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瘤体切除联合新鲜羊膜覆盖术治疗幼儿角膜皮样瘤的手术疗效,探索角膜皮样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16只眼)角膜皮样瘤患儿行显微镜下病灶切除联合新鲜羊膜覆盖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角膜病灶愈合情况。结果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见皮样瘤复发,病灶处残留轻度角膜云翳,部分患儿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显微镜下瘤体切除联合新鲜羊膜覆盖术治疗儿童角膜皮样瘤,手术操作简单,不依赖于供体角膜组织,术后疗效较好,适用于儿童角膜皮样瘤的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角膜皮样瘤诊治方法及术后复发原因的初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角膜皮样瘤的临床、病理资料.19例行皮样瘤切除术,2例行皮样瘤切除+结膜遮盖术,1例行皮样瘤切除+羊膜移植术,21例行皮样瘤切除+角膜板层移植术.结果 随访半年~6年,39例治愈,4例单纯行皮样瘤切除术复发,二次手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 治疗角膜皮样瘤应根据角膜受累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相应部位的角膜皮样瘤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显微镜下切除联合生物羊膜覆盖治疗角膜皮样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显微镜下切除联合生物干燥羊膜覆盖手术对角膜皮样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探索生物干燥羊膜植入在角膜皮样瘤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使用价值。探讨角膜皮样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其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12/2007-12眼科就治的角膜皮样瘤患者8例,进行皮样瘤切除联合生物干燥羊膜覆盖手术,术后密切观察角膜修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联合生物干燥羊膜覆盖手术治疗的患者视力及角膜恢复满意,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切除联合生物干燥羊膜覆盖手术治疗角膜皮样瘤安全、可靠,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各类角膜肿瘤的发病比率、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39例角膜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角膜肿瘤中,男性31例(31只眼),女性8例(8只眼)。右眼24例,左眼15例。年龄3岁~88岁(平均45.7岁)。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占46.15%,其次为色素痣(30.77%)和乳头状瘤(7.69%),而恶性黑色素瘤、瘤样增生、内翻性乳头状瘤、继发性黑病变、淀粉样变性、和炎性假瘤(各占2.56%)等较少见。角膜肿瘤多发于单眼,以角膜缘为好发部位。结论角膜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和色素痣多见,应尽早手术切除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角膜缘乳头状瘤疗效,探讨角膜缘乳头状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观察2014-01/12在同济医院眼科临床诊断为角膜缘乳头状瘤患者.采用标准手术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手术获取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明确病理诊断.手术后采用抗炎、预防感染及促进上皮修复药物治疗,并于10 ~14d拆除缝线.手术前后采用裂隙灯显微镜照相、眼前节OCT进行观察记录,随访观察6~ 12mo.结果:共4例患者纳入观察,男3例,女1例.患者年龄48 ~ 62(平均55.5±5.8)岁;乳头状瘤病变直径5~12(8.25±2.99) mm;侵犯角膜缘范围5~12(平均7.25±3.20)mm.手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2~5(平均3.25±1.26)d.眼前节OCT未见明显前弹力膜破坏.随访期间未见新生物复发,角膜缘干细胞供区未见干细胞失代偿表现.结论:单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缘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角膜乳头状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乳头状瘤1例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洋,王日新,关家P海南省边防局卫生所林凤英眼部乳头状瘤并不少见,发生于角膜的乳头状瘤却十分罕见,现报告如下。王××男54岁汉族左眼视力下降三年就诊。三年前左眼角膜缘开始长一肿物,逐渐增大,并向角膜中央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永平  易玉珍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1):72-73,T004
继发性角膜脂肪变性三例李永平,易玉珍,冯官光,郑湖铃,林健贤,陈家祺,陈龙山,刘祖国角膜脂肪变性为一少见疾病,又称为角膜脂肪病、胆固醇性角膜病、角膜脂肪营养不良、角膜黄色瘤样病和脂肪性角膜实质炎[1]。临床表现为角膜旁中央、中央黄白色混浊或仅在周边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华西医院眼科角膜病变的手术指征以及角膜标本的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01/2009-12华西医院眼病理室收检的1082眼角膜病变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角膜标本1030例1082眼,21种病理类型,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角膜瘢痕340眼(31.42%),角膜炎157眼(14.51%),圆锥角膜134眼(12.38%),迷芽瘤133眼(12.29%),大泡性角膜病变61眼(5.64%),角膜瘢痕伴慢性炎症59眼(5.45%),角膜表面纤维组织增生、新生血管,伴或不伴炎细胞浸润43眼(3.97%),角膜变性28眼(2.59%),鳞状细胞癌23眼(2.13%),角膜营养不良21眼(1.94%),非典型增生18眼(1.66%),角膜穿孔15眼(1.39%),乳头状瘤11眼(1.02%),色素痣10眼(0.92%),假上皮瘤样增生7眼(0.65%),ICE综合征、原位癌、恶性黑色素瘤和上皮角化或角化不良各5眼(0.46%),钙化上皮瘤、淀粉样变性各1眼(0.09%)。2000/2009年较1990/1999年手术量大幅增加(912/170)。14岁以下儿童206例211眼,先天性迷芽瘤和角膜白斑是儿童进行角膜手术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4.55%和36.49%。结论:角膜斑痕、角膜炎、圆锥角膜和迷芽瘤是华西医院角膜移植手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瘤细胞对角膜上皮和实质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瘤细胞与角膜上皮和实质细胞共同培养,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其粘附能力,以电镜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些细胞表面蛋白聚糖的变化。结果SO-Rb50瘤细胞能粘附到角膜的纤维细胞上,呈贴壁生长繁殖,但与角膜上皮细胞不粘附。电镜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角膜上皮细胞和SO-Rb50瘤细胞表面均有抗透明质酸酶和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消化的蛋白聚糖,角膜实质细胞表面仅有一些硫酸软骨素。结论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在介导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粘附与否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细胞对角膜上皮和实质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瘤细胞与角膜上皮和实质细胞共同培养,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其粘附能力,以电镜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些细胞表面蛋白聚糖的变化。结果SO-Rb50瘤细胞能粘以角膜的纤维细胞上,呈贴壁生长敏殖,但与角膜上皮不粘附。电镜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角膜上皮细胞和SO-Rb50瘤细胞表面均有抗透明质酸酶和软骨素裂解酶消化的蛋白聚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部分角膜中央板层植片行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的疗效。方法2000~2005年,对20例角膜皮样瘤患者实施了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结果复查初期和晚期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是0.2、0.6。术前≥6.0 D散光度数的患者术后散光度数显著减少。而术前散光度数<6.0 D的患者术后散光度数无明显改变。结论使用部分角膜中央板层植片行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能取得好的美容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角膜肿物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眼科医院存档的135例(136眼)患者角膜肿物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肿物的病理学特点。结果 在135例角膜肿物患者中,良性肿物共118例(87.41%),包括角膜皮样瘤100例、角膜上皮细胞增生8例、角膜缘色素痣6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2例、上皮细胞性囊肿1例及肉芽组织增生1例;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共有17例(12.59%),包括日光性角化病5例、鳞状细胞癌5例、原位癌4例、不典型增生3例。5例鳞状细胞癌中有2例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和3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角膜良性肿物在 0~17岁患者组中发病率最高,角膜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在60岁及以上患者组中发病率最高。结论 角膜肿物中角膜皮样瘤是最常见的角膜良性肿物,日光性角化病是最常见的角膜癌前病变,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的角膜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切除术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切除术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皮样瘤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排斥反应、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7例(27眼)手术后随访3~6月治愈率为100%。22例术后植片透明,愈合良好;4例出现假性翼状胬肉经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痊愈;1例出现植片下新生血管及植片水肿,经抗排斥治疗后完全恢复。结论 切除术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治疗角膜皮样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眼部迷芽瘤     
迷芽瘤乃儿童期最常见之球表病损,多发于结膜下间隙、角膜缘和角膜,临床形态多样,类似于角膜营养不良和球表恶性病变。迷芽良性病变,罕有明显增大。球表迷芽瘤有家族性,伴有Glodenhar综合征者约10%,还可伴有脉络膜骨瘤、眼睑软骨性迷芽瘤和各种全身性迷芽瘤。生长于角膜者,可行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位于结膜下且向后扩展至眶内者,宜行部分性切除。非球表的迷芽瘤有位于巩膜、眼睑、眼眶、眼外肌、视乳头、视网膜和葡萄膜者。  相似文献   

15.
角膜皮样瘤手术疗效观察李冰角膜皮样瘤(dermoidtumors)是一种小儿的先天性角膜疾患。好发于角膜缘,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可侵犯至角膜中央而影响视力。但我们在临床上,尚未见到如此严重病例,常因有碍外观,家长要求切除肿瘤,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角膜肿瘤的病理学分类以进一步探讨角膜肿瘤切除的原因.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眼病理室存档的104例角膜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分析临床膊诊断与病理诊断是否相符合.结果 良性肿物共82例,占78.85%,包括角膜皮样瘤61例(58.65%)、角膜上皮细胞增生8例(7.69%)、鳞状上皮乳头状瘤5例(4.81%)、角膜缘色素痣6例(5.77%)及肉芽组织增生2例(1.92%);恶性肿物共22例,占21.15%,包括不典型增生4例(3.85%)、原位癌14例(13.46%)、鳞癌3例(2.88%)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转移1例(0.96%).结论 角膜肿瘤切除最常见的原因是角膜皮样瘤,其次是上皮内瘤变.  相似文献   

17.
患儿赵×× 男  10个月 以双眼球向外突出、视力障碍来我院眼科。右眼角膜呈圆球状 ,向前突出约 12 mm,表面布满新生血管 ,呈粉红色 ,突出于睑裂外 ,瘤体占据全部角膜 ,根部直径约11mm ,连于角膜缘一周。角膜缘可见一灰黑色环状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瘤体表面中央部可见少数纤毛。 (图 1)。左眼角膜呈圆球状向前突出约 11mm,表面干燥新生血管明显少于右眼 ,中央部有 3mm直径的圆形糜烂 ,畏光 ,中央呈灰黑色 ,周边呈粉红色 ,突出于睑裂外 ,瘤体占据全部角膜 ,根部直径约 10 mm,连于角膜缘一周、角膜缘明显可见 ,呈一灰黑色环状带。裂隙灯…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3个月,出生后其家长发现患儿左眼球外下方有一黄白色肿物,生长速度很快,逐渐遮盖了大部分角膜,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角膜皮样瘤于2005年2月20日收入院。检查:双上下睑皮肤无红肿,活动自如,左角膜偏下方见一半圆球形肿物向前外突出10mm,呈粉红色,瘤体突出于睑裂外,表面布满新生血管,占据角膜面积的2/3及部分角膜缘外球结膜,瘤体根部直径7mm,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双眼角膜特大皮样瘤合并腭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10 mo。患儿以双眼球向外突出、视力障碍为主诉就诊于我院眼科。检查 :双眼视力均为 30 cm光感 ,双眼上下睑无异常。右眼角膜处呈半圆球形 (又似蘑菇状 )向前外突出约 12 m m,瘤体表面布满新生血管 ,呈粉红色 ,突出于睑裂外 ,占据整个角膜 ,根部直径约 11mm,连于角膜缘一周 ,角膜缘可见 ,呈一灰黑色环状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瘤体表面中央部可见少数纤毛。左眼外观基本同右眼 ,表面干燥 ,新生血管明显少于右眼 ,中央部有 3m m直径的圆形糜烂 ,畏光 ,中央呈灰黑色 ,周边略呈粉红色 ,突出于睑裂外。瘤体占据整个角膜 ,…  相似文献   

20.
乳头状瘤为眼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生长在泪阜部乳头状瘤1964年紫江忠曾报告过二例,而生长在角膜缘部国内尚少报告。我院在1989年工作中曾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林德荣,男性,51岁,农民,吉林省浑江市人。患者在一个月前,发现右眼鼻侧角膜上缘生长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