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在雷公藤样地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用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  相似文献   

2.
稠李巢蛾是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为害,在海拉尔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为害稠李、杜梨、苹果等植物的叶片.以幼龄幼虫在卵壳覆盖物下越冬.  相似文献   

3.
稠李巢蛾是我国北部林区稠李等灌木林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试验结果论述了稠李巢蛾的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阿龙山林业局研究了稠李巢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通过在稠李林中的对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不同高度、距离稠李林边缘的不同距离的诱集效果及稠李巢蛾昼夜反应节律的系统研究,掌握性引诱剂诱捕稠李巢蛾雄蛾相关应用技术。在诱捕器悬挂高度方面,性引诱剂诱捕器设置高度以0.5 m为最佳,雄蛾诱集量最大达到78.22头/器·d;设置诱捕器距离林缘50~300 m均可诱集到雄蛾,最佳诱蛾距离为100 m左右,测算最远诱捕距离为330 m;首次掌握了性引诱剂诱捕器对稠李巢蛾雄蛾昼夜活动节律,上午5:00~11:00为雄蛾主要活动期,傍晚19:00~23:00也有一个活动小高潮,这表明性引诱剂诱捕器可以掌握稠李巢蛾成虫的每天的活动节律。以上应用技术研究可以为稠李巢蛾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苹果巢蛾Yponomeuta padella Linnaeus、稠李巢蛾Yponomenuta evonymellus (Linnaeus)、卫矛巢蛾Yponomeuta polystigmellus Felder是常见的三种巢蛾,近几年由次要害虫转为灌木林及果园的主要害虫,文章对三种害虫识别特征进行了比较,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鸦胆子巢蛾(Atteva fabriciella Sweder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巢蛾科(Y ponomeutidae)花巢蛾属,为小型蛾类,分布于广东、澳门。寄主为鸦胆子(Brucea javanica),幼虫吐丝缀叶取食,发生严重时整株树叶被吃光。该虫的形态及生物学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调查观察和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苹果巢蛾(YponomeutapadelaLin-naeus),属鳞翅目巢蛾科。该虫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近年发生趋于严重。1为害特点该虫主要为害苹果、沙果、海棠、山楂、山荆子等。初龄幼虫潜入嫩叶及花瓣内取食为害,大龄幼虫于枝梢上吐丝结网巢,将叶...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零频率方法对泡桐蛛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泡桐蛛蛾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 ,零频率方法分析泡桐蛛蛾幼虫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逆零频率制约型”。根据泡桐蛛蛾的空间格局提出了抽样技术 ,并根据零频率方法研究结果确定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简单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9.
浙江栉蝠蛾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方法对浙江栉蝠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栉蝠蛾幼虫在竹林间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运用Iwao法确定了林间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苹果巢蛾是新疆伊犁河谷西天山野果林的主要害虫之一,查明其寄生性天敌资源可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2016—2017年在苹果巢蛾的发生地采集其幼虫和蛹,进行人工饲养,观察记录该害虫的生活史和形态特点,对饲养获得的寄生性天敌进行分类鉴定,确定优势寄生蜂及其生物学特征。【结果】1)明确了西天山野果林苹果巢蛾的生活史,饲养获得5种寄生性天敌——4种寄生蜂和1种寄蝇,其中巢蛾多胚跳小蜂和选择盆地寄蝇是苹果巢蛾幼虫期寄生蜂,齿腿长尾小蜂、群瘤姬蜂和长尾啮小蜂为苹果巢蛾蛹期寄生蜂;获得了优势寄生蜂巢蛾多胚跳小蜂的COI基因序列。2)通过对寄生率的比较统计,确定巢蛾多胚跳小蜂为苹果巢蛾的优势寄生蜂,其平均寄生率为64.52%,雌雄性比约为3.5∶1,并对巢蛾多胚跳小蜂在寄主幼虫中的发育过程进行初步研究。3)首次记录了苹果巢蛾蛹期寄生蜂长尾啮小蜂。【结论】查明了西天山野果林重要害虫苹果巢蛾的本土寄生性天敌资源及优势寄生蜂巢蛾多胚跳小蜂的发育历期、寄生率、性比和COI基因序列等信息,可为野果林天敌昆虫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利用本土天敌昆虫对苹果巢蛾进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扩散系数(C)、丛生指数(I)、扩散指标(Iδ)、Cassie,R.M指标(CA)、平均拥挤度指标(M*)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永春牛姆林青钱柳天然林群落中乔木层的4个优势种进行空间分布格局测定,结果表明:华南吴茱萸与梨茶种群聚集程度较高,为聚集分布;青钱柳与狗牙锥种群呈随机分布。根据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指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数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组成复杂,数量特征与群落结构、生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松黄叶蜂幼虫在林内和树冠内地北方位及各小区的分布。通过聚集指标测定,幼虫在林内,树南北方位,上、中、下三层均为聚集分布。树冠内南中和北上层小区为均匀分布,其余小区为聚集分布。适合于松黄叶抽样方法为以抽样,最佳抽样区为树冠下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燕山山地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空间结构,以河北省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角尺度和混交度等空间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孟滦林场和黑龙山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幼龄林均呈聚集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8和0.55,孟滦林场的白桦天然次生幼龄林的聚集程度高于黑龙山林场;2个地区的白桦天然次生中龄林也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孟滦林场白桦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32,混交树种只有2个;黑龙山林场平均混交度为0.47,混交树种达到5个。  相似文献   

14.
栗山天牛幼虫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栗山天牛幼虫期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用m -x回归、S2 -x幂指数法回归及 6个聚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该天牛属聚集分布 ,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聚集的原因 ,在虫口密度x≤ 2时 ,主要受寄主数量的影响 ;在x >2时 ,聚集的原因除与寄主数量有关外 ,还与成虫产卵的聚集行为有关。运用Iwao的m -x的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β值 ,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的抽样数 ,便于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紫胶种植园中的粗纹举腹蚁与云南紫胶虫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为了揭示粗纹举腹蚁蚁巢和种群的时空分布,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云南省墨江县雅邑乡的紫胶林和对照林内分别调查了粗纹举腹蚁巢的数量、空间位置和体积,记录了蚁巢数量和工蚁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紫胶林中的蚁巢数量和工蚁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林;蚁巢的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离散分布模式在研究样地内均有出现,但紫胶林中的随机分布频率高于对照林;蚁巢数量与工蚁数量随月份变化,紫胶虫成虫期的工蚁数量略高于紫胶虫幼虫期。本研究结果表明蚂蚁与紫胶虫的互利共生改变了蚁巢的分布模式,增加了蚂蚁的种群数量,为在紫胶种植园中利用粗纹举腹蚁进行生物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盐城沿海地区繁殖季节几种水鸟的数量及分布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8年6月,江苏盐城沿海地区黑嘴鸥(Larus saundersi)平均巢密度为1.06只/hm^2(XD=0.82,n=10),有卵巢密度为0.71只/hm^2(XD=0.71,n=10)。巢区上空黑嘴鸥成鸟数量与样带内巢密度及有卵巢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989和0.978),虽然黑嘴鸥营群巢繁殖,但在集中繁殖区内,黑嘴鸥巢向均匀分布方向偏离随机分布(R=1.101)。根据黑嘴鸥集中繁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天井山林场2008年遭受特大冰雪灾害损毁的杉木林为对象,通过采用伐除受损杉木,人工引入木荷、黎蒴、火力楠、樟树等乡土阔叶树种,及保留杉木萌芽更新等方式,开展人工促进受损杉木林植被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修复5年后,形成了良好的杉木阔叶树混交林,萌芽杉木平均胸径达到4.41~5.48 cm,木荷、黎蒴、火力楠、深山含笑、黎蒴、樟树平均胸径分别为2.72、6.03、2.59、1.75、4.10、3.30 cm。在水平分布格局上,9个样地属随机分布,6个样地呈均匀分布,无样地呈聚集分布;树种混交度呈弱度、中度混交;树种间竞争优劣顺序依次为黎蒴、木荷、樟树、火力楠、深山含笑。不同配置的阔叶树种所形成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没有明显差异。修复受损杉木最佳的树种为黎蒴,其次是木荷、樟树、火力楠,最后是深山含笑。  相似文献   

19.
笔架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种内种间竞争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思玉  郑世群 《林业科学》2001,37(Z1):185-188
Hegyi' s competition index model for individual tree was introduced to study intraspecific and interspecificcompetition for dominant population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Bijia Mountain of Longyan, Fujian. The resultsshow that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in intraspecies than in interspecies, which indicated indirectly that the horizontalspatial pattern of dominant populations conform to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There existed difference in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s, and the competi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on ind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competition index and the base diameter of objective tree conformed closely to power function, and competition intensity re-duced with the growth in base diameter of objective tr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