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乳腺为乳腺先天发育畸形,男女皆可发病,女性多见,最常见部位为腋下及腋前。副乳腺小,无明显症状,不需治疗。对于副乳腺较大,且又周期性胀痛,或副乳包块较大,影响美观者,建议行手术治疗。本院乳房外科从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副乳腺腺病199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农民。因右乳腺包块1a、左乳腺包块2月于1997年6月2日入院。右乳腺包块渐增大。于半年前曾以右乳腺小叶增生行手术治疗,术后标本未行病理检查,术后1月包块复发并渐增大。左乳包块小且生长缓慢。来院行B超检查示右乳腺癌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在伴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3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头溢液患者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检出率的差异,以及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敏感度的差异,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亚组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为恶性肿瘤的概率。 结果133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行溢液乳管腺段切除术,4例行乳腺结节微创旋切术,穿刺或包块切除术明确为恶性肿瘤后行根治术各1例,53例患者未行手术,11例患者失访。65例常规手术患者(非微创旋切术)术后病理结果:乳腺恶性肿瘤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增生4例。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7.1% (76/133),高于乳腺超声检查的24.8% (33/133)(χ2=31.339,P<0.001),且纤维乳管镜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度优于乳腺超声检查[93.0%(53/57)比42.1%(24/57),χ2=33.652,P<0.001)。纤维乳管镜提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出血或合并乳房包块者与未出血且无乳房包块者相比,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更高[3/13比2.3%(1/44),P=0.034]。 结论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优势,可以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合并乳房包块或者瘤体出血的患者,应行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5岁,因右乳腺包块1个多月于2005年1月11日住我院普外科,体格检查:体温36.7℃,P75次/m in,R18次/m in,BP14/11kPa,K arnofsky评分90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约4cm×3cm包块,质硬、边界清、无压痛。局部皮肤及乳头未见异常。左乳腺正常。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查体未见异常。结合病史、彩色超声等检查考虑“右乳腺癌”。术前胸片检查示:心肺未见异常。遂于2005年1月21日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乳腺外上象限,大小2.5cm×3cm。术中行冰冻病理证实为右乳浸润性癌。遂行右乳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包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针吸细胞学检查乳腺包块后,同时做石蜡切片的病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达97.8%,良性病变的特异性达93.3%。同时,由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简便、快速、费用低廉,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包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针吸细胞学检查乳腺包块后,同时做石蜡切片的病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达97.8%,良性病变的特异性达93.3%.同时,由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简便、快速、费用低廉,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腺巨纤维腺瘤18例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巨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8 例乳腺巨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进行术前检查以及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以乳房肿块切除为主要手术方式,不必行乳房单纯切除术,术中应注意保护正常腺体。结果: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较少见,因属于良性肿瘤,预后较好。结论:乳腺巨纤维腺瘤临床表现多样,易与乳腺癌、乳腺叶状囊肉瘤误诊,诊断和治疗的错误可能加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因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15.
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探讨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及癌变率。方法 对103例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行口服平消胶囊及三苯氧胺治疗后门诊复查,如肿块明显缩小变软,可继续服药观察;如肿块缩小不明显,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切除活检,同时查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结果 103例中67例肿块明显变软缩小,36例无明显变化。36例中的29例进行了针吸细胞学检查, 7例手术切除肿块并活检。14例发现为乳腺单侧囊性增生癌变,癌变患者中11例雌激素受体阳性,3例孕激素阳性。结论 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经服药治疗后如无明显变化需尽快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切除活检。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个月于2006年10月4日入我院乳腺外科,后又因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转入我科.2个月前患者扪及右乳房外下距乳头3 cm处一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无乳头下陷、溢液,无表面红肿.在我院门诊行右乳包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右乳外下乳腺囊肿伴乳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2周后停药,包块无缩小.为进一步确诊,收住乳腺外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局部切除的原因及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5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首次局部切除原因,对根治手术方式的影响.结果对乳腺肿块的重视不够,缺少乳腺癌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术中未行冰冻切片检查是局部切除的主要原因,增加患者再次手术及其他治疗的负担.结论重视乳腺肿块的首诊诊断,对可疑乳腺癌的患者,应当在术前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术中冰冻检查.  相似文献   

20.
乳腺肿物MRI检查的临床诊断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乳腺肿物MRI检查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乳腺肿物患者行乳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做X线、超声、红外线乳腺透明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结果。结果:MRI检查明确诊断的63例患者中,2例为乳腺外疾病,3种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将2例乳房部位的非乳腺疾病误诊为乳腺肿物。增强MRI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物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确诊率分别为91.4%、96.2%、9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