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身体理论中身体哲学的研究,揭示出人本能的需要身体自由,身体自由追诉的演变历程和现实身体场域中身体自由的缺失。继而以身体社会学为研究视角,以"文明病"在现代生活中的凸显这一微观现象为切入点,具体分析文明进程中身体的社会性使其不可避免的遭受了"文明病"的侵占,身体自由的阻碍和身体自由的迷失,并探讨了体育与身体自由的内在联系。研究得出,身体健康是对身体自由的实现,"文明病"的困境下,体育完成了对身体器官的整合,增强了身体延展的张力,弥补文明进程中身体自由的缺席。  相似文献   

2.
体育竞技不断发展,其蕴含的美学价值也愈发受到关注。然而,作为体育竞技美学价值这一场域的本源——身体,却逐渐专项化,体育竞技中身体形态的整体美与运动技术的表现美变得畸重畸轻,这也使整体多元之身体美走向失衡与扭曲。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中西方身体美学的研究,分析现代体育竞技中身体美被忽视与扭曲的原因,通过对古希腊“健美的身体观”以及舒斯特曼笔下灵性身体场域的分析,提出“充满灵性的健美的身体”,而这一场域的本源即高度敏锐身体自我意识与健美体形结合所形成的身体本身,补足了被现代体育竞技所异化的本应是整体多元之身体美。  相似文献   

3.
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身体锻炼心理学是一个很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身体锻炼心理学的定义,影响身体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身体锻炼期间的心理过程,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5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的大部分生活、生产劳动,常用的姿势基本是站或坐。身体的主要重量是通过身体中部直接或经下肢传至支撑面,并由支撑面将反作用力通过身体中部传递或分散,身体中部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正常人一生中站姿或坐姿时,身体的总负荷量最大。在健身锻炼时,对身体中部的锻炼应和身体其他部位或系统得到同样的重视。介绍了练习身体中部柔韧性、灵活性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从健身者主位的视角出发,以健身爱好者的身体焦虑为切入点,探讨新冠疫情背景下健身爱好者对于“身体”的认知变化逻辑及规律。通过民族志叙事与访谈发现,“审美规训”“身体赋权”与“自我认同”是驱使个体成为健身爱好者的重要原因。新冠疫情的发生,扰乱健身爱好者的日常健身节奏,引发并加剧其身体焦虑,这种身体焦虑折射出健身爱好者将身体视为自我认同与安全感的来源,因而影响到健身爱好者之前建构起的“身体的意义”。该变化的动态过程为:轨迹(审美规训/身体赋权/自我认同)-转变(扰乱健身节奏/转变健身方式)-持续(身体成为安全感来源)。基于以上发现,提出健身爱好者身体意义是流动的、多样态的、能动的。  相似文献   

6.
体育哲学一般认为黑格尔哲学虽然深刻地探讨了艺术和美学,但它对身体、游戏和竞技的探讨,更属于意识哲学,因此被贴上了理性形而上学的标签。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黑格尔哲学真正诞生地《精神现象学》中“身体性”概念的哲学脉络、内涵和意义展开剖析,借此纠正体育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一些误读。研究认为,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通过普遍性构建的人类精神本身的思辨结构里,重建了精神与感性的关系。“身体性”则是黑格尔依靠其对宗教史中感性发展的经验性认识,在“历史性”和“身体”范畴里建构的一个工具性概念,“身体性”意味着在精神发育历程中,存在“前—身体”至“后—身体”的发生史。同时,黑格尔试图通过“身体性”诠释并解决理念、感性和身体的同一性问题,即“身体性”经过“祭拜”“命运”和“神性”阶段形成了“身体史”。最后研究提出,在现代社会数字化生活背景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身体史思想仍可诠释如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项目的“弱身体”或“无身体”现象,对人们认识虚拟和现实世界中身体文化的“体育化”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8.
对篮球身体对抗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攻守对抗是篮球比赛中的主要矛盾,身体对抗是攻守对抗的核心,攻守意识、身体力量、脚步动作、攻守技术四方面是身体对抗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身体对抗的过程就是抢占有利位置,力争攻守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1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在做转弯滑行动作时,必须掌握反方向力平衡的倾斜技术,以保持身体重量落在支撑脚上,保证身体平衡不使身体摔倒在冰面上。特别是在快速转弯时,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持身体另一侧的反方向力的平衡,那么,整个身体就会向一侧倾斜而滑倒。相反则很容易地投入到冰球运动中去,既使在比赛中被冲撞,也不易失去身体重心而跌倒。特别是在比赛快速切入时,如果身体的反向平衡力掌握不好,就会造成跌倒,从而影响技战术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身体活动指“由骨骼肌产生的体能消耗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增进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澳大利亚,虽然有研究调查民族群体身体活动的各个层面,但总体而言.多数研究更侧重于民族群体的同质性,而忽视了其异质性。本研究探讨在新南威尔士州居住的澳籍香港老年华人对身体活动的概念理解及对身体活动的态度。研究使用开放性问卷进行个体深度访谈,受访者22人。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者不清楚“身体活动”这一术语的含义,对他们来说,“身体活动”是一个模糊的、复杂的术语。该群体对身体活动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在预防性卫生保健方面的文化和健康观念。显然,提升澳籍香港老年华人的身体活动水平.需要一种基于文化特殊性的健康促进策略以解决对身体活动的误解,同时也需要具体的身体活动态度与华人整体性保健观念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