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是一项富有压力和风险的职业,护理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门诊护理工作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较高的公众期待,使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她们更需要的是关心、尊重、团结和帮助,一味性的强制性管理只会导致护士心理负担的加重,而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必然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病人流量大,对象复杂,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较为敏感。门诊护士应善于组织,力求分诊准确,使门诊秩序井然。病人侯诊时间缩短,并排急、危、弱病人提前就诊。笔者自担任门诊护士5年来,深深的体会到心理护理在医疗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保”门诊病人就医心理变化与护理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门诊就医的医保病人心理变化的分析,接诊护士有针对性地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结果:可通过护士有效沟通的同时,帮助病人解决就医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达到促进病人适应医保工作的正效应作用。结论:加强对“医保”门诊病人的沟通、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能化解医息矛盾,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提高了门诊分流工作的效率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文介绍了门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条件,通过门诊护士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达到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门诊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门诊是医院面对病人的主要窗口,也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1]。门诊护理工作包括预检、分诊、接待、治疗(输液、肌注、换药、体检……)等,几乎涉及了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由于门诊就诊人数多、病种不一、病情复杂、患者综合素质(经济状况、环境)等因素影响,其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对象日趋扩大,要做到让每位病人都满意很难,但是病人一旦对服务过程中的某一方面不满,就可能导致他们对整个医疗过程全盘否定,这就要求门诊护士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把握门诊患者不同心理特征,并根据其不同的心理需要,提供个性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提高医护工作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检验门诊护士素质及护理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志[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注射室患者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门诊注射室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方法:围绕如何做好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结果:重视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反应,及时恰当的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结论: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护士心理素质的高低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护理工作中,语言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语言非常敏感,如果语言运用不当,可能成为导致心理疾病的因素。因此,护士必须十分重视语言的学习与修养。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探讨一下护士语言对病人心理状态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作用愈显重要。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护士的语言、表情、行为、态度来影响献血员的心理,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中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寒冬暖”。护理人员的语言美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护理职业的特别要求。采血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节育门诊的护士,不但要具各娴熟、精湛的技术,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受术者的心理知识,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才能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现将多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门诊注射室担负着全院门诊各科室患者的注射工作,以往人们只注重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而门诊病人由于停留时间短,心理护理很容易被忽视,其实在多年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治疗时出现的一些意外很多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为了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做好门诊注射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软护理技能是做一名合格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心智技能,它包括人际沟通、角色适应、语言表达、人机对话等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观察、思考、判断、计划、分析等经验的积累与表达。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提高软护理技能与提高自身的硬技术同等重要,它有助于护士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的职业微笑,得体的言谈举止,山色的人际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是以医院病房为重点,不太重视门诊工作,也不太重视门诊护理工作。有的医院常常是把因为各种原因,不适应在病房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调到门诊,使门诊护理工作难以适应现代门诊管理工作的需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重点的转移,门诊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对门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从现代门诊管理发展要求的角度,对门诊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言艺术是护士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和疾病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良好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护士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代表着一个护士的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能够正确地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科学性和技巧性,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疾病康复产生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掌握内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和护理,为门诊就诊病人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方法:在给门诊就诊病人心理护理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躺人的心理,提供优质服务,消除心理障碍,并使其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来达到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在护士护理患者的临床工作中,语言又是护士展开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护士语言训练,实现护患之间的相互沟通,不仅可以提高护士自身的形象,而且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护理工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对做好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护理工作实践对语言艺术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进行粗浅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从事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我通过与数千名患者的接触、交谈与观察,发现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它是做好心理护理、达到治疗目的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纽带。我认为护士语言包括有声和无声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人是具有高级思维的生物,会产生喜、怒、忧、伤、悲、恐、惊七情变化,而七情变化是通过人的心理情绪反应起作用的。语言是人们传播信息进行交际的工具。临床心理护理工作中语言是达到心理护理的桥梁。语言不仅是护士与病人感情交流的工具,而且也是医德医风的具体体现,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语言所起的作用。根据我们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运用如下几种语言。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员的语言艺术是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和疾病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护士的职业决定了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护士的语言也显示了一个护士的思想、性情和道德水平,代表着一个护士的心理及文化素质。语言表达科学准确恰当,可以增加相互的感情,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能力;反之,只能加强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压力。下面结合自己近20年的护理实践和经验,从四个不同的侧面谈谈护理工作的语言交流艺术。  相似文献   

19.
注射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途径,注射分皮下、皮内、肌肉和静脉注射。不能那一种注射都会给病人带来疼痛,所以大多数病人都具有紧张、恐惧感。病房患者长期与护士接触,护士容易做好他们的心理工作,使他们得以安慰、消除紧张恐惧感。而门诊注射的病人与病房不同,他们与护士接触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满足以患者的需要为大前提的工作内容,尝试在门诊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方法根据门诊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安排及整体化护理的具体实施,设立专职的巡回护士,便于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并做好导医、预诊、分诊工作。结果急诊室的护士要掌握语言的技巧,更好地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情绪。结论整体化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并且调动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专业才能,也充分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要求,更符合了新的护理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