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手术后复发的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和复发原因的探讨,以期改进肝癌术后复发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分析142 例肝癌复发病例,详细观察术前肿瘤的大小、数量、大体病理或显微病理所见、复发肿瘤的时间、大小、数量、血供、染色和碘油沉积等情况。所有患者在造影后即行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碘油和(或)明胶海绵栓塞。结果:原发肿瘤> 5cm 者101 例,占71.1% ;< 5 cm 者41 例,占28.9% 。包膜不完整和无包膜者96例,占67.6% 。术中发现肿瘤旁子灶47例,占33.1% ;门静脉癌栓26例,占18.3% 。病理中发现子灶94 例,占66.2% ;门静脉癌栓121 例,占85.25% 。术后6个月以内复发者99例,占69.7% 。复发灶多为< 5 cm 的多发性结节97例,占68.3% 。肿瘤血供丰富者100 例,占70.4% 。介入治疗后,碘油沉积良好者93 例,占65.5% 。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 5 cm 、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有卫星灶和门静脉癌栓者手术后复发率高,应在术后1~2 个月内做肝动脉造影和化疗,以尽早明确有无复发并及时给予治疗,以期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复发灶血供多丰富,介入治疗碘油沉积良好。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2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从术前有无乙肝病毒感染、有无肝硬化、AFP及转氨酶(ALT)高低、肿瘤有无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肝门次数、肿瘤直径大小、有无包膜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等指标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术前ALT高低、有无肝硬化、肝癌有无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及术中术后有无输血相关(P〈0.05),而与术前AFP值、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无关(P〉0.05)。结论:术前ALT升高、合并肝硬化、肝癌破裂出血、术中肝门阻断次数增多及术中或术后输血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为预防肝癌术后早期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8年间45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病例,并选择同期40例无早期复发的肝癌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与伴有肝硬化、血清ALT水平、肿瘤直径、术中肝门阻断次数、术中术后输血及肿瘤病理分级等因素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乙肝病史、血清AFP、肿瘤包膜等无关(P〉0.05)。结论:术前合并肝硬化、血清ALT水平、肿瘤直径、术中肝门阻断次数、术中术后输血及肿瘤病理分级是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3年12月东方肝胆医院收治的48例肝癌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肝癌病例作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病例术前伴有肝硬化、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多结节融合型、细胞分化Ⅲ级和Ⅳ级的比例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大小是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前伴有肝硬化、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多结节融合型、细胞分化Ⅲ级和Ⅳ级也是肝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伴微血管侵犯(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改善短期预后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根治术治疗的98例伴MVI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随访资料完整,将术后1年内肝癌复发的患者纳入复发组,将1年内癌症未复发的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将可能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初步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肿瘤切缘≥1 cm、肿瘤边缘不光滑、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AFP异常均可能是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肿瘤切缘≥1 cm、肿瘤边缘不光滑、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AFP异常均是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在根治术手术过程中,应评估患者是否伴有上述危险因素,及时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根治性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模型分析早、晚期复发病例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60%),早期复发89例,占70.6%,以Ⅱ型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瘤体直径、血管侵犯、手术切缘、微转移灶和肿瘤分化程度与术后早期复发相关,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晚期复发37例,占29.4%,以Ⅰ型为主,肝硬化程度和术前ALT水平与术后晚期复发有关,肝硬化程度是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预后因素,肝癌伴有肝硬化患者晚期复发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探讨原发性肝癌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3月到2012年10月的134例就诊于我院肝胆外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在手术后均由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细胞癌),术后随访临床资料完整,1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生存时间,分为存活1、3、5年,并且所有入选病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转移复发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84例和非复发转移组50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乙肝情况、肝硬化情况、AFP值、癌肿大小、包膜情况、病理分型及手术中情况等因素对术后生存率及是否发生复发转移.结果 (1)1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随访,术后生存情况为1年的生存率为85.5%,3年生存率为66.7%,5年生存率为20.7%,乙肝情况、肝硬化情况、AFP值、癌肿大小、包膜情况是影响术后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复发转移组84例和非复发转移组50例,其中乙肝情况、肝硬化情况、AFP值、癌肿大小、包膜情况是影响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复发转移组84例和非复发转移组50例,比较其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范围、手术时间、肿瘤是否破裂及有无血管侵犯等因素和术后情况无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术后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的发生取决于乙肝情况、肝硬化情况、AFP值、癌肿大小、包膜情况,密切关注以上危险因素可提高患者手术疗效,改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应用电子计算机 X 线体层摄影(CT)分析了48例肝癌术后复发病例,复发灶出现时间从6月到6年不等,其中6~18个月内复发的占60.4%,2年内占75%。复发以单病灶为主(43.8%),2个病灶次之(20.8%),3~5个占18.8%,5个以上者仅占16.7%。复发以小病灶为特点,≤3cm 者占77.4%,而>5cm 仅有2.7%.CT 主要表现为平扫低密度病灶,增强形式有整个病灶增强和边缘部分增强(80%和20%)。病灶边缘清晰者42.2%。复发灶的 CT 表现与原发性肝癌结节型表现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文还对其中18例再次手术的复发病例与 CT、B 超作了对照分析。CT 的敏感性(90.7%)较 B 超为高(74.4%)。CT 的假阴性率(9.3%)较 B 超为低(25.6%)。病灶大小的估计准确性,两者相近。另外还对肝癌术后随访提出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联合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在肝癌复发及微血管侵犯(MVI)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肿瘤病灶切除术,且于术前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测和血清GP73、AFP检测,通过术后组织病理检测确诊MVI情况,并随访术后12个月内癌症复发情况,分析肿瘤病灶超声造影征象及血清GP73、AF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MVI和癌症复发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最大病灶直径≥5 cm、病灶包膜不完整、存在门脉期信号快速消退、GP73≥4.5 ng/ml和AFP≥20ng/ml为导致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病灶包膜不完整、存在门脉期信号快速消退、GP73≥4.5ng/ml和AFP≥20 ng/ml为导致癌细胞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GP73和AFP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MVI和术后复发均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行根治性切除的单发且直径≤5cm的小肝癌患者中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和晚期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小肝癌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间肿瘤有无包膜(P=0.027)、术后TBIL峰值(P=0.034)、镜下脉管癌栓(P=0.036)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包膜是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肝癌复发时间可能与肿瘤有无包膜,术后TBIL峰值和镜下脉管癌栓等因素有关,而肿瘤有无包膜是小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加强此类患的者术后监测,并提前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0例HCC患者,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2年)40例,非早期复发(>2年)3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入院主诉为腹痛、术前血清ALP>135 U/L、术前血清AFP>400 ng/ml、术中输血及肿瘤直径≥5 cm与H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腹痛、术前血清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肿瘤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腹痛、术前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及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近期(<2年)复发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00年11月至2007年12月间2591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再根据肿瘤直径、数目以及有无镜下癌栓将入选病例分为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高危组以及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高危组.其中残癌低危定义为肿瘤单个且无镜下癌栓;残癌高危为肿瘤数目2~3个和(或)有镜下癌栓.分析辅助性TACE对近期复发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术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在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1.34%比4.14%(P=0.002)和3.17%比8.15%(P=0.011),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5.33%比12.88%(P=0.002)和8.43%比14.29%(P=0.045);6个月内的复发率在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4.63%比6.71%(P=0.133)和8.73%比13.48%(P=0.070),肿瘤直径>5 cm的残癌低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11.50%比21.02%(P=0.052)和19.64%比23.94%(P=0.070).那些6个月内未发生复发的患者,其术后9、12、18、24个月内的复发率在各亚组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后辅助性TACE治疗本身并不能预防近期复发,但其操作过程有助于早期发现术后残癌和复发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105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H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32例(分为1年内有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05在边缘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1、8、2例,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边缘癌组织CD105的阳性表达率与术后早期复发有关(P=0.004).1年复发组边缘癌组织微血管密度IMVD-CD105(53.69±12.16)明显高于1年未复发组(37.80±16.62),差别有显著意义(t=3.37,P=0.002);而癌旁组织IMVD-CD105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1.52,P=0.199).中心处癌组织中CD105 mRNA的表达水平为(0.45±0.02),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0.26±0.02)(P<0.05);肿瘤边缘处癌组织中CD105 mRNA的表达水平为(0.65±0.08),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P<0.05).边缘癌组织CD105 mRNA高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有关(t=4.34,P<0.01);中心处癌组织CD105 mRNA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无关(t=0.93,P>0.05);边缘癌组织IMVD、CD105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癌肿的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 CD105-I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肝细胞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HCC边缘处癌组织CD10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且其表达与肝癌的术后早期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 (MVI) 后的复发率等, 探讨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的临床分期早中期肝细胞癌患者590例, 进行肝切除术治疗并进行随访,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方法, 患者均分4组.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4组术后RFS和OS的发生率, 并采用Log-rank分析方法确定显著差异.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中, 经TACE和无TACE 2组间性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AFP、HBV-DNA、最大肿瘤直径、包膜、手术类型、肝门阻断、Child-Pugh分级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年龄、肝硬化结节、肿瘤细胞异型性、BCLC等在无微血管浸润组中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脾功能亢进、复发率等在微血管浸润组中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AFP (>400 ng/m L) 、肿瘤直径、包膜完整性、MVI、肝大部分切除等与总体生存率有相关 (P<0.05) , AFP (>400ng/m L) 、Child-Pugh分级B、肿瘤直径、肝细胞癌异型程度、包膜完整性、MVI等与无瘤生存率有相关 (P<0.05) .多个逻辑回归确定血清AFP水平>400 ng/L, 肿瘤大小>5 cm, 和不完整的肿瘤包膜是独立的相关因子 (P<0.05) .在存在微血管浸润的肝细胞癌患者中, 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相较于未进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有明显的改善 (P<0.05) , 而不存在微血管浸润的肝细胞癌患者中无显著影响 (P>0.05) .结论微血管浸润与肝细胞癌复发率和生存率存在一定相关性, 利用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方法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患者23例与按性别、年龄挑选出的未复发患者69 例,分析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危险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术后病理阳性淋巴结个数、肿瘤位置高低及T分期是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 T4期)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肿瘤位置高低(肿瘤距肛缘小于5 cm)则近似构成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治疗肝脏实质占位病变的手术曲线,为临床应用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间实施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治疗的31例肝实质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分析初次采用该法切肝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售后肝功能等指标变化曲线.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与例数积累成负相关,第一个10例、第二个10例和第三个10例间呈现梯度分布.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率81.8%.随访18个月,根治性患者生存率100%、复发率4.5%,全组生存率90.9%.手术根治和良性肿瘤患者肝酶学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根治水平HCC患者AFP在3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基于更为科学的临床肝脏解剖分段理念,第一个10例是操作的关键时期,安全性和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提倡采用.  相似文献   

17.
An unusual case of recurrent left atrial myxoma.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 a patient who had a calcified left atrial myxoma resected, recurrence developed 31 months later. Although complete radical resection of the recurrent tumour presented a special problem, the patient survived the second operation. The tumour recurred again and the patient had two episodes of cerebral embolism 1 1/2 and 2 years later, respectively, and died 3 1/2 years after the second operation.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correlated with the size of the tumor, and the recurrent tumour seemed to grow more rapidly than the primary tumour. Experience with this case and a review of the nine reported cases of recurrent left atrial myxoma suggest that a radical approach is necessary at the primary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肝硬化大块肝切除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我院9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大块切除病例.结果乙肝感染率81%,肝功能A级55.6%,B级40%,C级4.4%.轻度肝硬化44.4%,中度46.7%,重度8.9%.肝癌大小(8.5±4.0)cm,手术时间为(188±89)min,失血量(1 281±1 831)mL,输血量(1109±1 213)mL.术后总并发症为24%,严重并发症17.8%,肝功能衰竭及肝功不全发生率8.9%.手术死亡率为6.7%.单变量分析示术前AST、肝功能、手术时间及失血量为肝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因素,多变量分析提示手术时间及肝功能为肝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术前肝功C级应避免手术切除.术中缩短手术时间对预防肝功能衰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80~1990年,作者收治原发性肝癌660例,手术切除124例(18.8%)。术后肝内复发者32例(肝内复发率25.8%),2 年以内复发者占93.8%。93.7%合并肝硬化,15.5%并发门脉高压症。复发肝癌中4例(3.2%,4/124)行再切除,术后生存平均26.8月;22例行B超引导肝癌复发灶无水酒精注射术,术后8例死亡,平均生存8.5月;10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肝动脉结扎及插管化疗,术后生存平均16.8月,对照组仅4.5月。复发癌再次外科治疗以再切除术为首选(术后生存26.8~42.6月),成为继小肝癌切除,大肝癌二期切除后提高肝癌切除疗效的第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