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胫骨前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痉挛程度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胫骨前肌注射组(TA组)和常规注射组(CG组),每组患者28例。CG组患侧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均分2个位点注射BTX-A,每个位点各注射50U,胫后肌也分2个位点注射BTX-A,每个位点35U。TA组患者注射位点和剂量均于CG组相同,但增加胫骨前肌单个位点的注射,剂量30U。于注射前、注射2周后、注射4周后和注射1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足跖屈肌群和内翻肌群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10m步行测定(10m-WT)、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分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 结果 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2组患者足跖屈肌群和内翻肌群的MAS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组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足内翻肌群的MAS评分分别为(2.43±0.34)分、(2.32±0.62)分和(2.15±0.56)分,与CG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2组患者的10m-WT、FMA评分和TUG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组注射2周和4周后的10m-WT、FMA评分和TUG与CG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前肌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足内翻肌群的痉挛程度,并对其步行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对偏瘫患者足内翻的影响。方法60例足内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踝关节临床痉挛指数(CSI)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S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X-3型痉挛肌治疗仪对偏瘫患者足内翻的异常模式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超声水囊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则在观察组干预基础上辅以踝足矫形器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1个月后发现对照组CSI、FMA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rt;0.05);治疗组与观察组CSI、FMA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发现对照组、观察组CSI评分较治疗1个月时增加,治疗组CSI评分则较治疗1个月时继续降低(P<0.05);各组患者FMA、FIM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时增加,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观察组CSI、FMA及FIM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组患者BBS评分在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持续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BBS评分在上述时间点均显著优于观察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超声水囊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治疗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肉痉挛、提高其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联合踝足矫形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踝足矫形器及常规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应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AS、FMA-L、TUGT、FAC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踝足矫形器可以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能否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观察其安全性。方法:1998-12/2002-01赤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应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25例,每个患者每次选择3~5块肌肉,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为50IU。所有患者同时接受康复治疗。注射前、注射后2周、4周按改良式Ashworth量表(modifiedAshworthscale,MAS)评定肌张力;同时根据步行功能的分类来评定步行功能。结果:整体比较,注射后2,4周各肌群肌张力降低。髋内收肌注射前、注射后2,4周MAS为2.30±0.63,1.15±0.89,0.92±0.6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20.36,P<0.001),绳肌、腓肠肌、股直肌注射后肌张力均显著降低。结论:下肢肌肉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痉挛步态。月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能否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观察其安全性。方法:1998—12/2002—01赤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应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25例,每个患者每次选择3-5块肌肉,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为50IU。所有患者同时接受康复治疗。注射前、注射后2周、4周按改良式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肌张力;同时根据步行功能的分类来评定步行功能。结果:整体比较,注射后2,4周各肌群肌张力降低。髋内收肌注射前、注射后2,4周MAS为2.30&;#177;0.63,1.15&;#177;0.89,0.92&;#177;0.6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20.36,P&;lt;0.001),胭绳肌、腓肠肌、股直肌注射后肌张力均显著降低。结论:下肢肌肉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痉挛步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肢体痉挛患者应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注射前做好药物的储存,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注射时无菌操作,准确配药,药物浓度在50 U/ml,注射后观察有无头晕、疼痛、呼吸困难等副作用,注射后3-5 d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BTX-A注射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效果;出现晕针现象3例,无1例出现皮下血肿、感染。结论:正确、规范的护理能够提高BTX-A的注射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肉毒毒素A对肌肉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肌肉痉挛的治疗价值及其剂量影响。方法:选择48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采用肉毒毒素A电刺激引导下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肌痉挛,其中把小腿三头肌、肱二头肌、屈指肌随机分成高低两个剂量组,观察剂量不同对疗效的影响,同时对所有患者制订注射后的目标,观察其达标情况。结果:肉毒毒素A注射后肌肉张力明显降低(P〈0.05),但在小腿三头肌、肱二头肌及屈指肌群中均未发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各配对大小剂量组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功能显著改善,康复目标总达标率为70.4%,肉毒毒素对上肢的粗大运动及下肢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而对手的精细活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结论:肉毒毒素A对缓解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肢体肌肉痉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疗效显著,肉毒毒素作用的量效关系尚有待确认.  相似文献   

10.
A型肉毒毒素胫骨后穴位注射抗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选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45.54&#177;12.01岁;病程4.01&#177;1.67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胫骨后肌痉挛、足内翻,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或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对照组:符合入组条件,但患者家属因故拒绝入组的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43.81&#177;14.13岁;病程3.95&#177;2.04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1.
李秉丽 《新医学》2008,39(1):54-54
患者女,32岁.因咽痛、咳嗽1周于2007-05-17来我医务室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及癫发作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 mmHg(10 mmHg=1.33 kPa).  相似文献   

12.
偏瘫患者在功能恢复过程中出现足下垂、尖足内翻、足趾/跖屈曲痉挛状态。严重阻碍患者步行功能的提高。对足跖屈内翻的处理方式目前比较常用的是A型肉毒毒素的胫后肌注射配合物理治疗。本次研究旨在利用肌肉兴奋的扩散效应去改善足跖屈内翻.从而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择因脑卒中致上肢痉挛患者15例,在彩超引导下,按照断层解剖作为指南,将肉毒毒素准确注入到肱二头肌、肱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拇长肌、掌长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注射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注射前、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采用改良Ashworth(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进行相关评价. 结果注射组在注射后2周、4周,肌肉痉挛的改善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注射前.结论 在彩超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定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定位准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AFO)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3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并于BTX-A注射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上述干预基础上穿戴AFO进行辅助治疗,每天AFO穿戴时间≥6h,每周治疗7d,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Clonus量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2周、4周及12周时2组患者下肢MAS评级、Clonu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时2组患者下肢MAS评级均较治疗4周时有不同程度上升,此时观察组MAS评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发现观察组Clonu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FAC评级及MB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FAC评级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BTX-A局部注射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基础上辅以AFO干预,能增强抗痉挛效果,延长疗效持续时间,进一步改善患侧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徐伟  杨鑫  李若颖 《天津护理》2014,(3):250-250
<正>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多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病死及病残率较高,致残率高达。70%~80%~([1])。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内翻往往是患者步行能力以及步态恢复过程中的最为常见和困难的问题,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影响步行能力及步态的恢复~([2])。通过对24例脑卒中偏瘫伴有踝足功能障碍,初期评定为BrunnstromⅠ~Ⅱ期的患者,早期行综合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24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其中由环咽肌失弛缓引起吞咽障碍所占比例是5.7%~([2—3])。环咽肌是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ter, UES)的主要组成部分,UES由环咽肌、下咽缩肌及颈段食管近端组成。正常情况下,环咽肌在呼吸时处于收缩状态,阻止气体进入食管,而在吞咽过程中松弛从而令食团通过。环咽肌失弛缓既可表现为松弛幅度减少或无松弛,也可表现为松弛持续时间缩短,导致通过食管的食物减少或不能通过,增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颊脂垫摘除法改善面部轮廓的效果。方法应用A型肉毒毒素咬肌内注射,使咬肌变薄、萎缩,同时经口内入路摘除全部或部分颊脂垫。结果临床治疗30例均获得良好的瘦脸效果,面部轮廓改善显著,经6~12个月随访,效果稳定,患者满意。结论 A型肉毒毒素联合颊脂垫摘除法改善面部轮廓具有操作简便、创伤轻、康复快,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A型肉毒毒素注射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组患者先进行彩超引导下利多卡因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10min,如无特殊不适,徒手检查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并让患者行走,肌张力明显下降,目测足下垂内翻明显改善者有19例,这19例患者为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组(诊断性阻滞组),48h后进行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另一组20例患者为A型肉毒毒素直接注射组(直接注射对照组),不进行利多卡因注射,直接进行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在进行A型肉毒毒素阻滞治疗24h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Bobath方法、运动再学习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等,训练每次40min,每日2次.所有患者训练至少持续2个月.两组39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由未参与注射及康复训练的医师进行肌张力、步速、步长的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的评价(MAS,FMA,FIM评分)、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肌张力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周、4周、8周后肌张力的下降M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间踝关节跖屈肌肌张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无明显变化,直接注射组治疗2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诊断性阻滞组治疗2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患者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在治疗4周和8周后诊断性阻滞组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均较直接注射组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的治疗中,先用利多卡因进行诊断性阻滞后再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缩短疗程,而且在对步态、ADL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长期疗效亦优于直接A型肉毒毒素注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