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表电位T峰值标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SPM-Ⅲ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对6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体表电位T峰值标测的研究。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较对照组T峰值图极大值、正向T波的导联数及电压的代数和显著减小,极小值、负向T波的导联数及电压的代数和显著增大。其中,心肌梗塞组又较心绞痛组改变明显。冠心病患者T峰值标测图极小值位置发生明显移位,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80.0%。提示采用T峰值图是一种简便且诊断价值较高的体表电位标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78例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和追踪随访。结果显示:78例心肌梗塞中22例晚电位(LP)阳性(28.2%)与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非常密切的22例中有4例(18.2%)发生了室性心律失常事件。而LP阴性的56例中无1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P<0.025)。说明LP在识别心肌梗塞后对有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高危病人中。提供了有用的预后资料。  相似文献   

3.
体表电位T波标测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定位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56例正常人和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T 波等电位图(BSPM)变化特点,探讨T 波BSPM 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和定位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正常人T 波等电位图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正区占居前胸和后背大部,形如“伞”状。负区仅位于右前胸和右肩部。冠脉左前降支狭窄时,T 波BSPM 在左前胸锁骨中线附近出现伸向正区的负区带或岛状负区。右冠状动脉狭窄的T 波BSPM,左前胸下部和背部出现异常负区。而冠脉左旋支狭窄时,异常负区占居整个下胸背部,正区仅占居前胸上部和左肩部,形如“碗”状。T 波BSPM 异常检测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83.9%。  相似文献   

4.
<正> 心电向量图(VCG)和心电图(ECG),均为记录心脏电激动的方法,心电向量图观察立体的变化,心电图观察平面的变化。本文通过对55例心肌梗塞其中10例下壁心肌梗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均分别用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追踪检查以比较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时,下壁心电图导联ST 段压低的临床意义,目前尚有争论,文章分析了4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ST 段变化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若ST 段压低显著且持续时间延长,则严重合并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可作为高危前壁心肌梗塞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53例临床诊断为心肌梗塞而常规心电图上无Q波者,经心电峰值标测图(EPM)检查发现其中49例(92.5%)均有明确的异常Q图;另4例有R凹现象。结果表明,EPM可提高“无Q性心梗”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8.
9.
无 Q 波型心肌梗塞(NQMI)有逐年明显增加趋势,虽然其急性期并发症少且急性预后较好,但梗塞后心绞痛和再梗塞发生率比 Q 波型心肌梗塞(QMI)高,又容易猝死。说明无 Q 波型心肌梗塞是不稳定的,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局灶性的心肌梗塞临床症状不典型 ,容易漏诊。在病理上虽有冠状动脉小的分支梗塞但心电图却没有梗塞的改变 ,因此诊断有一定困难。我们对临床上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心电向量图检查 ,以观察QRS环的变化 ,主要观察有无蚀缺的改变及其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0例患局灶性的心肌梗塞的患者 ,男 2 3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8.17(4 3~ 78岁 ) ,均为 1994~ 1999年住院患者。1.2 方法 全部病人均做 12导联心电图 ,未发现有坏死Q波和ST单向曲线心电图的改变。心电向量图蚀缺诊断标准均按Selvester等制定标准[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体表心电图(BCG)的病理性Q波、ST段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峰值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MI患者体表ECG与CK-MB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导联数、最大Q波幅度、Q波总幅度及前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蜂值有明显正相关(P<0.05)。但下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峰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改变及前壁AMI患者体表ECG的ST段改变与CK-MB峰值存在正相关,通过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ST段改交可预测梗塞范围,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和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分析暗适应OPs的波幅及潜时,并将OPs、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检眼镜检查三者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OP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组,暗适应OPs总波幅、OPs各子波波幅(OP1-OP4)降低及OP1、OP2潜时延长,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以OPs总波幅的相关性最好;OPs、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检眼镜检查三者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异常检出率依次为67.6%、52.9%和45.1%;OPs总波幅与血糖、病程、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负相关。结论:暗适应OPs总波幅是目前诊断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敏感的指标,它不仅能早期发现病变,还能反映视网膜的进行性损害;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对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3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电图Ⅱ导联R/Q比值与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临床表现、心功能、心律失常出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鉴别Ⅲ导联病理性Q波(Q3)的诊断方法 方法 应用正交导联心室裂电位(VFP)对2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和24例非心肌梗塞生病人的Q3波进行检查,计算X,Y,Z导联上QRS波的VFP,并求其总和(NVFP)。结果 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组NVFP为9.88±2.95个,非心肌梗塞病人组为5.98±2.00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且VFP分布导联有明显差别。结论NVFP〉6个或8个对陈旧性心  相似文献   

15.
16.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不典型后壁梗塞1例王桂玲,赵淑琴,刘蕙,曲明丽(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疗养院,山东国际经贸大厦管理公司保健站)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电描记术病人,女,55岁,因间歇性胸痛、胸闷5年,持续性胸痛憋气出冷汗2h来院就诊。病人于5年前出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记录50例高血压病的心室晚电位(VLP)。结果显示:(1)高血压病并超声左室肥厚(LVH)病人VLP的检出阳性率(22/37),与无LVH病(2/13)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2)高血压病VLP阳性患左心室重量指 (LVMI)显高于VLP阴性患(P<0.01);(3)高血压病VLP阳性患LVEF,LVFS,E峰,E/A等均显低于VLP阴性患(P<0.01);(4)高血压病患心电图显示LVH,其VLP阳性率(9/11)与心电图无LVH改变(15/39)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提示:高血压病患VLP阳性率与LVH的程度和左心室功能的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27例,女8例,年龄45~78岁,平均6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梗死部位:前壁例,前间壁例,  相似文献   

19.
分析72例下壁AMI(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表明出现ST—D(对应性ST段下移)时,病情严重,预后差,支持AMI时出现ST—D意味着较大范围梗塞或缺血的设想;对AMI时ST—D是梗塞区ST段上抬的镜象反映而无独立临床意义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建议应对AMI有ST—D者(尤其对女性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正> 超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即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损伤期,一般是指急性心肌根塞发病1~3h以内。由于此时心电图Q波尚未形成,心肌酶学亦无异常改变,所以及时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自1985年以来共收治超急性心肌梗塞18例,其中8例误诊,误诊率高达44.4%。现谈谈本病的诊断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