彼此孤立的溶蚀孔,是一种原位的溶蚀作用。他源溶蚀作用的溶蚀流体来自灰岩之外的烃源岩,其侵蚀性成分为烃源岩中的有机质所产生的有机酸、CO2、H2S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随含油气流体沿着断裂、裂缝、不整合面、缝合线等通道运移而来。他源溶蚀作用形成相对较大的溶蚀孔隙,且孔隙之间连通性好。最后给出了这两种埋藏溶蚀作用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育特征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可划分为低能、相对低能、相对高能、高能4种类型。不同的台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生物礁、滩组合:1)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早期台缘灰泥丘、含泥滩相组合为代表;2)相对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巴楚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大湾沟组)沉积期障积礁、含灰泥滩组合为代表;3)相对高能台地边缘型,以轮南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期障积礁、滩相组合为代表;4)高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晚期骨架礁、滩相组合为代表。高能台地边缘骨架礁、滩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海平面上升、构造升降和碳酸盐产率是控制台地边缘迁侈和台地边缘类型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控制了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颗粒碳酸盐岩测井相及其对滩相储层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储层的优劣严格受沉积微相和微古地貌起伏所控制,而测井相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由台地内次一级古地形起伏控制的沉积分异作用。以四川盆地中部磨溪气田为例,分析了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二2亚段A层的测井相类型、特征及测井相分布,指出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箱型、钟型+漏斗型的地区是强水动力条件下滩核微相的测井响应,反映古地形相对高处,储层发育好;而曲线形态呈指型和尖峰型的地区则为滩间洼地或滩缘微相的响应特征,反映古地貌相对较低,储层发育差,认为颗粒碳酸盐岩测井相研究是准确解释标志层岩性的重要手段,而解释成果则是沉积微相精细描述和沉积期微地貌 恢复研究的必要依据,也是碳酸盐岩隐蔽滩相薄储层预测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探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以下简称马四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引起科研人员对该层段颗粒滩储层的广泛关注。然而,现阶段对马四段颗粒滩的研究认识难以满足其勘探部署的需求。为此,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微观薄片和测井等资料,结合马四段颗粒滩形成的地质背景,研究了马四段的颗粒滩类型与地质特征、滩体纵向叠置关系与横向分布规律,明确了颗粒滩发育的主控因素,并提出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马四段发育由多期滩体叠置而成的台缘颗粒滩和台内颗粒滩,其中台缘颗粒滩单层厚度介于1.1~51.0 m,累计厚度介于20.5~206.3 m;台内颗粒滩单层厚度介于1.1~4.5 m,累计厚度介于5.1~48.4 m。(2)颗粒滩的发育与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马四期包含马四3期快速海侵、马四2期缓慢海退和马四1期振荡性缓慢海退共3个4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纵向上颗粒滩主要发育于马四2亚段和马四1亚段;每个4级旋回又包括多个5级高频旋回,颗粒滩发育于高频旋回上部。(3)颗粒滩发育也受古地貌的控制,台缘颗粒滩分布于中央古隆起...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12区主要开发层系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溶作用的叠加使得该区中下奥陶统岩溶缝洞发育程度高,同时也造成储层发育分布更为复杂。综合利用地震、取心、薄片、测井、测试等资料,重点探讨塔河油田12区中下奥陶统缝洞型油藏储层发育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2区中下奥陶统主要发育3类储层类型:溶洞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原生孔隙占储集空间比例小,岩溶洞穴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次生裂缝-孔洞为次要储集空间,溶蚀扩大缝可作为有利连通通道。对断裂控储特征、沿断裂储层发育差异性以及沿古河道多种控储模式等研究认为,暗河管道和地表河边部残丘是储层发育最有利区,溶蚀断裂面是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疆塔河油田储集层为下奥陶统风化壳,以裂缝溶洞型储集层为主。影响储集空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应力和风化淋滤作用。该类储集层的特点是储集空间类型多,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评价困难。从基础测井资料入手,分析了该类储集层的储层特征,并运用岩心分析技术、交会图技术、经验公式等方法建立了储层孔、渗、饱参数的解释模型,利用Petrophysics软件包实现了裂缝溶洞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参数测井定量解释,初步形成了该类储集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覆盖区碳酸盐岩储层的结构特点,以地质、钻井、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分析为出发点,以地震响应为基础,探讨了识别和预测一间房组缝洞储层的方法。属性提取技术适合一间房组内幕溶洞的预测;表层储层预测利用精细波形分类方法结合地震波形分析和反射机理研究,总结裂缝发育层段的特征波形,建立储层与地震之间的响应模式,确定储层的精细分类,再根据拟合度准则进而对未知区域作储层预测,最终得到有利储层的地震反射空间展布有较好的效果。应用效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4区古地貌对储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为世界性难题。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构造运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的精细解剖,认识到断层纵横向展布控制油气成藏,断裂发育的地区溶蚀孔洞发育;通过对中-下奥陶统顶部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的恢复,发现塔河4区奥陶系潜山储层分布主要受岩溶古地貌影响,并明确了缝洞储层有利发育区。综合分析认为,在后期开发方案调整中应该避开古地形低洼区;而在储层精细描述中,应根据古地貌特征调整属性预测参数。通过古地貌恢复,为油藏精细方案调整和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该思路和方法对塔河油田其它相似区块的研究和寻找奥陶系油气高产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T738井区地处岩溶高地向岩溶盆地过渡的斜坡带,为上奥陶统浅覆盖区域,大型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结合古生物、地震、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井区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两套缝洞型储层主要是加里东运动中期I幕、海西运动早期两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而成。古水系侧向输入,沿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地层尖灭带发生顺层溶蚀,并沿着深大断裂垂向渗入、水平溶蚀,纵向形成垂向渗滤与水平径流两个溶蚀带。岩溶作用过程中,岩溶水系通过贯穿型深大断裂泄水,形成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区域上,广泛发育的断裂对储集体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根据三组不同走向的断裂与主水流方向的交互关系,总结了三种储层发育模式,其中,北西向断裂带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奥陶系储层发育特征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自震旦系到侏罗系,奥陶系是唯一一个未取得商业性天然气发现的层系。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具有类似寒武系龙王庙组和三叠系嘉陵江组的沉积环境,后两者在台内颗粒滩相碳酸盐岩中都发现了大气田。通过钻井、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提出:①下奥陶统具有形成滩相异常体的地质条件,川东南等地震剖面上发现地层增厚呈丘状反射,是桐梓组-红花园组颗粒碳酸盐岩与膏盐、泥岩等互层的综合反映;②下奥陶统发育下生上储和上生下储两种成藏组合;③借鉴川中寒武系和三叠系的勘探经验,深入开展奥陶系沉积相、古地貌和以输导体系为重点的成藏演化史研究,在异常体发育区实施一口区域探井,有望实现奥陶系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都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和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比巴楚五道班野外露头剖面上的洞穴,结合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洞穴型储层的地质模型。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储层为例,系统分析和归纳了该类储层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地震等资料上的响应特征和识别标志。在垂向上,可将洞穴划分为洞穴顶部相、洞穴充填相与下部垮塌相,其中洞穴顶部相和下部垮塌相对油气储集十分有利。而多层洞穴的发育则主要受控于构造抬升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古洞穴碳酸盐岩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有古构造、古断裂、古水文系统、古岩溶地貌等,其中与古岩溶地貌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结果表明,储集性能较好的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为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孔隙型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缝洞型储层是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多次构造运动引起的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论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多期岩溶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揭示了加里东中期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和海西早期4个主要岩溶发育阶段,解析了岩溶储层成因演化过程及改造历史,研究认为海西早期及加里东中期第一、第二幕为主要岩溶时期,特别是海西早期最为重要,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古构造、岩溶地貌及古水系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慕迪礁灰岩油田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构造内幕复杂的礁灰岩块状底水油田的研究目前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难题,根据测井、三维地震资料提出按储层类型进行井间对比的方法,得出了慕迪油田的地质格架。针对地质上的不确定问题,应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利用双孔、双渗模型拟合了慕迪礁灰岩油田的生产动态历史,得出了比较确定的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该礁灰岩储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0,自引:17,他引:33  
岩芯测试结果表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颗粒之间的孔、缝、洞;而基质基本不具储集能力。洞穴型、风化裂隙型及构造裂隙型储层在塔河地区普遍发育;地表残积带裂隙孔洞型储层主要分布于C1与O1的不整合面附近;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分布在南部沙76井一带的下奥陶统。依据裂隙组系展布与成岩组构的关系分析,推测阿克库勒凸起轴部应为裂隙型储层的有利发育区。钻井勘探新成果显示,塔河油田南缘S6-9S76井一带是今后寻找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白云岩储层广泛发育,发现了普光、元坝、罗家寨等一系列大中型气田,但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规模和非均质性却成为限制深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综合普光地区飞仙关组钻测井、岩心、岩石薄片、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的研究发现:飞仙关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残余)鲕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溶洞。其中,粒内溶孔平面上主要发育在古地貌高地,垂向上发育于旋回上部。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受控于高能鲕粒滩沉积、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和较好的保存条件。飞仙关组储层的非均质性主要与颗粒滩原始沉积和后期成岩有关,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控制了储层平面和垂向的非均质性,古地貌较高区域以厚层高能鲕粒滩沉积为主,遭受较强的准同生溶蚀和白云岩化作用,具备较强的孔隙保存能力,现为优质储层。该研究进一步落实优质储层的分布,丰富普光气田滩相储层非均质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相似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中部生物屑灰岩段滩体特征及储集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中部生物屑灰岩段中发育多种不同的滩体。其中生物屑滩、砂屑滩沉积体及其组合的岩石微相以生物屑灰岩、生物屑砂屑灰岩为主,在多期胶结和压实的作用下,原生孔隙基本消失,后期成岩作用对其改造不强,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多为非储层,局部地区,该滩体经过后期构造作用改造并在埋藏溶蚀作用配合下,可形成具一定储集能力的储层,如罗南 1井-和 2井一带。核形石滩、鲕粒滩及其相关组合的岩石微相以核形石灰岩、鲕粒灰岩及白云岩为主,在白云石化和多期溶解作用的改造下,晶间孔、晶间溶孔等较发育,孔渗性大为提高,是区内最有利的储层。纵向上,核形石滩、鲕粒滩主要分布在生物屑灰岩段的中部,与海平面升降密切相关,随海侵的进行滩体向东、北和北东方向抬高。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塔中 22-井塔中 14井和塔中 4井-塔中 103井井区一带,即台内近陆一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